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多的高中生對學習物理的興趣逐步消退,社會、學校、家庭等外部環境對物理的重視程度也著逐步降低。
為什么學生不喜歡物理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對其中原因的也有一些自己不成熟看法,具體來說如下:
一、高中物理教學現狀首當其沖
雖然新課程改革運動轟轟烈烈搞了好長時間,但是還不至于動搖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模式的根基,現在很多情況下的教學穿的是新鞋走的卻依舊是老路,教育教學條件相對落后的地區表現的尤為突出。
(1)由于深受應試教育思維的影響,現在的物理教學依舊忽視或者很少關注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對學生的教學方式這要還是傳授和灌輸,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不知疲倦地炮制文科教學的死記硬背,這對于新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很是枯燥無味,根本激不起學生的興趣。
(2)物理學作為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它要繼承和發揚自然科學的治學精神,要從整體上和本質上把握現象和規律的內在聯系,而不能認為的割裂它們之間的聯系,而現行教學模式更多的只專注于對重要規律的把握,而對于和現象的聯系基本上置若罔聞。
(3)新形勢下的課程標準更加重視學科教學之間的拓展與遷移、邊緣與滲透,各學科之間的交叉聯系實際上也越來越密切,甚至于科技、人文或是生活現象也越來越多走入考試,而現行教學模式更多的還是只停留在課本上純本學科知識的縱向挖掘和強化訓練。
(4)物理是一門離不開實驗的學科,而我們的教學卻更多的是講實驗而不是去做實驗,教師要求學生教條地死記住這個或者那個實驗中的注意事項、操作規范及可能錯誤,而不是放手讓學生到實驗室拿著實驗器材實地感受,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只能是每況愈下。
二、物理課本編排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初中物理課本難度較小,更加重視感性認識,同時趣味性較強,很多都是從學生身邊發生的或者是能夠在平時接觸到的生動事例引入課題,在激起學生興趣的前提下經過對現象的觀察分析,歸納總結出簡單的物理規律,很少涉及分析、綜合、推理等對能力方面的要求,學生學起來得心應手;而高中課本卻在學生沒有心里準備的環境下突然提升能力要求,尤其是運用數學工具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
例如:一列火車以36km/h的速度勻速行駛,經過5s后,它的速度是多少?如果突然制動,加速度大小為1m/s2,經過16s火車經過的路程是多少?
對于第二問學生知道公式x=vt+12at,并很容易計算得出16s的路程是32m,但如果這樣就作答了,自然是錯誤結論。雖然v=10m/s、t=16s、a=-1m/s這些數據都沒有錯,但此時有個變化的環境就是只需要10s火車就停下來了,所以用16s計算的路程32m當然是錯誤的結論。這種突然的變化讓很多學生陷于迷茫。
三、高考體制推波助瀾
現行的高考體制讓人一頭霧水。單憑“必修課”、“選修課”、“學業水平測試”、“綜合素質評價”等等術語就足以令人云里霧里,更不用說“A+”、“B+”、“6A”、“2B”。家長們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學生們也是一腦子漿糊,老師們更是不得要領,校領導們同樣是不知所措;甚至于教育主管部門在傳達文件精神過程中閃爍其詞。這樣的情況下,所用的學科教學都不能充分吻合領導專家的精神,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教學困難,再加上一直以來物理都是被定義為“副科”、“小科”,自然是難上加難。
四、高考錄取方案火上澆油
一方面高考錄取方案規定必修課中有一門拿了個C級就不能填報本科;這就意味著讓一大批的人從一開始進入高中就被迫堅定的拋棄了物理,因為他們不能保證過C級,這樣就導致大批學生從開始就抵觸物理教學。
另一方面高考物理總是特別難,教育教學條件相對落后地區的學生如果選擇了理科,那么在高考中就會很吃虧;出于升學率的考慮,教育主管部門傾向于壓迫學校宣傳選修文科,學校壓迫班主任宣傳選修文科,如此就導致又有一大批學生從進入高中就抵觸物理教學,使物理教學變得很難
五、階段性考試內容的不合理潛移默化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在現實中這就是真理。無論大道理講得再多再好,對學生而言,寒窗苦讀,就是為了自己未來能上一所好的大學,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一分之差,甚至可以確實決定著一個學生的命運,這就是游戲規則。
這就是終極目的!而鋪就這個終極目的之路的就是一次次的階段性考試。對于物理學科而言,經常會出現學了好長時間結果就是大范圍的同學拿到小幾十分的情況。任課教師都出現泄氣,就更不用說學生了!如果說一兩次低分可以,三次五次也可以,那么又有誰愿意每次都是這樣呢?由于階段性考試內容安排的不合理,導致很多學生根本提不起學習的興趣,自然而然的結果就是轉而求其次,盡管他不愿意或者不甘心,但是面對著高考他們也無可奈何。
六、學科之間不協調旁敲側擊
這主要體現在數學與物理不同步。數學是物理的工具,離開了數學物理就像人失去了雙腿,無法正常進行。而現實卻是數學學科的很多內容總是滯后于物理學科的要求,這樣就讓很多簡單的物理問題無法得到正確理解,從而讓學生感覺很難,甚至出現相反的理解。這種情況下物理教師就被迫扮演數學教師的角色,耽誤物理教學,是物理教學變相增加難度。
作者簡介:孟憲濤(1984.05- ),男,漢族,江蘇沛縣人,本科,中教二級,研究方向:物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