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同志從青年地位的重要性和時代背景需求出發,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在中國共產黨青年觀的已有格局上,創新提出了新時代的習近平青年觀。通過對習近平青年觀內涵的剖析與梳理,為我們如何科學對待與評價青年,如何培養與發展青年,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關鍵詞:習近平;青年觀;青年
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在京隆重召開,習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在講話中,他提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習總書記重視青年和青年工作,多次在不同場合對青年提出寄語和厚望,充分顯示出習總書記對廣大青年朋友的關心和信任。
一、習近平青年觀的形成
(一)青年是社會歷史大變革的生力軍
在馬克思青年觀中,把青年的本質定義為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統一,決定其本質的是社會屬性,是其所屬的社會關系。在資本社會,青年是無產階級反抗資本的尖刀利器,而在社會主義社會,他們是推動生產建設、社會發展、國家強盛的有生力量。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青年更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鋼鐵柱石。青年人自主、有活力、有激情、有思想、充滿想象力的特征,使他們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人力資源。習總書記在一系列關于青年的講話中,突出強調廣大青年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著力體現了在社會發展變革的關鍵時刻、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關鍵時刻、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時刻,青年的重要作用。
(二)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在中國的深化
自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以來,青年就與中國社會的前進緊密聯系在一起,無論是民主主義革命,還是社會主義革命,青年始終被認為是促進時代發展的重要力量。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人繼承、發展、創新了馬克思主義的青年觀思想,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完整的青年觀理論。
毛澤東同志在《沁園春·長沙》中寫道:“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通過對自己早期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抒寫出革命青年對國家命運的熱血與一腔抱負。也曾說到青年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習近平同志更是在各種公開場合、公開講話中表達對青年的殷切希望:“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這充分證明,青年對我國我黨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性。
(三)時代背景下青年價值觀需要引導
青年人正處在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各種思潮都可能影響到他們的人生道路,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面前,面對國內外種類繁多的社會思潮,我們必須清醒認識青年價值觀需要引導的現實。十年前,“90”后被戲稱為“垮掉的一代”,他們的另類語言、奇裝異服等都曾被詬病。而今天的“90后”、“00后”,不僅對國家發展格局滿意度頗高,對中國在國際上擁有足夠話語權自信,為改革開放幾十年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他們更把國家的榮譽與自身緊密聯系在一起。這種轉變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潛移默化的影響、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潤物無聲、離不開文化自信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引導。青年是祖國的未來,肩負著實現中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必須保證青年價值觀的正確養成。
二、習近平青年觀的豐富內涵
(一)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準
提倡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間的核心。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同志在與北京大學師生講話中提出:“青年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體力行大力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去。”他同時提出了著名的“扣扣子”理論:青年堅持社會主義價值觀為核心,以自身的文化自信反饋社會,是扣好人生第一顆扣子的關鍵。只有扣好第一顆扣子,衣服才不會穿錯,扣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顆扣子,養成正確的思維導向,才不會走歪路,做錯路。
處在社會主義偉大復興的新時代,當代青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優越發展條件:“堅持黨管青年原則”為指導思想,以馬克思主義青年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青年運動方向為根本遵循,以具有中國特色的青年發展政策作為制度保障。”是習近平總書記青年發展思想的重要創新之處。習近平同志還將群眾路線視為青年工作中的生命線。認為青年朋友要想在當下的大環境中去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就必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堅定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信心,時時刻刻關注社會群體的動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同時,在黨的青年工作中,尊重青年的主體地位,維護青年的合法權益,提升青年的政治覺悟力。切實為青年群眾提供舒適和諧的成人成才環境。
(二)青年個體培養和成才的內在要求
一是勤學。“要勤于學習,敏于求知。”不僅要認真學,還要動腦學;不僅要課上學,課下也要學;不僅要學懂,還要學以致用。學習是增強本領最有效的途徑,也是我們成人成才的奠基。關于學習,不僅要做到愛學、勤學,而且要能吸收消化,讓書本知識轉化成精神食糧,“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同時,在學習中,必須“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廣泛汲取社會經驗,將生活中的點滴積累,轉換成夯實人生地基的磚瓦,才能為日后成人成才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修德。“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古人的“修身”化用在今天,就是“修德”,是一種由內及外,從個體到家庭再到國家的過程。從個人的嚴私德,到社會的修公德,最后到為國為民,報效祖國的大境界,良好的德行是基本素養。
三是明辨。就是要學會明辨是非,善于抉擇,區分真假。“面對學業、情感、職業選擇等多方面的考量,關鍵是要學會思考、善于分析、正確抉擇,做到穩重自持、從容自信、堅定自勵。”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面對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面對五光十色的權欲誘惑,面對生活中的蠅營狗茍,青年人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定的信念和正確的態度,把握青春之帆前進的方向。
四是篤實。篤實,就是潛心靜氣,務實重行,切勿走馬觀花、蜻蜓點水。這要求青年扎扎實實做人,結結實實做事,不能泛泛而談,天馬行空。而要實實在在的擔起國家、社會、家庭賦予我們的責任。在任何時候,青年都要把小事當大事,不放過任何機會,學習先輩們在艱苦環境中磨煉自己的品性,腳踏實地,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給自己的人生夯實地基,方能扛過人生狂風暴雨的洗禮。
(三)青年群體成長奮斗的具體指南
青年要堅定信念。理想信念如同軀體之骨血,是支撐青年成長成才的精神支柱。習近平同志曾講到:“中國夢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的遠大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廣大青年應該牢固確立的人生信念。”只有堅定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人生信念,廣大青年才能在成長成才的道路上昂首向前,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才能把國家的復興、民族的團結、人民的幸福牢牢把握。
青年要有過硬的本領。青年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習近平同志說:“青年的素質和本領直接影響著實現中國夢的進程。”只有踏踏實實學習、勤勤懇懇做事,才能掌握先進的科學文化、精湛的專業技能、豐富的工作經驗。青年時代是學習的黃金時期,青年要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就要從書本中汲取知識養分,用專業知識和過硬理論充實自己的頭腦,武裝自己的思維。實踐是理論之源,“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青年若要成為社會改革和建設的中堅力量,還需將書本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這就需要我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研磨透書本中的知識理論,這樣才能掌握真才實學,才能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與時俱進,更好的服務于社會,服務于人民,真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青年要銳意創新、勇于創新。習近平同志講:“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青年人思想活躍,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常常不拘泥于陳舊,不執拗于經典,不局囿于規律。而能破舊立新,出其不意。在信息和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青年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態度;要有革故鼎新,人定勝天的意志;要有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勇氣。政府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如“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正好給年輕人創造了一個實現夢想的舞臺。廣大青年要抓住機遇,挑戰自我,讓青春的活力在創新創業的熱潮中肆意渲染!
青年要矢志艱苦奮斗。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從貧窮落后的舊社會一步步發展到如今的國富民強,靠的是對共產主義信仰的矢志不渝,靠的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氣質。當前,在這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目標,青年人既要有豪氣萬丈、意氣風發的斗志精神,也要做好堅韌不拔、傲雪欺霜的心理打算。困難在退卻者面前是萬丈深淵,在奮進者眼中卻是勇攀高峰的墊腳石。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方寸之外豁然開朗;只有發憤圖強,才能為中華民族的復興添磚加瓦;只有吃得苦中苦,青春的顏色才越發鮮活明亮!
青年要錘煉高尚的品格。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駕齊驅是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征。習近平同志說:“青年是引風氣之先的社會力量,一個民族的文明素養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準和精神風貌上。”青年人的形象代表了祖國未來的形象,要始終保持積極健康的生活狀態,應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個人道德修養、強化思想意識形態,弘揚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立足平時,從點滴事做起,“積水成洼,積善成德”,提高自身素質,完善人格品質。
習總書記關于青年的一系列談話讓廣大青年意識到自己的未來與祖國和民族的未來緊緊聯系在一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重擔、歷史的傳承與發展、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都離不開青年人的努力與奮斗。廣大青年必須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以習近平同志系統而全面的青年觀為指導,堅定不移的跟著共產黨走,迎著風浪,讓青春在時代的激流中搏擊而上!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2017-10-27.
[2]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1).
[3] 鄧希泉.馬克思主義青年觀的創新發展[J].中國共青團, 2017(07):42-43.
[4] 《禮記·大學》
[5] 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1).
作者簡介:鄭芳超(1993.03- ),女,漢族,湖北枝江人,三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2016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