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內外的語言學家對言語行為動詞進行過不同程度的探討,其基本觀點為“所言即所行”——所說的話即表示所做的行為。文章對現代漢語中含承諾義的“保證”類動詞從語義特征、句法功能和語用特點三個角度進行了初步的探究。
關鍵詞:承諾義;保證;動詞
通過對國家語委現代漢語通用平衡語料庫中“保證、保準、擔保”等詞的窮盡式搜索,共找出含有“保證”一詞的相關語料2172條,其中有181條語料中的動詞“保證”屬于“承諾類”,僅占8.33%;含有“保準”一詞的語料共9條,其中2條語料含承諾義,占22.22%;含有“擔保”一詞的語料88條,其中9條含承諾義,占10.23%。總的來說,含有“保證、保準、擔保”等詞的語料共2269條,其中含承諾義的共192條,占8.46%。
在兩千多條語料中,含“保證、擔保”的語料中有一大部分語料與政策文件類相關,這類語料既沒有明確的實施者也不出現受事者,是單純的文件轉述或體例條款,不屬于承諾句。
另外,還有一部分語料中的“保證、保準、擔保”等詞雖然仍作為動詞,但不含承諾義。如:(1)我們依靠革命的政治工作,從思想上組織上鞏固了我們的黨和軍隊,鞏固了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保證了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貫徹執行,培育了大批干部,團結和教育了廣大人民群眾,奪取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2)價碼這么低,沒人給他好好干,保準次品一大堆,非砸手里不行,這回。(3)孫小姐很好,我跟她一路來,可以擔保得了她的脾氣。”
通過對192條含承諾義的語料的梳理,總結出動詞“保證、保準、擔保”在語義、句法功能和語用等方面的一些特點。
一、“保證”類動詞的語義特征
動詞“保證、保準與擔保”在具有承諾這一語義特征時,承諾的內容就是承諾發出者向全體或部分承諾接受者或可以傳達承諾意愿的第三方表達的一個主觀意愿,這個主觀意愿應是承諾發出者通過自身努力可以完成的,也必須是承諾接受者希望出現的一種結果。含承諾義的動詞“保證、保準與擔保”中的施事者和受事者必須出現或者至少有一方出現,且語義指向必須是“人”,不可以指向“物”。
通過對“保證、保準與擔保”等含承諾義動詞的逐一分析,可以將這一類承諾動詞按照語義指向來分析,這類承諾動詞中,有的語義指向個體如:“你要怕他們再妨礙你,我擔保要他們立刻離開這里,決不使你受累。”有的語義指向群體如“今天委屈二位了,明天你們二位光臨的話,我保證讓你們滿意。”還有一部分體例中的語義指向不明確如“沒啥事,只不過是喝了幾口湖水,今晚睡一宿,明天保準和好人一樣”。
二、“保證”類動詞的句法功能
在“保證、保準與擔保”等承諾類動詞中,“保證、擔保”可以受“能、可以、要、會、敢”等能愿動詞的修飾,如“我敢保證,這次的任務一定會完成得順利圓滿。”也可以受“反復、再次、必須、絕對、堅決”等副詞的修飾,如“雙方必須保證兩國在開始談判前休戰。”另外,動詞“保證”還可以受形容詞或形容詞短語的修飾,如“甲班一組裝卸工同志們堅決保證超額完成任務。”“保準”比較偏向口語用法,前面一般不受任何成分的修飾。
三、“保證”類動詞的語用特點
從語用的角度來看,“保證”類動詞作為承諾信息的發出者即發話者既可以是單個的承諾主體。如“我保證這些蔬菜會獲得豐收。”也可以是表多數的承諾主體。如“丈夫和孩子都到前方去了,我們向你保證,用我們的一切力量支援政府,支援軍隊,代替丈夫的工作。”還可以是不作承諾主體僅為轉述承諾信息的第三方。如“他在兩天前還曾親口向廠領導保證:秋翻地用的犁鏟生產任務一定要提前完成,用這個實際行動支援農業生產。”
在含承諾義動詞“保證、保準與擔保”中,承諾信息的接受者即受話者可以緊跟在動詞“保證、擔保”的后面出現,但不能緊跟在“保準”后面。如:(1)我可以擔保你不會受到牽連。(2)我可以保證你不會受到牽連。(3)我可以保準你不會受到牽連。
動詞“保準”的受話者一般是以“保準+介詞(讓、替、給)+受話者”的形式出現,如“別光打自個兒的小算盤,只要你們把咱們隊的生產搞上去,怎么都好說,你們就把那囤圈子準備好,到時候,保準讓你們順尖流。”
受話者也可以出現在承諾動詞前,一般也是需要在受話者前加一個介詞“向”構成“向+受話者+保證/擔保”的形式,同樣這樣的結構也不適應于“保準”。如:(1)我向你保證,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我一定會盡我的力量和史密斯作斗爭,并且真心誠意向你承認錯誤。(2)我向你擔保,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我一定會盡我的力量和史密斯作斗爭,并且真心誠意向你承認錯誤。(3)我向你保準,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我一定會盡我的力量和史密斯作斗爭,并且真心誠意向你承認錯誤。
綜上所述,動詞“保證、保準與擔保”具有較為明顯的承諾意味,作出承諾的將來行為的施事者可以是說話人也可以是第三方,所作出的承諾是聽話人或者承諾接受者愿意說話人或者施事者去做的事情,說話人或者承諾施事者對將要實施的承諾行為承擔某種責任和義務。例如在句子“我們能保證把她安全送上火車”中,說話人即承諾者之一通過表達“我們能保證把她安全送上火車。”這一命題,做出了一個十分明確的承諾,即承擔“把她安全送上火車”這一責任和義務,并且向聽話人明確傳達了這一承諾信息。在承諾類動詞“保證、保準與擔保”中,“保證、擔保”更偏向于書面語色彩,而“保準”更加口語化,因此,三個動詞具體的使用有所不同,“保證”與“擔保”在多數情況下可以互換,互換后語義基本不發生變化,而“保準”一般不能與“保證、擔保”互換,互換后語義不成立。
參考文獻
[1] 董秀芳.漢語中表示承諾的言語施為動詞[J].漢語學習,2010(04).
[2] 張奇祺.承諾類言語行為動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05).
[3] 劉葆.漢語誠意拒絕和虛假拒絕言語行為的禮貌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05).
作者簡介:楊玉玲,碩士研究生,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漢語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