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非英語國家主流媒體中的中國形象研究*

2018-12-06 08:38:58
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 2018年11期
關鍵詞:國家英語研究

■ 顧 潔 趙 晨

國家形象問題關乎國家利益和榮譽,在當今全球化時代一直是國際傳播領域研究的重點。近年來,我國外交戰略的新重點從宏觀層面對于中國國家形象建設指明了方向。這些戰略包括: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周邊睦鄰友好關系,以及進一步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合作交往等。這些外交戰略的新布局要求我們全面地了解中國在世界各國媒體中的形象。然而,既有的關于世界各國媒體如何構建中國國家形象的研究仍然較多關注英美等西方主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如果從國家官方語言的角度來看,大部分研究對象國都是以英語作為官方語言。

本研究首次嘗試以“非英語”作為官方語言這一維度為作為切入點,選擇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南亞、拉美和非洲等國家地區的八個非英語國家的主流媒體作為研究對象,并通過強調縱橫對比的內容分析方法了解中國國家形象在非英語國家媒體中的總體特征。

一、 外交政策新布局與中國形象

對于國家形象建設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我國外交政策近年來的新布局從宏觀層面對中國國家形象建設指明了方向和重點。

(一)“一帶一路”建設成為國家發展重點戰略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訪問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按照“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五年來,東聯亞太經濟圈、西接歐洲經濟圈,已經吸引了100余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參與建設。

因此,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國際傳播,塑造良好的中國形象就成了當務之急。2016年,習近平主席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次會議中指出,要推進輿論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理論支撐、輿論支撐、文化條件。

(二)打造周邊睦鄰友好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周邊是我國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而在與周邊國家的外交合作中,東南亞、南亞與中亞又是合作的重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將深化同周邊國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聯互通,共同打造周邊命運共同體。

從目前來看,中國在周邊國家眼中依然保持著友好合作者的形象。然而,在政治、經濟和安全等問題上也依然存在著相互制衡、競爭和防范的關系。因此,在對我國周邊國家的對外傳播中,塑造一個負責任的、合作共贏的國家形象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加強同發展中國家合作交往

同非洲與拉美地區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交往一直是我國外交戰略的重心。中非歷來是休戚與共的利益共同體,加強同非洲國家的團結合作是我國長期堅持的戰略選擇。然而,居于話語強勢地位的西方媒體近年來卻在渲染“新殖民主義”等負面論調,對中非之間正常經貿關系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在國際社會中塑造真實客觀的中非關系也是中國媒體需要思考的問題。

此外,對于與拉美地區國家的合作與往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與拉美地區雖然相距遙遠,但友好關系源遠流長,雙方將共同致力于構建政治上真誠互信、經貿上合作共贏、人文上互學互鑒、國際事務中密切協作、整體合作和雙邊關系相互促進的中拉關系五位一體新格局。因此,借助中拉媒體廣泛合作的契機,講好中國故事、塑造國家形象,也是中國媒體在對外傳播方面的重要任務。

二、 文獻綜述

鑒于國家形象對于世界各國在國際交往方面的重要意義,國家形象研究正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政府以及學界的共同關注。在對2008—2015年間161篇有關中國國家形象研究的SSCI文章進行分析之后,韋路和謝點發現中國(73篇),美國 (36篇),英國 (7篇),日本 (7篇),德國 (3篇),韓國 (3篇),泰國 (3篇)是研究強度較高的國家。①而在同一時期的43本學術著作中,大多數研究都注重中國形象在歐洲國家(37.21%)和亞洲其它國家(15.13%)的建構,而非洲、拉美洲地區的中國形象是被忽略的。②可見在國家形象的區域認知問題上,學界仍向以英美為代表的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傾斜。如果從國家官方語言的角度來看,英語無疑仍然占據著統治地位。

造成這一研究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全球化背景下英語的霸權和帝國主義現象③,英語國家媒體在國際傳播中所具有的強勢地位,中國國際交往合作既往的重點與布局等。實際上,強調對非英語國家進行關注,并不單純是從語言的角度出發,因為語言關系問題向來不簡簡單單是語言使用的問題,其背后實質上是文化關系與沖突以及來自軍事與政治的支配力量。④因此,以“非英語”為扭結點,可以提供一個全新視點來觀察不同政治文化背景如何影響媒體對中國國家形象的建構。但是,目前,對非英語國家新聞媒體如何呈現中國國家形象的研究仍然相對缺乏,而且也不夠全面。

筆者對2013—2017年間有關非英語國家媒體中國形象建構相關研究進行檢索后發現,研究對象國主要集中在亞洲和歐洲,其中俄羅斯(4項)、德國(4項)和日本(4項)是重點被關注的國家。除此之外,對其他國家受到的研究則較少,包括:印尼(3項)、中亞五國(3項)、法國(2項)、韓國(2項)、菲律賓(2項)、意大利(1項)、西班牙(1項)、泰國(1項)、沙特阿拉伯(1項)、肯尼亞(1項)以及拉美地區(1項)。⑤

如果以前文所述中國外交戰略新布局為參照,“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南亞、拉美和非洲國家目前都很少被涉及。而且,由于“非英語”是一個相對整體的語言和文化概念,既有文獻基本上只局限于對一個國家展開分析,因此實際上并沒有對非英語國家媒體如何構建中國形象這一問題形成全面和整體的認識。

三、 研究問題與方法

(一)研究問題

針對非英語國家主流媒體如何構建中國國家形象,將會圍繞以下研究問題展開:

1.報道主題分布

整體上,本研究將報道主題分成:政治、經濟、外交、國防軍事、社會、科學技術、醫療衛生、文化藝術、教育、體育、人物特寫專訪、華裔相關以及其他。

2.報道客觀性

本研究通過對涉華報道的引語來源分析判定報道的客觀性程度以及變化趨勢,具體分為五種來源:(1)中國消息源;(2)本國消息源;(3)第三方消息源;(4)模糊引用或無明確消息源;(5)混合消息源。⑥

3.報道傾向性

傾向分析是基于對全文的通讀和理解從而判斷新聞報道對中國報道呈現出的情緒和態度。這一分析不以報道的主題或事件本身表現出來的態度或情緒屬性為依據。本研究將傾向性分為五個類別:非常否定、一般否定、客觀報道(傾向性不明顯或無明顯傾向性)、一般肯定和非常肯定。⑦

4.解構式框架分析

本研究運用框架理論對非英語國家主流媒體涉華報道中的一些重要議題從“質”的層面進行解構式分析,以更為全面和細致地了解中國國家形象如何被構建。這種框架分析不但強調縱向的跨時間分析,而且還可以進行跨國家(語種)的橫向比較分析。

(二)研究設計

本研究選取八個非英語國家的八家主流媒體進行分析(見表1)。這八個國家共使用七種語言作為官方語言。其中,肯尼亞的官方語言為英語和斯瓦希里語,德國和奧地利共同使用德語作為官方語言,西班牙和墨西哥共同使用西班牙語作為官方語言。⑧

從國家地理分布來看,這八個國家涵蓋了亞洲、歐洲、非洲和美洲四個主要大洲。其中,南亞的孟加拉國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一,而且此前沒有對該國進行研究的文獻。在歐洲諸國中,荷蘭和奧地利兩國也從來沒有受到過學界關注。墨西哥和肯尼亞分別位于拉美地區和非洲,是我國最新外交戰略覆蓋的重點國家和地區。曾有學者對德國、意大利和西班牙進行過研究,但是由于受到研究主題和樣本選擇的限制,尚沒有能夠對中國國家形象做出相對完整的描繪。⑨

表1 樣本國家相關信息統計

所選擇的八家媒體在各自國家均是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主流媒體,其中孟加拉國所選媒體為通訊社,其余七家均為全國性日報。

本研究強調通過歷時性分析追蹤中國國家形象在非英語國家主流媒體中的嬗變。此外,考慮到進行國家間橫向對比分析的需求,因此對八個國家媒體新聞樣本的選擇設置了相對一致的時間框:2008—2015年。2008年作為時間起點是因為黨的十七大在前一年召開,并正式提出建設國家文化軟實力戰略;而在2015年,國家建設的“十三五”規劃綱要得以制定,其中關于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戰略措施的制定對于我國國家形象在國際傳播領域的建構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最后,從內容分析研究的適用性角度看,八年的時間跨度足以見證和承載一定的變化趨勢,同時也不至于因為時間跨度過大造成抽樣和數據分析上的困難。

研究采用復合周抽樣方法(Constructed-Week Sampling)進行抽樣。復合周抽樣適用于較長時間跨度的研究,而且可以保證考察周期里每周的七天都有相對均勻的機率被抽中。⑩考慮到研究所選媒體在所使用語言以及抽樣上存在的復雜性和困難,具體到每一個國家,在抽樣年份的選擇上會略有所不同。八家媒體的抽樣主要通過Factiva數據庫、LexisNexis數據庫以及媒體官方網站完成(見表1)。

四、 研究結果

(一)主題分布

從主題分布來看,除孟加拉聯合通訊社以外的七家媒體都把“經濟”議題放在首位,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荷蘭《電訊報》,達到了59%,八家媒體關于經濟的議題總占比達到了39.1%(見表2)。如果把德、西、荷、奧和意大利五國歸入歐洲,把肯、墨和孟加拉三國歸入亞非拉地區,同樣,兩大地區國家均把經濟議題擺在了涉華報道最重要的位置。其中,歐洲相比于亞非拉更加重視經濟報道,總占比達到了40.8%,而亞非拉只有36.3%。

總占比排在第二位的是“社會”議題,達到了15.4%。其中,意大利《晚郵報》對社會議題的報道占比排在首位,達到了28%。歐洲和亞非拉各國對于社會主題的報道較為接近,占比分別為14.2%和17.7%。

外交議題總占比略低于社會議題,總占比達到了14.3%。亞非拉各國明顯比歐洲更重視外交議題的報道,占比高達26.1%,而且排在所有報道主題的第二位,而歐洲占比只有7.3%。

政治主題雖然排在第四位,但實際上和社會以及外交議題相差并不大,占比也達到了13.9%。但是,沒有一家媒體將政治主題放在報道比重的首位。整體來看,歐洲各國相對亞非拉而言更關注與中國相關的政治新聞,除了意大利以外的其余四國均將其放在報道占比的第二位,平均占比達到了17.3%。而亞非拉各國政治主題報道平均占比只有8.4%。

綜上所述,非英語國家主流媒體涉華報道普遍更重視經濟主題,而對社會、外交和政治三大主題的報道綜合占比較為接近。歐洲和亞非拉各國對涉華社會主題報道的重視程度較為接近,但是歐洲更為重視經濟和政治主題,亞非拉各國則相對更加傾向于對外交主題進行報道。除了這四大主題以外,排在第五位的是文化藝術主題,綜合占比5.2%。其余主題占比很小,平均在1%~2%之間。

(二)客觀性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非英語國家主流媒體對華報道消息來源分布較為均衡,客觀性整體處于比較折中的水平,部分國家在2012年后也表現出了一定的提升趨勢。此外,報道主題、傾向性與消息源選擇三者之間呈現出一定的相關性。

八家媒體在進行涉華報道時首選消息源還是來自本國,占比達到30.9%(見表3)。中國消息源的使用比例略低于本國消息源,達到了28.9%。第三方消息源的使用占比排在第三位,達到18.6%。

表2 涉華報道主題分布(單位:%)

表3 涉華報道消息源分布(單位:%)

某些國家過多使用第三方消息源,這是對中國重視程度不夠的表現。例如,奧地利《薩爾茨堡新聞報》在四個抽樣年份里使用本國消息源的比重都不及第三方消息源,這與中奧兩國交往不那么密切有關。類似地,意大利《晚郵報》在2008年的涉華報道對第三方消息源的依賴相比其他抽樣年份要高,這與早期中國在意大利媒體報道中的地位較低有一定關系。實際上,在2010年之前,《晚郵報》對中國并不是很重視,編輯部沒有專門報道中國的記者,駐華記者數量也很少,需要通過其他國家媒體的報道來協助還原新聞事件。

使用模糊消息源和混合消息源的比例很接近,但整體占比都較小,分別為10.7%和10.8%。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和孟加拉國兩國的媒體在2012年前后都出現了消息源使用的轉折。在這一年,兩國媒體對混合消息源的使用比例開始逐年上升,而對模糊消息源的依賴開始下降。孟加拉國出現這一轉折的原因是2012年后開始與美聯社合作,而意大利則是在2012年后逐漸加大了對華報道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駐華記者的數量。

非英語國家主流媒體在消息源使用上有一個較為顯著的特征,即報道主題、傾向性與消息源選擇三者之間有一定的相關性。例如,對于某些主題的報道素材只能從中國獲取,因此中國消息源成為了唯一的選擇。墨西哥《改革報》在經濟類報道中主要采用中國消息源,這與中國經濟的重要數據都由中國相關方面發布有關;而意大利《晚郵報》的中國消息源中,來自中國政府和官員的官方消息較多,這與《晚郵報》作為外國媒體在華新聞采訪受到的客觀限制有關。

在報道傾向上,引用第三方消息源在某種程度上會受到第三方消息源報道傾向的影響。2012年,孟加拉聯合通訊社開始和美聯社合作,因此在2012年之后的涉華報道中,大部分消息來源都與美聯社有關,第三方消息源使用比重也隨之上升。與全球最強大的美聯社進行合作確實可以幫助聯合通訊社提升報道專業性,但也不免摻雜著美國的意識形態和對華立場。

而當非英語國家主流媒體對中國進行負面報道時,往往會刻意選擇第三方消息源,以“巧妙地”隱藏自己的立場。例如,在報道中國政治問題時會刻意引用外國媒體或者外籍專家等消息源。同樣地,肯尼亞《民族日報》在對關于中國社會獵奇性質的新聞進行報道時,多選用法新社稿件作為消息源,用以展現中國社會的負面問題,包括用身體骨血制作“藝術品”的中國行為藝術家,以及藏獒在中國賣出驚人高價等。

(三)傾向性分析

八家非英語國家主流媒體對華報道的傾向性可以概括為中性偏負面。具體而言,“客觀報道”總體占比達到60.9%,而“非常否定”和“一般否定”占比都明顯超過“非常肯定”和“一般肯定”(見表4)。“非常肯定”的報道整體上占比較小,主要集中在文化藝術、科學技術、人物特寫專訪等主題上。

在報道傾向性上,不同國家之間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差異性。亞非拉國家媒體對華報道客觀性程度更高,整體占比都超過了50%。其中,孟加拉國更是高達94%,而且孟加拉國和肯尼亞“非常肯定”的比例都超過了“非常否定”。而在歐洲國家中,德國和意大利兩國涉華“客觀報道”占比低于50%。

在報道傾向性的變化趨勢上,八個國家沒有表現出較為統一的趨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到了消息來源變化的影響,德國《南德意志報》、孟加拉聯合通訊社以及肯尼亞《民族日報》表現出否定傾向的涉華報道隨著時間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如前所述,聯合通訊社與美聯社的合作,以及《民族日報》大量采用法新社消息都對這兩家媒體涉華報道的傾向性產生了很大影響。因此,2012年以后,聯合通訊社涉華新聞中否定報道的比例開始逐漸高于肯定的比例,而肯尼亞《民族日報》在2013年以后客觀報道開始呈現下降趨勢,而一般否定則呈上升趨勢。

傾向性除了受到消息來源以外,最重要的影響因素還是報道主題。基本上,八家媒體對華報道的負面傾向集中于政治和社會主題。其中,社會主題則受到不同年份中國國內負面社會現象多少的影響。例如,荷蘭《電訊報》2011年持“一般否定”態度的涉華報道數量陡增,因為在這一年該報集中報道了人口拐賣等社會現象。此外,同年發生在中國國內的“郭美美事件”和網絡安全問題等有國際影響的議題也引起了荷蘭媒體的關注。相對而言,客觀中立的立場則多體現于經濟報道中。如前文所述,荷蘭《電訊報》涉華經濟報道在八家媒體中占比最高,達到了59%。而該報的客觀報道之所以占比很高與其重視經濟議題這一事實不無關系。

表4 涉華報道傾向性分布(單位:%)

(四)解構式框架分析

上文對于主題分布的分析表明,非英語國家主流媒體更多地是通過經濟、社會和外交議題建構中國國家形象。因此,在這一部分,研究運用解構式框架分析對非英語國家主流媒體如何建構中國的經濟、社會和外交形象進行總結。

1.經濟形象:經濟飛速發展,負面問題和困難開始出現

非英語國家主流媒體在塑造中國經濟形象時表現出一定的矛盾心理。首先,他們普遍驚羨于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指出近年來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此外,各國對華貿易大幅增長,不但成為歐洲擺脫經濟危機的重要推動力,而且有效促進了亞非拉各國的經濟發展。因此,非英語國家都十分積極地與中國展開雙邊貿易合作。例如,2015年,隨著中歐鐵路的開通和運營,西班牙《國家報》開始大力報道絲綢之路與中歐之間的鐵路貿易。而亞非拉各國媒體則普遍強調要學習中國經濟成功轉型的經驗。

但是,以歐洲國家為主的非英語國家也表現對中國資本擴張的恐懼。例如,荷蘭《電訊報》開始渲染“中國威脅論”,擔心荷蘭對中國的依賴程度會越來越深。同時將“一帶一路”倡議與“馬歇爾計劃”進行類比,警告中國在歐洲的勢力擴張可能帶來不可逆的后果。

在這種恐懼心理的支配下,歐洲各非英語國家媒體也開始批評中國經濟的負面問題,并擔心這些問題會影響到本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當2012年起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時,批評報道逐漸增多。這些被放大的問題主要包括:經濟增速放緩、假冒偽劣商品泛濫、環境污染等。

2.社會形象:環境和貧富差距有待改善

非英語國家主流媒體對中國社會問題和現象的報道總體占比僅次于經濟報道,但是,報道覆蓋面和主題卻較為集中和單一,主要集中于自然環境和社會貧富差距方面的報道,而且在報道傾向上整體偏負面。

一方面,中國社會生活豐富多元,普通百姓生活水平不斷改善;然而,另一方面,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中國社會的負面問題也開始出現。通過橫向對比分析發現,非英語國家主流媒體最關注環境污染和人民生活水平貧富差距不斷加大的問題。在環境污染方面,以西班牙《國家報》為例,該報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對中國環境問題的關注度不斷上升。隨著2013年后霧霾問題在中國北方各地逐漸嚴重,其他國家也開始加大對中國環境問題的報道力度。

非英語國家主流媒體對中國的貧富差距問題也較為關注。西班牙《國家報》甚至指出中國的貧富差距懸殊比美國還嚴重。意大利《晚郵報》則指出,中國貧富差距不斷加大的根源是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仍然不夠完善。

3.外交形象:不斷上升的國際地位與不斷對外擴張的企圖

對外交議題的報道,亞非拉和歐洲諸國在報道重點和傾向上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分野。在歐洲諸國的眼里,中國在外交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推進國際合作新秩序方面,例如對抗索馬里海盜、助力歐盟渡過債務危機、反對伊朗擁有核武器等,起到了較為積極正面的作用。“主動”“積極”“第一次”以及“特別的一步”等用語體現出歐洲諸國媒體對于中國如是舉動的贊同,塑造了一個開始擔負起國際責任的大國形象。

但是,另一方面,面對中國不斷增強的經濟軍事實力,歐洲諸國媒體也開始表現出對中國不斷“擴張”的擔心,毫無根據地將中國對非洲和拉美地區的援助和國際貿易描述為“新殖民主義”。這些對中國“新霸權”的猜度也都是源于西方世界面對中國崛起而生出的失衡心態,他們總是主觀地把中國塑造成一個進攻性很強的國家。

相反地,亞非拉諸國都積極地評價了中國近年來對推動建立國際外交新秩序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認為中國對于第三世界國家表現出了積極合作的態度,對非洲和亞洲一些國家的援助與合作也富有成效。因此,媒體頻繁使用諸如“非常好”“非常美妙”等詞語來形容中國同亞非拉各國的外交合作關系。

五、 研究結論

本文是以官方語言為切入點對中國國家形象在國際傳播格局中如何呈現進行研究的首次嘗試,同時也是對中國在多個國家媒體中的整體形象進行綜合分析的為數不多的研究,從研究層面對“外媒中的中國形象”這一研究譜系進行了有益的補充。此外,在我國全新的外交戰略布局下,本研究填補了“一帶一路”沿線、南亞、拉美和非洲等國媒體如何呈現中國國家形象的研究空白,對當前我國如何進一步做好對外傳播、樹立我國真實健康的對外形象以及進一步推進我國同世界各國的合作發展產生了重要借鑒意義。

本文采用“質量結合”的研究方法并且強調進行縱橫對比分析,從而更為全面和細致地反映出非英語世界媒體中的中國形象及其嬗變軌跡。實際上,隨著全球社會發展節奏的不斷加快,類似“國家形象”研究都應當注重從“點”到“線”、從“線”到“面”的研究框架和具體方法。

研究結果首先發現,中國在非英語世界中主要通過經濟面貌展現自己的形象,這有別于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媒體在構建中國形象時“政治泛化”的傾向。同時,這也表明中國同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正逐漸以經濟為主要紐帶,而中國自身經濟的飛速發展為我國迅速融入和引導國際新秩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次,非英語國家主流媒體涉華報道在客觀性水平上處于較為折中的狀態,但在傾向性上整體偏負面,尤其是體現在政治和社會相關議題上。這表明非英語國家媒體在對中國進行報道時仍然是以本國視角和利益為出發點;最后,非英語國家媒體中的中國形象整體上在2008—2015年間并沒有特別顯著和統一的變化規律,但是部分國家在2012年后涉華報道的客觀性和傾向性有所改善。

與其他同類研究相類似,本文的研究結果也表明中國形象的背后反映的是世界各國在經濟、政治和外交等方面彼此之間利益關系所形成的動態張力。這尤其體現在八個國家在呈現中國形象時所做出的不同選擇。通過橫向對比分析發現,在很多研究結果上出現了所謂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和歐洲發達國家兩大陣營的分野。

具體而言,首先,在報道主題上,發展中國家比發達國家更重視對外交議題的報道,而發達國家則更關心中國的政治問題。這背后的原因應當是發展中國家同中國擁有相對更良好的外交關系,而發達國家由于意識形態的對立則更關注政治話題;其次,發展中國家相比發達國家對華的客觀性和肯定性報道更多,并且尤其體現在外交和經濟議題上。相反,由于擔心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所造成的威脅,歐洲各國在經濟問題上對中國都表現出了一定的恐懼心理。

雖然經濟和政治因素對中國形象的媒體建構產生了更大影響,但是也有一些跡象表明,以官方語言作為切入點可以觀察到世界各國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千絲萬縷的聯系以及由此對中國形象建構造成的影響。例如,由于西班牙在歷史上曾經殖民墨西哥達300年之久,因此西班牙《國家報》對于今天仍然使用西班牙語的墨西哥仍然十分關注。尤其是在報道中國對拉美地區進行投資的這一主題時,《國家報》大量表現出懷疑和焦慮的負面態度。此外,在報道傾向上,西班牙《國家報》和墨西哥《改革報》表現出了較高的一致性,五種傾向的占比的接近程度在八個國家里最高。這些研究發現也印證了前文所展現的論斷,即語言的背后隱藏的是來自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影響力。

本研究的另一個重要發現是報道主題、消息源以及傾向性三者之間的動態關系。由于意識形態和社會體制的對立,八家媒體對華報道的負面傾向集中于政治和社會主題。而這種負面態度的表現有時候是媒體“主動”選擇第三方消息源用以隱藏自身的立場,有時候則是與第三方消息源合作后的“被動”結果。很明顯,在這一動態關系鏈中,消息源成為了關鍵的扭結點。因此,對于如何提升中國國家形象這一命題,大力提升我國媒體在世界新聞傳播格局中的地位和能力成為了一個重要突破口。只有牢牢把握住消息源頭,才能更加客觀公正地向世界報道中國。此外,進一步健全我國新聞發布制度,提升消息發布的公開性和透明度也十分重要。

注釋:

① 指的是從哪個國家的視角看待中國國家形象,并不以作者國籍作為衡量標準;韋路、謝點:《全球中國形象研究的知識版圖——基于SSCI期刊論文(1998—2015)的文本挖掘》,《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

② 韋路、迪娜·巴哈提:《對國內研究“中國形象”的學術著作的內容分析和詞頻分析》,《對外傳播》,2015年第8期。

③ 王艷艷、王光林:《全球化背景下英語帝國主義現象剖析》,《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5期。

④ 左秀蘭:《語言多元化和世界通用語的沖突及抗衡》,《科學中國人》,2005年第11期。

⑤ 對于學術著作的檢索主要借助于中國傳媒大學館藏圖書和亞馬遜圖書商城,對于期刊文章的檢索主要借助于中國知網。由于篇幅所限,本文無法對這些文獻的具體內容進行綜述。

⑥ 邵靜:《媒介框架論:中國形象在美國報紙中的呈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版,第46頁。

⑦ 劉繼南、何輝:《鏡像中國:世界主流媒體中的中國形象》,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49-151頁。

⑧ 肯尼亞同時使用斯瓦希里語和英語作為官方語言。雖然,肯尼亞現今仍為英聯邦成員國之一,但是考慮到肯尼亞在內政外交上的獨立性,以及斯瓦希里語作為肯尼亞國語的地位,本研究仍然認為肯尼亞應當算作非英語國家。本研究所選擇的《民族日報》同時出版英語和斯瓦希里語版本。

⑨ 周海霞、王建斌:《經濟危機時期德國媒體中的動態中國經濟形象》,《德國研究》,2011年第1期;王同英:《意大利媒體:融合、傳承和發展》,《軍事記者》,2011年第6期;賈中山、朱婉君:《西班牙媒體三大報紙上的中國國家形象分析》,《現代傳播》,2013年第4期。

猜你喜歡
國家英語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讀英語
酷酷英語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一级特黄aa级特黄裸毛片|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尤物成AV人片在线观看|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 免费无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亚洲va在线∨a天堂va欧美va| 91精品国产福利|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国产农村妇女精品一二区| 成年人国产视频| 国产一级精品毛片基地|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在线国产你懂的| 国产欧美另类| 亚洲综合在线最大成人|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国产精品亚洲日韩AⅤ在线观看|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国产精品专区第一页在线观看| 国产白浆视频| 日韩欧美91| 黄色国产在线| 国产一级小视频|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福利一区在线| 亚洲AV无码一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你懂的|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亚洲AⅤ无码国产精品| 午夜三级在线|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国产经典三级在线| 亚洲免费三区|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99re精彩视频| 亚欧乱色视频网站大全| 国产成人三级| 国产成人区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在线日韩一区二区| 久久性妇女精品免费| 88av在线看|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啪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免费播放|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精品|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91福利免费视频| 成人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福利视频| 91精选国产大片| 国产一级片网址|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99精品欧美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