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高水平武術運動員,必須從少兒抓起,了解少兒時期習武者的生理和心理以及生長發育的變化,制定出不同的訓練方法和手段。掌握其規律。以此來穩定發展少兒習武者身體素質,從而提高技能水平,為培育出高水平武術運動員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身體素質;少兒習武者;武術訓練
武術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演變至今,它仍以修身、健身、防身,娛樂觀賞、文化交流的重要特性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實踐證明,習練武術,應從少兒時期抓起,根據習武者的生長發育和心理生理的特征開始入手,合理的安排和制定訓練手段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損傷和不良影響,文章通過對少兒習武者的訓練發展和少兒習武者的身心特征來展開研究。
一、武術訓練對少兒時期身心的影響
不同的少兒,心里特征差距較大,同樣的教學方法,先天心里素質好的少兒習武者勇于嘗試,敢打敢拼,對新技術動作領悟較快,另一類則會缺乏自信,不敢嘗試,甚至產生排斥、懼怕等情緒,教師要在訓練中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體驗學習武術帶來的樂趣與成就感,因此教師要遵循孩子的身心特點,因材施教,避免選擇動作難度過大,訓練強度較高的套路或技術動作進行教學,使少兒產生畏縮、懼怕心里,對少兒訓練適當的給與肯定和鼓勵。遵循他們心理發展的特點,把訓練內容與少兒的行為、反應結合起來進行訓練,調動少兒學習的積極性。
少兒時期身體肌肉還沒有發育完善,表現為更加柔軟,力量和耐性對比成年人卻明顯不足。從而不科學的訓練方法,使少兒韌帶、肌肉和關節等處經常出現不同的損傷,嚴重者甚至出現扭曲、變形等。作為教師應充分了解這些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少兒初學者的練習內容,并采用適當的方法。在初學階段,以培養少兒柔韌性,基本步型、步法為主進行鍛煉,提高掄臂和踢腿等身體幅度較大的動作,并在技能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再在訓練中逐步加強速度、力量與耐力。循序漸進原則。
二、少兒習武者不同年齡階段習練武術方法分析
教師應根據少兒不同的年齡階段,有針對性的挑選訓練的內容,練習的強度、時間、符合等問題,充分依照少兒生長規律科學的進行訓練。不同的年齡階段,所接受的身體素質訓練的效果都是不同的,抓住最佳有力的時機進行訓練,使各項身體素質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一)少兒習武者力量素質的培養
武術當中的力量素質不是我們平時所了解的絕對力量,而是通過快速完成某一動作而瞬間產生的力量,如“騰空飛腳”瞬間起跳,快速擊拍,右腿快速單腿下落等瞬間完成的一系列變化,即爆發力。考慮到孩子的生長規律,骨骼成長的階段,機體發育的成熟度等因素,最佳的練習時期,男子為14-20歲,女子為12-18歲之間。抓住這一時期進行有針對的力量訓練,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少兒習武者速度素質的培養
武術套路的動靜虛實、手型手法、步型步法的變換都要依托速度的支撐,或陰柔,或陽剛,每一招一式都取決于對速度和位置的有效配合。速度一般可分為突然加速的能力,絕對速度和速度的持久能力三個部分。其中突然加速的能力和速度的持久能力在武術中動作的完成度要起著關鍵的作用,如在武術難度“旋風腳720°”的動作當中,突然加速速度不夠,就需要彈跳能力較高,不利于動作完成。而在練習拳法或器械類套路時,速度的持久力不足,就會導致動作前緊后松,動作變形,節奏變化不順一系列問題。研究結果表明,兒童在7至14歲時,大腦興奮度較高,反應迅速,在此階段,是鍛煉速度的最好時期,然而在這個年齡段,少兒的心肺能力尚未完善,對于速度持久力的訓練,則需要謹慎對待。
(三)少兒習武者柔韌性的培養
練習柔性性的最佳時期在5至12歲。在此階段,少兒的韌帶較為柔軟,關節較為靈活,骨骼內無機物成分偏低,肌肉也較為柔軟,因此身體各個部位柔性較強,在此階段,加強柔韌性練習,會有顯著的效果。
(四)少兒習武者耐力和靈敏素質的培養
男子耐力訓練的最佳年齡是12至20歲,女子為12-18歲。靈敏訓練的最佳時期為7至13歲,少兒武術訓練不同于成年人的武術訓練,主要區別在于少兒處于身體的發育期,因此武術訓練必須要考慮到少兒身體發育的自然規律,用科學的手段和訓練方法來培養少兒習武者的耐性和靈敏素質,此階段要把武術基本功和基本步法作為重點訓練的內容,打好武術訓練的基礎,以此提高技能水平。
三、結語
少兒時期的武術訓練,要根據少兒自身的身心素質選擇適合的訓練方式與方法。定期根據少兒的身體各項指標進行測試,客觀的進行評價。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制定教學計劃,合理的安排教學內容,避免因教學內容安排不當,導致訓練效果不佳、各類的身體運動損傷。教師要加強安全意識,合理有效的控制課堂,樹立正確武術教學的科學發展觀。為應用型體育人才市場的需要,后備人才的培養,提供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 官云申,張建偉.淺議少兒武術套路訓練狀況與發展對策分析[J].中華武術(研究),2017(11).
[2] 趙換娟,鄧云杰.簡述少兒武術訓練中應注意的問題[J].讀天下,2016(11).
[3] 曹士化.關于少年、兒童武術訓練與教學淺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6(03).
[4] 馬小文.少兒武術套路訓練方法與發展對策分析[J].吉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2015(02).
[5] 李海兵,張燈,黎旭,等.大眾少兒武術教學新模式探究[J].中華少年,2017(06).
[6] 李平. 少兒武術如何強化基礎訓練[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11).
作者簡介:張琦(1983-),男,吉林吉林人,體育教育訓練學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體育教學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