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偵查監督在實踐中的關系研究,實質上是偵查監督職能與公安機關偵查權、審判權和內部公訴權之間交織碰撞的行使過程。通過對權屬界定分析、歷史沿革以及現狀進行剖析,找尋適合偵查監督權發展方向和路徑。
關鍵詞:偵查監督;實務關系;研究
一、目前檢察機關偵查監督實務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的司法實踐中,公安機關行使偵查權時存在較大的自由裁量權,作為第一手證據的獲取者,偵查機關調取證據時甚至還存有一定的取舍、消化的權力。檢察院機關在行使立案、偵查監督職責的工作標的范圍很可能天然受限。同時固有思維認定檢察機關的監督等同于“挑毛病”、“找問題”,基于三機關分工制約原則的法定職責被實務中的因素歪曲,難以體現各自的獨立性和中立性。
(一)立案監督的現實困境
我國檢察機關立案監督的對象僅限于有立案偵查職責的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在立案監督活動中,對負有立案職責的公安機關所掌握的接警記錄、相關案卷,缺少查閱、調取的法律依據。尤其是實踐中還出現公安機關將當事人之間的經濟糾紛,推向檢察機關立案監督范疇,放棄對刑事民事法律關系界限的基本把控,強行啟動立案監督程序等問題。
(二)偵查監督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審查批捕過程中的監督僅限于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的案件,其他案件難以納入偵查監督的視野;二是偵查機關偵查活動中的違法行為,一般不會自案卷中得到反映,導致監督活動的被動。批準逮捕后由于缺乏跟蹤監督的措施,使偵查監督活動事實上處于失控狀態;三是介入引導偵查在實務中被泛用、濫用,缺乏規范指引,“一請就去”和“越俎代庖”是常見問題。四是現行法律對偵查監督權缺乏硬性的規定,對于偵查機關的違法行為,一紙糾正違法難有后繼手段確保糾正效果,只存在于“說說而已”的尷尬境地。
(三)開展“兩法銜接”工作的焦點問題
在實務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是行政執法部門查處的違法案件中,已涉嫌犯罪的案件,向偵查機關移交立案的對接。兩機關關于證據標準的差異是導致案件流轉不利的最大瓶頸。檢察機關立案監督活動存在獲取立案監督線索難度和寬度的把握問題。如對于環保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行政執法單位,開展立案監督既是一個法律問題,又是一個程序問題,程序問題的節點在于對實體證據的認定,而案件證據的充足程度,檢察機關并不具有實體審查的職權。
(四)捕訴銜接趨向問題
捕訴分合都有過歷史的實踐,涉及基本的司法運行機制,時代需求的差異性是最大的取舍因素。反對理由是著眼檢察機關內部權力的相對獨立價值以及制約功能;贊同意見認為捕訴合一有利于保障辦案質量,提高辦案效率,確保刑事案件銜接流轉,也有利于檢察隊伍的專業化建設。
二、偵查監督實務關系價值評判
偵查監督實務界定的研究,必須基于對司法體制改革的大背景深刻把握。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強調推進嚴格司法,夯實責任,確保部署落實。就基層司法實務而言,以面臨各種法律“關系”的角度核對上層構架和設計,方可推進改革取得實效。
(一)以檢警關系模式說明關系價值
檢警關系模式中,大陸法系國家檢察官對司法警察享有領導權、指揮權,檢察官主導案件的偵查程序。檢警分立模式為英美法系國家所采用,檢察機關不介入偵查程序,不對案件的偵查活動進行指揮,對偵查機關的影響甚微。
(二)檢法關系是檢驗法律監督效果的“試金石
毋庸置疑,人民法院的審判權力是對之前刑事訴訟程序的大檢驗,以審判為中心格局下,裁判者的話語權尤為凸顯。檢察機關對于審判權力的監督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庭審時的監督,發現法定違法的情形,公訴人需要履行向檢察長報告的程序,屬于事后監督,效果十分有限;二是列席審委會時,檢察機關的意見不列入審委會決策考慮范圍之內,此外往往還會被強加發表意見,作為排除抗訴的主要因素。三是檢察機關提起抗訴的法律手段,因為法院內部辦案責任制的加強,判決之前人民法院的“主動協調”,統一意見,使得提抗率下滑較大。
三、偵查監督實務法律關系完善路徑
檢察機關的偵查監督權限包括刑事立案監督和刑事偵查活動監督。綜上所述,兩項監督的效果將直接影響公訴權的行使,甚至整個刑事案件訴訟進程。在司法體制改革的大環境下,圍繞核心問題,處理好三種關系是保證監督效果發揮的可探索途徑。
(一)刑事立案監督的固有瓶頸是公安信息平臺不公開,對檢察機關亦是如此
在偵查權的發動以及偵查程序的開啟上實施的監督,必須確保信息的完整性,否則事后法律監督被動性不可避免。法律規定的“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監督與“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監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二)偵查監督應當確定糾正違法的法律效力
這里的偵查監督是指對公安機關刑事偵查行為的狹義的監督。當對取證程序和方向發生異議時,作為監督機關,最為有效的既定手段是發出檢察建議或者糾正違法通知書。實務中檢察機關有權發出,而偵查機關無義務遵守。法律得以遵行在于其強制性,遵行法律義務的不限于當事人,還有司法機關。不予遵行的現象在于“建議”或者“通知”沒有強制力。尤其是刑事法律的強制力得不到彰顯,監督的效果無從保障。
(三)實行捕訴合一切實提高監督質效
同一員額檢察官負責同一案件的批準、起訴工作是可以期待的利好制度設計。一是圍繞核心焦點問題進行跟蹤,在監督權視角下排除非法和瑕疵證據,滿足起訴標準。二是對逮捕案件質量的有效監控。第三,檢察監督權力最終需要專業的人員依靠專業思維、專業素養、專業能力得到實現,捕訴合一無疑是目前達成這一目標的最優選擇。
作者簡介:王昭(1986.09- ),女,漢族,陜西寶雞人,法學碩士,陜西省寶雞市渭濱區檢察院,檢察官,研究方向: 檢察基礎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