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韻
摘 要: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互聯網誕生以來人類社會最重要的發明之一,正在逐步影響計算機專業教學的理念和模式。其在教育領域也得到初步應用,影響也日益體現。
關鍵詞:區塊鏈;計算機教學;教育應用
“互聯網+”的興起和大數據、云計算的發展,使得區塊鏈技術應運而生。近年來,區塊鏈技術正脫離于比特幣概念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和關注,成為繼蒸汽機、電力、信息和互聯網科技后,最有潛力觸發第五輪顛覆性科技革命的核心技術。如何有效使用區塊鏈技術為計算機專業學生教學服務,是文章所探討的問題。
一、教學應用
(一)面向資源共享鏈接方面
區塊鏈的去中心和共維護等特點可以實現計算機專業教學資源的定制和共享,把包括課程資源、案例庫、教學成果等所有資源按數據區塊邏輯進行組織。教師和學生都可參與教學資源的更新,運用集體智慧使資源得到最大程度優化。通過開放的分散網絡化存儲,任何學生都可以提取教學資源,實現學生與課程內容基于區塊鏈的點對點鏈接,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面向學習場所共通方面
隨著移動網絡和電子設備的普及,學生的學習時間和地點日益呈現出分散和自主等去中心化特點。區塊鏈可以針對分布式學習環境,打破傳統計算機專業教學服務被集中于學校單一場地的局面,使得學生可以在任意地點學習,并獲得有效的專業水平認證,達到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的有效融通,實現個性化教學。隨著學習空間的統一化和開放化發展趨勢,學生也將得到多方面指導及相關協作支持,學習也將由傳統固定模式轉化為生成性的、動態性的,具有多維度指導、空間、資源共同構成的社會認知網絡。
(三)面向學生資源管理方面
在區塊鏈技術視角下利用合約算法的特性,可以實現計算機專業教學資源遵照互認標準,達成自動上傳、認證等工作的流程優化。可以建設高效、智能的學習空間運行機制,實現學習空間針對學生特征的自組織構建。通過計算機課程內容的智能構建和資源的動態生成,可以監控學生學習的空間資源和生態環境。
(四)面向學習成果評估方面
區塊鏈技術基于協商一致的規范和協議,在學生與教師之間建立學習成果的評估網絡。學生的基礎信息、學習過程、學習時序特征、認知過程、學習評測記錄等內容,都采用分布式的記錄方式存儲在學習平臺系統中。在確保信息安全的基礎上,可以向其他學生、學習空間或者用人單位等共享數據內容,展示學生學業成績與特長技能,作為日后升學和就業的重要依據。
二、面臨問題
(一)社會認可度有所欠缺
區塊鏈技術雖然被列入國務院《“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但其去中心、自治化的特點淡化了法律和監管概念,加之在國外被部分應用于黑色地帶,有被輿論妖魔化的趨勢。推進區塊鏈技術在計算機教育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必須加強與教育監管部門的溝通和協商,積極取得學生、家長和監管部門的認可和支持。
(二)數據安全亟待提高
區塊鏈技術運用于教學對計算機技術要求甚高,雖然可以靠加密技術保護數據隱私,然而由于技術還處于起步階段,其安全可靠的成熟性還未得到充分驗證。涉及學生無小事,誰來驗證查看者身份,誰是學習資源的最終擁有者,在區塊鏈運用于教學時需要加以重視。
(三)與現有教學平臺融合成本較高
區塊鏈是一個嶄新的技術,在合規運行方面可以給計算機專業教學帶來更高的效率。如將現有教學平臺全部推翻重來顯然不大現實,而融合開發需要投入大量的教研人力和經費搭建教學資源庫。如何在區塊鏈技術的教學應用中找到落腳點,與現有教學平臺加以融合后進一步開發,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三、結語
計算機專業教學的一個深度發展方向是與區塊鏈技術相整合,能夠滿足學生在知識更新日新月異的時代實現新型去中心化學習的需要。然而,區塊鏈技術作為大數據時代的新生事物,其發展還不完善,在計算機專業教育教學領域中的應用還處在萌芽階段,需要考慮可能影響學生學習效率、學習評價、學習監督與學習指導等諸多因素問題。但無可否認區塊鏈技術將能改變目前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要想把區塊鏈技術徹底運用到計算機專業教學領域,還需要國內外區塊鏈技術專家、教師以及相關信息技術學者等多方協作,以推動其發展。
參考文獻
[1] 長鋏,韓鋒.區塊鏈[M].中信出版社,2016.
[2] 楊現民,李新,吳煥慶,等.區塊鏈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模式與現實挑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