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時代大學數學教育遇到了新的機遇,但也遇到了一些的困難、問題和挑戰,對于教育管理者而言,如何揚長避短,利用好時代給我們的機遇,將中國大學數學教育做的更好,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大學數學教育;機遇
大學數學課程,無論是本科生的數學公共課,還是工科研究生的數學基礎課程,對于初學者而言完全自學是很困難的,還是需要老師的引導。所以面對面的課堂還是大學數學教學的主要形式,而且必要的考核時大學教育的基本特點。但是在當今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背景下,大學數學教育將迎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文章從軟件和硬件兩方面探討當下互聯網教育技術的特點,分析互聯網時代大學老師和學生的特點,從而總結出互聯網時代大學數學教育遇到的機遇和面對的困難、問題和挑戰,進而提出對于教育管理者而言,如何揚長避短,利用好時代給我們的機遇,將中國大學數學教育做的更好。
一、當今互聯網教育技術
從硬件方面來說,當今的教育技術已經從課堂多媒體時代走入多元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以及移動網絡的普及使得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方便的獲取教育資源,這給我們的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市場最能做出正確的反應,如今多數教育公司已經都將發展重點轉到了在線課程的研發和銷售。
從軟件方面來說,當今教育資源是比較豐富的。且不說國外的資源,國內的網上課程學習資源就比較豐富。在國家教育部的支持下,由優質大學牽頭,中國大學慕課得到了很好的建設和發展。這些慕課資源均是開放的課程,不收費,大家都可以通過簡單的注冊進行在線學習,不同于以前的精品課程多數以提供靜態資源為主,這些慕課基本都有老師的視頻講解,且內容完整。
在網絡時代,大家都已習慣通過社交軟件來交流,一個班級群的功能不亞于一個助教老師,而在這種平臺中能方便的發放語音和短視頻,以短音頻和短視頻為展現形式的微課具有十分廣闊的教育應用前景。與微課資源結合的反轉課堂是在當今技術條件下較好的一種課堂模式。微課的制作工具,例如剪輯師,學習起來并不困難,使用非常方便,可以讓老師制作自己的微課作品。如果不是對圖像有特別的需求,有一臺帶攝像頭和話筒的電腦就可以實現微課素材錄制,加上后期的剪輯,老師一個人就能制作出可以使用的微課作品。而這些微課將提供反轉課堂的重要支撐。還有雨課堂等理念和技術平臺等都為互聯網時代的課堂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保證。
二、互聯網時代的教育參與者
對教師而言,互聯網歆技術的使用將革新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前引導,難點解析,答疑解惑方面都能發揮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對教師提出的新的要求。首先,與傳統教學相比,制作微課或者慕課,甚至通過微信群進行交流答疑都要比傳統課堂耗費更多的精力,開始制作的時候還需要學習各種制作技術,如果這些勞動沒有得到認可,且沒有收益的話,老師很難有動力去實施。其次,教學是一種開放性的活動,有時好壞很難品評,而短媒體極易流傳,如果不是精工細作的產品,拿出來很容易被挑出毛病,從而導致一般教師不愿意做。
對于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相比中學生,大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既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又有靈活的自主時間,且當代大學生對互聯網技術接受能力強,基礎好,很多學生甚至從中小學階段就已經適應了在線學習模式,接受了通過購買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方式。
三、如何揚長避短,推進大學數學教育
雖然當今的互聯網時代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軟件和硬件以及豐富的資源,但是也具有一些缺陷和問題。相比于國內的中小學有豐富的付費資源而言,中國大學教育的付費資源還很少,而沒有市場參與必然導致大學在線課程的提供會存在一定的問題,有研究指出,目前中國大學慕課的完成率只有10%左右,即使有學分認證等,也出現了諸如空掛學習的現象,們所以如何引導學生合理使用互聯網學習資源是大學老師面臨的新問題。對于管理者而言,如何從資金政策層面合理引導,揚長避短,讓互聯網技術更好的服務教育是值得研究的問題。有的學校對使用雨課堂和基于微課的反轉課堂的老師給予兩倍工作量的認可是一個好的政策導向。而讓大學老師既作為網絡課程資源的建設者也作為傳播者和消費者將是一個好的思路。尤其是對于大學數學課程,一般初學者不易找到合適的學習資源,老師應為學生提供和課堂教學配套的或值得參考的網絡教學資源的地址或查找方法,對于開放資源,老師甚至可以將網絡資源翻錄直接提供給學生,為學生提供更便捷的學習條件,老師還可以結合現有的資源制作自己的微課作品,這樣可大大減少獨立制作微課的工作量。暢想一下,如果能給予普通老師一些資金支持,讓他去購買優質網絡課程資源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呢?上課是一種加工勞動,以前認為給老師提供教材、紙筆等勞動工具就可以了,如果將網絡資源也看成這種加工勞動的必備材料,給老師一定的資金去購買,有了高質量的買方市場,必將促使精品的產生,這樣將會形成良性循環,促使網絡技術和網絡資源以及教育工作者都投入更大的精力來改進大學教育模式,必將會對大學數學課程的教育起來良好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月梅,陳忠民.“互聯網+”背景下高等數學課堂教學芻議——基于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的探究[J].教育探索, 2018(03):74-77.
[2] 慕課如何助高等教育“變軌超車”[N].中國教育報, 2018-05-08.
作者簡介:李紅燕(1976- ),女,山西榆次人,陸軍裝甲兵學院,研究方向:應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