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宇 吳立賢 王克鈞 王文行
摘 要:文章立足甘南藏族自治州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對標甘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和甘南州確立的三大工作任務,分析了甘南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限制因子和潛藏因子。文章認為,推進甘南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潛藏因子有甘南藏區發展機遇巨大、國家涉及老少邊窮重大政策的實施、上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較大和甘南豐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
關鍵詞:小康社會;藏區;因子
一、甘南州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國十個藏族自治州之一,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的甘、青、川三省結合部。2016年,全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5.9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12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1.8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4.98億元。從甘南經濟增長的態勢來看,2011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為88.40億元,2012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為105.13億元,2013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為117.98億元,2014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為124.69億元,2015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為126.54億元,2016年全州地區生產總值為135.95億元。甘南經濟增長速度從2011—2015年明顯放緩,2016年增長速度有所回升,總體來看,甘南經濟增長乏力。
二、推進甘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限制因子
根據甘南州“十三五”規劃,甘南州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翻番,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重點工作概括起來有三項,一是加強項目管理、夯實設施建設,二是聚焦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三是圍繞開放開發、加強縣域經濟發展。但,推進甘南經濟社會發展明顯存在以下限制因子:
(一)甘南生態環境惡化狀況難以根本轉變
盡管甘南把“生態立州”放在全州中心工作的首位,提出了“全域旅游無垃圾”的概念,為修復甘南生態環境作了大量積極性工作。但甘南生態環境依然存在這樣的情況:一是草原退化,草地荒漠化嚴重。甘南的畜牧業相當發達,牲畜對草原的破壞很大,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牧民圈地放牧,“公地悲劇”循環上演,一塊草地被破壞后,牧民又開始爭奪新的草地,不惜頭破血流,疏于對草地的涵養和保護,過度放牧導致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嚴重。二是森林資源銳減。歷史上甘南森林覆蓋率很高,但民國末期開始,甘南森林資源開始銳減,一方面是甘南特有的木式建筑需要大量的木材,農牧民就近取材直接砍伐森林,另一方面是隨著工業化浪潮的發展,通過河運等方式把砍伐的森林變成木材運送到外地。三是環境惡化,物種減少。
(二)工業難以發展
從國家主體功能區的劃分角度來看,甘南為限制開發區,不具備大規模高強度工業化城鎮化開發的條件。
(三)科技創新能力薄弱
甘南全州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的增長速度落后于GDP的增長速度,且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逐年有所回落,2011年為0.16%,2012年為0.04%,2013年為0.08%,2015年為0.06%,2016年為0.05%。2016年甘南全州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低于2%的目標值1.95個百分點,只有當此項指標大幅增長到2%以上,才具有一定的自主創新能力。
(四)甘南藏區社會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
由于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原因,甘南藏區依然存在不少不穩定因素。一是達賴集團在境外反華組織的支持下與境內宗教組織及其人員相勾結試圖通過“藏獨”分裂祖國,鼓惑信眾通過暴力(如“3.14”打砸搶燒事件)和非暴力(如自焚)等方式破壞甘南的團結與穩定。二是甘南經濟發展滯后,交通相對閉塞,甘南農牧民接受文化教育程度很低,藏傳佛教等傳統生活方式對甘南大部分人民的觀念、行為影響很大,現代化程度難以快速推進。三是甘南地區民族成分復雜,占人口主要成分的民族是藏、漢、回族,由于歷史上各民族之間有存在一些誤解,隨著社會發展,也會出現新的摩擦和不和,而這些摩擦和不和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制造出矛盾甚至是沖突,給甘南的社會帶來了不少不穩定因素。
三、推進甘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潛藏因子
找到推進甘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潛藏因子是加快甘南藏區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美國經濟史學家亞歷山大·格申克龍在總結德國、意大利等國追趕經驗的基礎上,于1962年在《經濟落后的歷史回顧》一文中首次提出后發優勢概念,并探索了經濟落后國家實現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他指出:“一個工業化時期經濟相對落后的國家,其工業化進程和特征在許多方面表現出與先進國家顯著不同?!睙o疑,甘南經濟發展滯后,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地處藏區且處于甘肅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兩州一縣”的主戰場,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較大,且由于沒有高污染、高能耗的工業相對生態保護較好,因此,不僅可以挖掘甘南發展的后發優勢,也能夠找到甘南發展的比較優勢。
(一)甘南藏區發展機遇巨大
一是國家高度重視藏區工作,至今,已召開六次全國性藏區工作會,六次藏區工作會黨的總書記全部出席,第六次藏區工作會更是七常委全部出席。二是國家給予甘南藏區特殊政策,為支持甘南藏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甘肅省委省政府明確采取特殊政策,加大藏區跨越發展的扶持力度,資金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重點項目建設步伐加快,民生建設領域投入力度很大。三是國家規劃藏區工作時藏區工作協同規劃,如國家旅游局出臺的《四省藏區旅游業協同發展規劃(2016-2025年)》中,把甘南藏族自治州納入協同規劃,該規劃提出,將支持甘肅省藏區4家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培育建設7個旅游特色小鎮,規劃建設4個藏區民航機場,2條跨區域骨干高速公路,促進甘肅省藏區景區發展。
(二)國家涉及老少邊窮重大政策的實施
一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的實施。自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提出“精準扶貧”思想以來,2014年,中辦制定了精準扶貧的頂層設計推動“精準扶貧”思想政策落地,對甘南這樣一個地處西北偏遠地區的窮困藏區無疑是一個推動甘南藏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利好消息;再到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太原主持召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國家著力解決深度貧困地區的貧困問題,甘肅省也確定甘南藏族自治州等“兩州一縣”是甘肅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潛藏了推動甘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力量。二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繼續聚焦農業農村,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不久,《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出臺,明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和2022年召開黨的二十大時的目標任務,細化、實化鄉村振興的工作重點和政策舉措。
(三)上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較大,資金充裕
雖然甘南州因經濟社會發展滯后,本級財政收入較低,但上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較大。2016年,一般性轉移支付收入71.6億元,專項轉移支付65.3億元;2017年,上級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增加到75.4億元,專項轉移支付補助增加到86.1億元,這兩項加起來上級財政轉移支付總收入達到161.5億元,而2017年甘南全州財政總收入才是179.1億元。
(四)甘南豐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
甘南州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傳統,造就了絢麗多彩的自然風光、古樸神秘的宗教文化和濃郁獨特的民俗風情。一是旅游資源豐富。在甘南藏族自治州4.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多姿的青山異水、蜚聲中外的名勝古跡和自治州本身獨具的濃郁古樸的藏民族風情,歷史悠久的藏傳佛教文化及豐實的民族民間藝術構成了甘南旅游特有的資源優勢。二是民族宗教文化濃郁。甘南是藏傳佛教的圣地,有拉卜楞寺、郎木寺等眾多在藏傳佛教信眾中很有影響力的寺院,其中,拉卜楞寺是甘南州夏河縣旅游的代表,列居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是安多藏區的宗教中心,世界上最大的藏學府。三是民族文化資源多彩。甘南州委州政府打造的甘南香巴拉旅游藝術節濃縮了甘南豐富的藏區民族文化資源,合作市的民族體育源遠流長、騎馬撿哈達、藏式摔跤、大象拔河、賽耗牛等等。這些甘南特殊的自然和地理環境造就了境內豐富而獨特的自然資源,而旅游資源是其主要的優勢資源。同時,甘南州還有豐富多樣的高原特色生態畜產品、藏中藥材、清潔能源和民族特色文化商品,開發價值很高,市場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 甘南藏族自治州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甘南調查隊.甘南藏族自治州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N].甘南日報(漢文版),2017-04-12.
[2] 趙梅.全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N].甘肅日報,2017-04-26.
[3] 楊維軍.甘南州生態環境現狀及建設對策研究[J].甘肅社會科學,2004(04):186-192.
[4] 盧建軍.甘南藏區社會不穩定問題的實質及其對策[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5,27(02):1-7.
[5] 方忠.國外后發優勢理論研究回顧及述評[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
[6] 根據甘南統計年鑒2016、甘南統計年鑒2017整理.
基金項目:文章為2017年全國黨校系統重點調研課題“甘南藏區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