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珍
摘 要:從根本上來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效提升的根本方法就是要通過全面性、綜合性的措施,切實有效地通過學校等一系列相關方面的各種教育,在最大程度上使學生的外在知識和體驗有針對性的轉化成學生內在的穩定的個性和心理品質,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素質,才能為學生一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和良好的空間。所以,為了使學生的素質教育水平能夠有效提升,并加以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相關的高職高專在具體的教學課堂上就需要突破傳統意義上的僵化教學模式和教學過程,有針對性的趨利避害,揚長避短,真正意義上實現素質教育和教學過程的有機融合。對于這樣的情況,文章著重分析和論述學生素質教育在高職高專課堂教學中的貫徹措施,希望為相關從業者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學生素質教育;高職高專;課堂教學;貫徹措施
有針對性的結合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和重要思想,其中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切實有效的全面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并有針對性的通過學校的各類教育,確保學生外在的知識和感受內化成為學生個人比較穩定且內在的個性和心理品質,這樣能夠為學生一生的長遠發展,以及個人素質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針對這樣的情況,相關的高職高專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就需要有針對性的繼承和發揚傳統教育模式,并趨利避害,揚長避短,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更切實有效的改造,真正意義上確保素質教育和課堂教學有機融合,積極有效的應對教育領域全新的發展形勢和就業形勢,在課堂實踐中確保學生素質教育在高職高專課堂教學中得以有效貫徹,對于這一方面,在教學體制改革方面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有針對性的結合學生的就業取向,進行全面的文化素質教育改革
(一)著重加強公共課程和基礎課的通識教育
我們所稱之為的通識教育課程主要包括更加廣泛的自然科學、人文科學、體育和工具技能性課程,例如計算機、外語等相關學科,這些通識教育的課程,從根本上來講屬于素質教育中最基礎的知識,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意志或者性格等方面的個性化特征,充分的體現出人文和科學精神的教育和培養,并且要有針對性的確保教學環境和氛圍發揮真正意義上的熏陶作用,使素質教育的精神內涵逐步滲透到所有的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中,而這也是通識教育的關鍵所在。從一定意義上來說,通識教育也是對我國長期以來過分注重專業化培養的高等教育所造成的人的片面發展的一種調整和優化。針對素質教育的視角而言,所謂的基礎教育不僅僅是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教育,更包括對學生學習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除此之外,通識教育課程所涉及的內容更應該是綜合性,有效性和基礎性的,并且一定要強調可遷移性,這些都是它的主要特征,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特性,才能確保學生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變化,具備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使基本的科學文化素養得以提升。
(二)在課堂教學中進一步營造更為濃厚的素質教育氛圍
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要使學生的教育環境有必要的教學條件和素質教育的氛圍,可以在具體的教學環節,邀請相關的專家學者,在課堂中舉辦相應的科學文化素質系列講座,讓學生的視野進一步開拓,使他們在豐富的科學文化活動中學到更多的知識,陶冶情操。同時,學校方面也要在課堂的教學設備配置方面加大經費投入,盡可能的改善教學環境和實驗設備,相關的圖書資料要進一步更新,基本設施建設要進一步優化,使學生能夠運用到更先進的儀器設備進行相應的學習,使他們能夠盡早的接觸先進的科學技術,從而在技術的幫助和引導下,更好的接受科學文化知識。要進一步改革考試的方法,更重視素質教育過程中的評價,有針對性的調整考試的目的,使學生對于知識掌握程度的考核轉變為學生運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的考核,鼓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積極有效的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在素質教育的過程中,高職高專學校要切實有效的確保教師能夠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環節上要進一步優化和完善,使課堂教學打造成高效率、素質化的課堂。針對教學目標而言,要在最大程度上有效確立更科學合理的目標,使學生能夠掌握在課堂中應該要實現的目標和所采取的方法,從而增強自主學習的意識,從心理學層面來講,這也是提升教學課堂效率的基本前提。同時,教師要以達標為目的,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這也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教師要切實有效的明確教為學服務的主導思想,把相關的教學目標具體的細化為相關的教學內容,并分步驟、有條理的進行講授。另外,相關教師要對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進行積極有效的監測,并通過定時定量的強化訓練,使課堂教學中能夠積極有效的檢測到學生的學習成果,從而準確反饋信息,使教學的針對性有效提升。
(四)促進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提供切實有效的主動探索空間
要想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的素質教育水平有效提升,就需要提供讓全體學生都能夠自主參與的機會和平臺,并有針對性的做好相應的鋪墊,可以讓學生在新知識和舊知識的連接點處,對于相關的新知識問題進行有效的解答,這樣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有效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參與性,使他們充滿熱情的進行新知識的學習,這樣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有效避免少部分的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下降,全體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學習過程,同時要注意因材施教,針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實行一對一幫扶,有針對性的安排他們先發言,對于不懂的問題要進行及時有效的進行課堂提問,優先考慮讓學習有困難的同學回答力所能及的問題。并針對他們每一個細小的進步,都要進行及時有效的鼓勵,使他們的自尊心得以有效保護,并充分激發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給學生創造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機會,讓他們的主動性和好奇心被調動起來,發揮主體地位,實現主動發展,并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指導學生逐步學會看書,提出問題,歸納知識內容。
(五)注重學科交叉
學科交叉是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主要特征,不能將新知識機械地疊加或簡單地照搬相關專業的課程,要給學生整體性的知識,注重其它學科知識對本學科的影響及在本學科領域中的應用,從學科的整體發展與綜合化出發,合理構建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整合、重組課程無疑是構建培養方案時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要在精選知識、交叉融合上下功夫,搞好整體優化。此外,要讓學生了解金融領域的前沿技術與發展動向,拓寬學生的視野。
(六)建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評估模式,為學生個性發展創造有利環境
脫離實際的、片面的教育評價,誤導了教育的發展方向,培養的是畸形人才,這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很不適應的。為此,有必要在學校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整體式教育質量評估模式,在評估內容上力求全面、合理,在評估形式上力求量化、科學,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和實效性,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發展學生個性中,充分發揮其激勵導向作用。對于學生,應熱情鼓勵他們成名成家,進行理想教育,及時發現、評價、培植學生在學習生活實踐中表現的突出才干,積極試行積分式、等級式、綜述式的多級評估方式,全面科學地評價學生的整體素質,適時指導學生全面發展,發揮特長,為發展學生個性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開創學校全面育人特色、學生全面發展有特長的生動局面。
二、切實有效的強化和完善實踐教學體系
對學生進行通識教育,這是素質教育中最基本的部分,教師要切實有效的加強他們在實踐方面的能力,在高職高專院校中就需要切實有效的強化和完善實踐教學的體系,并且有效確保該教學體系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得以檢驗并逐步優化和完善,要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真正意義上做到學以致用,使他們的智能素質培養貫徹落實到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并在實踐課程中得以有效的體現,使實踐課程在課堂教學體系中有更大程度的增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他們能夠真正意義上運用相關的理論知識來針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并從中確保自身的實際動手能力有效提升。其中我們所提到的實踐內容主要包括社會實踐和科學實踐。對于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來說,科學實踐主要指的是對于相關課題的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除了讓學生們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親自實踐之外,教師還應該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積極有效的參與到教師的科研活動中來,使學生們盡可能增加進行科學實踐的機會,并使他們具備正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所稱之為的社會實踐,主要指的是社會調查和社會服務,這樣的社會實踐能夠為高職高專的學生進一步認識和了解社會創造更有利的條件,也為他們更順利而適應性很強的走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針對這樣的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有針對性的結合高職高專院校各個專業的不同,有針對性的加強各方面專業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有的放矢,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學生專業素質能力方面的有效性和針對性,使他們能夠更有效的適應社會的各種需要,并構建起更科學合理的培養方案,必須為學生構筑起一個更科學合理的實踐能力體系,并從整體著眼,在全局上進行統籌規劃,針對每一個實踐教學環節進行精心的設計,并強調可操作性,這樣的實踐教學體系要與理論教學體系有針對性的融合,做到互相補充,對立統一,相輔相成。
三、有針對性的在高校內部開設相應的心理教育課程
因為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就業壓力比較大,在內心上會產生很大的波動,心理情緒在某些時候會比較壓抑,這就需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疏導和調整,針對這樣的情況,在校內開設心理教育課程是十分必要而且重要的,這也為學生的素質教育提供了切實有效的幫助。例如,可以針對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在學校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類的課程,有針對性的講授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并聘請相關的專家學者到課堂上進行輔導和咨詢服務,這類課程的開設可以讓學生更好的認識自己并了解自己,從而培養出更健康積極的心理意識,通過教育,有針對性的引導學生更科學合理的處理個人和社會,個人和他人乃至個人和自然之間的對立統一關系,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從根本上培養起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倫理道德,使個性化的心理素質得以有效張揚,并處理好自身與各種環境的關系,加強自身管理的能力,使自身的人格發展和情緒管理有效運行,用一種更積極健康的心態來面對浮躁的社會,面對挫折,確保生活目標積極向上,用一種平和淡定的態度對待變化的世界,有效的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自覺的開發自身的潛能,積極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四、在校園內積極開展各項體育鍛煉,競技活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在學校對學生的綜合評優、獎學金的發放和其它獎勵措施中加入體育課的成績因素,使學生重視體育課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一項重要措施。除去學生正常的體育課程外,應積極開展課外的體育鍛煉,在學生中頻繁舉辦各類球類比賽、健美操比賽、鼓勵學生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倡導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愛惜身體,按時進餐。保證學生的睡眠時間和休息時間,通過輔導員每天查夜等制度,加強學生管理,堅決杜絕個別學生泡網吧的現象,防止危害學生身體素質甚至身心安全的事件發生。
總之,在課堂實踐中確保學生素質教育在高職高專課堂教學中得以有效貫徹,在教學體制改革方面要做到有針對性的結合學生的就業取向,進行全面的文化素質教育改革,使學生的心理積極健康,開拓思維,積極創新,并把自身的潛力得以切實有效的發掘,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積極參加各項體育鍛煉,使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職業素養有效提升,使自身成為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陸秀英.高職學生素質教育探索[J].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2014,3(03):47-49.
[2] 魏亞昉.淺議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現狀與教育對策[J].高職教育,2016,3(03):47-49.
[3] 劉東升.論我國當前大學生素質的要點[J].中國成人教育,2016,3(10):36-39.
[4] 龔放.試論大學素質教育[J].教育研究,2016,3(03):23-25.
[5] 冷麗蓮,張濤.學生素質教育在高職高專課堂教學中的貫徹[J].金融理論與教學,2006(0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