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雯
摘 要:在文化傳承視域下,探索和革新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是發展的主要方向。以現階段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情況為基礎,結合近年來文化傳承提出的各項要求,深層探索如何構建符合文化傳承要求的優質高校民族體育教學模式,以期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文化傳承;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模式
現階段,因為受西方國家體育商業化思想的影響,人們逐漸認識到競技體育的價值和利益,并對獎牌產生了追求意識。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具有內向、重合及好靜等特點,此時在宏觀立場下,受西方體育商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導致其面臨前所未聞的巨大挑戰,整體發展變得非常緩慢。因此文章主要研究在文化傳承視域下,我國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模式要如何革新和優化。
一、定義
(一)文化傳承。其是指文化在人類的任一群落中的所有社會成員中構成的縱向交接的過程。而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傳承通常情況下分為兩種,一種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另一種是對民族傳統體育技術中包含的民族傳統文化加以傳承,如民族傳統體育技術中包含的各種積極思想,“上善若水”、“天人合一”等。
(二)民族傳統體育。其是指以漢族為核心的華夏民族在各個階段和區域所進行的、承載著,民族同一心理素質特點與審美觀念的、擁有豐富的民族傳統特點的所有體育活動的總稱,一般情況下分為三種,也就是健身、養生與娛樂,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摔跤、太極武術訓練及秋千等都屬于民族傳統體育。了解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可知,民族傳統體育既是一種標示性符號,又屬于一種身份,其中不但包含了整個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而且還是中國可以持續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二、文化傳統與教育的關系
了解教育工作可知,主要是用于提升人類的知識與技能,并對其構成的思想品德產生影響的一種活動,屬于文化的重點內容。因為有教育的存在,所以文化可以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和應用,在文化傳承中具備傳播、選擇及創造的作用。一直到現如今,教育一般分為三種,其一是指家庭教育;其二是指學校教育;其三是指社會教育。對學校教育而言。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育及其教學模式是重要內容,其影響著學校教育中的文化傳承,并對社會教育傳承也有一定影響。另外,在教學模式中,技術是教師關注的焦點,其與文化有屬于相輔相成的關系,而從文化及文化教育角度分析,技術及技術教學屬于基礎內容,但反過來看,文化及文化教育又是技術教學的發展方向,因此兩者是互相幫助,彼此依存的關系,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整合發展。
三、分析文化傳承視域下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革新方向
(一)優化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形式。在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工作中推廣文化教學方式,不但需要教師加大對學生體育文化涵養的培育,還要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促使學生可以在自主參與中形成體育文化思維,并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進而優化他們的體育綜合能力。了解實踐教學工作可知,文化教學模式具備極強的系統性,可以有方向的進行教學設計和指導,進而優化學生的自主研究水平。另外,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時,也可以鞏固和深化課堂中學習的體育基礎理論知識,確保學生具備引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意識和能力,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實現預期設定的教學目標。在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工作中,多樣化的文化教學模式具備極強的應用空間,符合體育教學的要求和方向,有助于優化體育教學的方向性和有效性,可以為社會持續發展提供更多具備實踐性體育技能且全面發展的優質人才。
(二)培育學生體育文化素養。在傳統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背景下,導致教學不達標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難以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在新課改理念全面推廣的過程中,教師要整合以往教學經驗,積極優化和革新體育課堂教學形式,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構建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進而培育學生體育文化素養。另外,教師在構建教學環境時,要選擇豐富的內容,促使學生的注意力可以集中到課堂中,而后組織學生自主參與和思考,鍛煉他們的理解、分析及判斷等能力,以此優化學生的體育文化素養。同時,教師也要與學生構建友好的溝通橋梁,促使學生可以感受到課堂教學的活躍氛圍,突破傳統教學背景下教學形式帶來的影響。了解以往教學形式可知,不只是課堂環境影響教學效率,教學內容也會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還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除了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講解,還要關注學生傳統文化的累積,以此引導學生成為體育教學工作的主導者,促使他們在課堂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并將知識轉變為運動技能,為未來的學習和教學工作提供依據。
(三)推廣民族傳統體育合作教學。合作學習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了解以往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工作可知,若是可以在課堂中推廣合作學習理念,不但可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而且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為接下來的教學工作奠定基礎。在推廣合作學習理念前,教師要對班級學生提出科學分組,這也是落實合作學習理念的前提條件。在分組時,教師可以結合多次或一次測驗來評估學生的民族傳統體育基礎能力。具體考試內容由教師設計,主要是對學生基礎身體素養進行檢測。需要注意的是,檢測內容要以基礎為主,可以適當添加一些有難度的內容,這樣可以明確優秀學生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基礎能力有一定了解,進而為科學分組提供依據。體育合作學習觀念的提出,從某種角度分析突破了灌溉式教學帶來的問題,充分突顯出學生在學習階段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在深化體育基礎知識的同時,對體育文化傳承也產生自我認知,進而為文化傳承奠定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民族傳統體育教學中包含深厚的民族文化知識和精神,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有針對性的進行突顯,促使學生在收獲所學知識的基礎上,了解其蘊含的傳統文化,并自覺承擔起將其持續傳承與發展的使命。
參考文獻
[1] 尤振.傳統文化傳承環境下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探討[J].速讀旬刊,2017(10).
[2] 杜朝輝,于野.基于文化傳承視角廣西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模式評價與構建研究[J].梧州學院學報,2017(06):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