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摘 要:現階段全面二胎政策正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與落實,新生兒出生率較之于以往有著明顯的變化,但是分析全面二胎政策對于職場女性的作用,可知女性生育二胎后會嚴重影響自身基本的社會保障權益,諸多適齡女性在求職與工作、生育期間會遭受較多的不公平,所以女性權益受損問題不容忽視,要求相關職能部門可以從適齡職場女性社會保障的難點出發,找出一套可以切實保障女性權益的社會保障策略。基于此,文章對目前適齡職場女性在二胎政策廣泛推行的大環境下社會保障的基本情況進行了概述,結合相關問題提出了幾方面強化適齡職場女性社會保障的具體途徑,以此為適齡職場女性就業、生育等權益的良好保障提供助益。
關鍵詞:二胎視角;職場女性;社會保障
在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之下,我國面臨著非常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致使當前我國的勞動力市場遭受了巨大沖擊,而且國家的養老負擔愈加嚴重,繼而影響著社會穩定與人民的安居樂業、制約著經濟的進步。針對此種情況國家調整了沿用多年的生育政策,提出了二胎政策,以此在該項政策落實中顯著增加了我國的人口數量、優化了人口結構、解決了勞動力缺乏問題、緩和了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所以該項國策將會在后續的國家發展中繼續推行。由于女性與男性生理結構不同,身為二胎生育主體的女性,受到全面二胎政策所致的不利影響較大,尤其是一些適齡職場女性在社會生產、生活方方面面的隱性歧視、落后觀念影響下,會導致其在生育后難以重返職場,而且生育所致的疾病會影響女性身體健康,繁重的幼兒撫育工作還會增加女性身心負擔,所以對這些女性缺乏行之有效的社會保障,會影響女性權益的實現與獲得,進而會制約全面二胎政策的落實效果。
一、適齡職場女性社會保障問題分析
當前在適齡職場女性的求職、就業過程中,常會出現育齡女性求職難度大、放棄職場進入家庭生育二胎、職場女性生育后晉升困難等挑戰,究其原因為國家在出臺全面二胎政策后,并未制定與之相配套的社會保障政策與措施,社會保障問題未得到妥善解決,不僅制約女性職業生涯規劃的實現、威脅女性身體健康,而且不利于二胎新生兒出生率的有效增長。分析具體的社會保障問題,主要表現為:其一女性自身方面,基于男女生理結構的巨大差異,新生兒生育工作需要由女性來完成,該過程中女性的身體損耗較大,由于懷孕所致的妊娠反應、妊娠疾病、分娩時的死亡以及其它異常情況致使職場女性無法正常有序的開展工作,若社會保障政策措施不完善,從女性工作效率與用人成本考慮會導致用人單位不愿意雇傭女性,特別是適齡職場女性。其二家庭,適齡職場女性生育二胎期間承擔的社會角色較多,其不僅要做好自身的本職工作,還需要在家中做好母親與妻子的工作,加之不健全的二胎生育社會保障措施使得職場女性承擔著較多壓力,有著較高風險患病并且影響工作。其三社會環境,現階段職場中有著較為明顯的女性就業歧視情況,一些用人單位認為女性生育會增加企業經營負擔,不愿意招聘未婚未育、已婚未育、僅生了一胎的女性;同時生育保險制度未全面且系統的推廣普及開來,很多育齡女性未從該制度中獲益。
二、適齡職場女性社會保障提升的具體對策
(一)女性自身
由于女性身體的特殊性,在推行全面二胎的大前提下,國家需要基于適齡職場女性二胎生育實際情況,制定保障女性就業以及生育權益的相關法律法規,以此從法律層面為女性良好社會保障的實現提供法律法規依據。當前國家已經頒布了《促進就業法》、《勞動法》等法律,立法部門需要在上述法律基礎上,增加一些關于適齡職場女性就業權益、生育補貼等保障的內容,從而切實保障這些女性的平等就業、生育權利;同時還需要立法部門對于國外一些國家頒發的《雇傭保險法》、《反歧視法》、《保障男女平等就業法》等法律加強學習與應用效果的調研,據此加快我國在保障職場女性這方面權益法律法規制定的進度;此外國家還需對當前施行的醫療衛生保障制度不斷進行修訂、完善,基于二胎生育的需要由國家財政撥款在全國諸多醫院、基層衛生所進行現代化醫療基礎設施的采購與安裝,從而為不同地區適齡職場女性生育安全提供保障。
(二)家庭
從家庭層面開展的適齡職場女性社會保障需要大量構建公立撫育機構,依托這些機構接收一些0~4歲的嬰幼兒進行精心撫育,以此幫助家庭負擔較重、產假較短職場女性可以盡快從生育狀態轉向職場生活狀態中,縮短女性重新走入職場的適應時間,而且適齡職場女性的家庭成員需要積極配合女性重新工作的需要,多承擔一些養育幼兒的任務,以此緩解女性撫育幼兒的身心壓力。因此國家需要在年齡較小幼兒托幼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中,繼續投入資金和技術在全國多個地方建設不同規模的幼兒公立撫育機構,從而解除女性生育二胎家中無人照料幼兒、繁重的家務事需要處理的后顧之憂,縮短女性二胎生育的職場中斷時間,使其可以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主動選擇生育二胎,提升人口出生率,逐步改善人口老齡化、青壯年勞動力資源緊張的局面。
(三)社會環境
首先建立健全的保障適齡職場女性權益的制度,即為國家需要依照女性在就業與生育方面的訴求,對相關社會保障制度中落后陳舊、與時代脫節的內容及時進行剔除,繼而在其中增加一些權益保障的條款。其中生育保障制度,切實關系著適齡職場女性生育時的基本生活權益,對于該制度加以完善處理則可以為女性二胎生育構建一個良好的環境。優化后的制度在產假方面,相較于第一胎明顯增加15天;若女性為晚育,二胎產假時間則可以延長1個月,以此使得生育二胎的女性有著充足的時間休養生息,增強身體機能水平。在后續的生育保障制度完善中,還需要增加男性產假的相關內容,以此提高男性對于生育的認知,進而能夠協助職場女性做好生育期間的大小事務,幫助女性可以盡快調節二胎生育時的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促使女性可以在家庭氛圍濃厚且活躍的環境中安心待產,而后確保其身體素質可以盡快恢復正常,再度進入職場后可以游刃有余的處理各項事務。同時就業方面的法律法規,要求國家繼續優化促進就業法,在其中對于工作崗位中的男女比例分布、用人單位適齡職場女性雇傭的相關內容進行細化明確,以此控制同一崗位男多女少或女多男少的性別歧視情況繼續發展,約束用人單位對于適齡職場女性招聘、就業的不公平態度,從而優化適齡職場女性的就業環境,讓女性可以在相對公平的職場中獲得平等、無歧視的就業機會。
其次加大稅收政策扶持力度,國家財政部門在開展稅收工作中,需要考慮到聘用適齡職場女性企業的經濟壓力,以此在企業給予女性員工相關的社會保障時,可以從稅收優惠政策方面減輕企業的賦稅負擔,分擔女性社會保障措施落實的壓力,確保女性基本的勞動權益、生育權益得以實現。例如稅務部門可以對雇傭一定數量適齡職場女性的企業、女性社會保障金及時繳納的企業,進行部分稅收減免,以此調動企業發展的活力以及積極性,逐步消除女性就業時的歧視與不公平現象。
最后做好女性工作的社會宣傳工作,政府等職能部門的宣傳部門則需要具備較強的適齡職場女性社會保障意識,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從社會性別角度出發,通過廣播、電視、互聯網、傳單等形式對于適齡職場女性繼續進入職場工作的訴求、核心目標、價值等內容進行積極地宣傳,從而讓社會中更多人的轉變女性生育二胎后要在家照料小孩的傳統觀念,明確社會工作的性別意識,增強女性進入職場、參與工作的敏感度,以此在良好的女性就業社會風氣中給予職場女性二胎生育的信心,在為女性就業提供社會輿論環境保障的同時推動全面二胎策略的有效實施。
三、結語
目前基于二胎政策的適齡職場女性的社會保障現狀不容樂觀,亟待職能部門可以對具體的女性社會保障問題作以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出導致這些問題發生的原因,繼而能夠從原因著手,進一步優化適齡生育的職場女性社會保障政策的內容,待社會保障政策完善之后相關職能部門需要對各項保障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以此為適齡職場女性構建一個開放包容的職場、家庭、社會環境,在女性各方面權益得到良好保障的基礎上調動女性生育積極性,提升新生兒出生率,而且女性在生育后可以在家人理解、就業權利受保護以及社會中營造的適齡女性回歸職場風氣的帶動下,順利完成生育二胎、就業的任務,實現兩者之間的平衡。
參考文獻
[1] 張路芳.二胎女性職業發展積極因素淺析[J].現代商業,2017(30):177-178.
[2] 徐蕾.二胎政策對企業女性家庭與職場發展的影響及對策[J].山西青年,2017(15):52.
[3] 譚丹蕓.淺析“全面二胎”政策對女性就業的影響[J].現代經濟信息,2017(14):93.
[4] 王懿智.淺析全面二胎背景下女性的權益保障[J].赤子(上中旬),2016(0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