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鄭州航空港區經濟建設對于中原崛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其經濟主要是高端制造和現代服務產業為主,其發展需要一些具備較強外語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傳統的外語教育只注重語言和文化方面,卻忽視了綜合知識。同時忽視了語言深層次的中外文化影響,忽略了二語習得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的培養,失去了語言的傳統特色。通過對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外語專業學生掌握其它專業的基本技能,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實現“外語+技能”的統一,為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助力。
關鍵詞:鄭州航空港區;高端外語人才;復合型外語人才;“外語+技能”
一、鄭州航空港經濟建設對外語人才的需求研究
美國的John Kasarda在1991年提出了“航空都市區”這一概念。當時是指航空產業可以帶動商務、休閑、娛樂等產業的發展,進而形成新的城市形態。在2006年,John Kasarda對“航空都市區”這一概念進行了補充,提出所謂的“航空都市區”,指的是由周邊的相關產業集聚區所共同組成的。發達國家對于建設以航空港為依托的經濟區已經具備經驗,但對于我們國家的許多城市來說,它仍舊是一個新的課題。而在中原崛起的過程中,鄭州航空港經濟建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鄭州航空港區經濟建設對于中原崛起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現代科技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的帶引下發展起來的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已經成為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極。其經濟主要是高端制造和現代服務產業為主,其發展需要一些具備較強外語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所謂的復合型人才,指的就是外語專業與其它專業的復合,比如與經濟、貿易、金融等專業知識的復合。它要求學生具有很強的外語聽、說、讀、寫、譯等能力。除此之外,還需要具有寬廣的知識面、一定深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綜合素質,即社會上急需“外語+專業”,“外語+技能”等人才,也就是指外語專業學生要與計算機、會計、法律、建筑、機械等學科基礎課程結合起來。
二、河南省獨立學院的外語教學現狀研究
傳統的外語教育只注重語言和文化方面,卻忽視了綜合知識。近幾年來,越來越強調跨學科知識的培養,卻淡化了外語專業知識的培養。在知識結構、培養模式及語言能力的評價標準等方面,外語教育與之有趨同化,這些都與沒有擺正“通才”與“專才”的關系有關。同時忽視了語言深層次的中外文化影響,忽略了二語習得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的培養,失去了語言的傳統特色。遠遠不能滿足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所需要的高端外語人才和復合型外語人才。而現在社會的情況是越來越多人了解外語,具有外語的基本水平,但這卻遠遠達不到航空港經濟建設對外語人才的需求。很難滿足社會上急需的“外語+專業”,“外語+技能”等高端外語人才和復合型外語人才。因為高中時文科和理科分班,而兩者的跨度相當大,對于理科班學生來說,實現外語與專業的配合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建議學校可以嘗試“外語+技能”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就是說外語專業學生可以選修其它理工科的基礎課程,比如可以選修計算機、水利、發電、建筑、機械等,使學生們在學習外語的同時也具有工科學生的知識結構。
三、獨立學院外語人才培養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一)可行性選課制度的建立
學校需要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選課制度,學生們可以根據社會需求和個人興趣選擇課程。為給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更大空間,學校可以優化課程設置,適當增加選修課。綜合院校的學科設置,工科院校的特色工科以及文科院校經濟、國貿、金融、會計、管理、法學、新聞等特點,鼓勵外語學院學生跨院系選修感興趣的課程,真正達到外語專業知識和跨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選課制度的實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各方面協調。在選課制度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對一些制約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全校統一思想,加強各部門協調配合,及時采取有效措施以形成有助于建設“外語+技術”人才培養的選課制度。
(二)相應教學大綱的建立
高校要建立一套合適的教學大綱,不僅能左右教師,也能影響學生。教學內容和方式要充分考慮本校、本專業、本課程的基礎條件和傳統優勢,要體現“外語+技術”的有效結合。要處理好教學內容的先進性與可行性的關系,同時與本校的特色聯系起來。能夠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并增強學生的專業敏感度。同時建立科學的外語教學評價體系,增加外語版的跨學科輔助材料,比如反映現代科學的新成就和社會新發展的科技、國情、經濟、貿易、環保等方面的材料,逐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
(三)知識多元化教師團隊的建立
高校要建立一支外語能力強、知識結構多元化的教師團隊。目前高校的外語教師對鄰近學科、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只是儲備還遠遠不夠,因此,要提倡教師跨專業學習;或者聘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到校任教,可以聘請那些英語流利的歸國博士進行跨學科講述;或者提供外語教師出國深造,到英語國家的理工科學校進行跨學科學習等。
同時,除了培養之外,還可以引進一些高端外語人才,國外留學人員就顯得十分重要,因為這些留學人員不僅接觸到了前沿知識,同時他們長期處于目的語的語境中,口語得到了有效鍛煉,而又熟知異國的文化風俗、法律法規等,這些都是國內外語教育所短缺的。因此,引進歸國留學人員也是解決高端外語人才短缺的重要方法。通過調研那些急需高端外語人才的單位,發現有的引進了歸國留學生,并在工資、醫療、子女上學等方面提供了更好的條件。總之,為提高教學水平,可以激勵并引導教師從事教學科研、創新教學理念、開拓新的教學方式。
四、結語
通過本研究有助于發現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中所需要的外語人才的緊缺情況,能夠發現高校外語人才方面的不足之處,促進更多的學者投入到對高端外語人才及復合型外語人才的研究中來。這樣一來,有助于高校優化課程設置,有助于外語專業知識與跨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有助于外語專業學生掌握其它專業的基本技能,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實現“外語+技術”,“外語+專業”的統一。此外,還有助于高校教師特別是英語教師知識結構多元化的發展,有助于教師發現自身的不足及對鄰近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知識儲備不足等現狀,促使高校教師的跨學科學習。
參考文獻
[1] 崔沙沙.中原文化走出去戰略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海外英語,2014(17).
[2] 王春曉.淺析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人才優化策略[J].人才資源開發,2014(17).
[3] 王文成.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的人才支撐問題研究[J].人才資源開發,2015(15).
[4] 王喜成.推進鄭州航空港建設的路徑思考[J].區域經濟評論,2013(03).
[5] 王永蘇.以港城互動促中原城市群跨越式發展[J].區域經濟評論,2013(03).
[6] 楊忠.培養技能,發展智能——外語教育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J].外語學刊,2007(06).
[7] 張媛.基于地區經濟需要的大學英語復合型人才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02).
[8] 張占倉.鄭州建設國際航空港的歷史趨勢與戰略方向[J].區域經濟評論,2013(03).
[9] 趙志偉.高校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研究——基于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的視角[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5(06).
[10] 周烈.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外語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社會適應性[J].中國外語,2011(02).
基金項目:文章為2017年度校級科研項目“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對外語人才的需求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ky1720;2018年度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經團聯調研課題“鄭州港區建設背景下獨立學院外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KL-2018-1672;2018年度河南省社科聯、河南省經團聯調研課題“應用型涉外人才培養與河南自貿區建設需求對接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KL-2018-3298。
作者簡介:賈真真(1986.02- ),女,河南葉縣人,碩士研究生,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講師,從事大學英語教學與研究、英語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