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圓
摘要: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工作是系統工程,不僅是專業技能和學習能力的提高,更是良好的理想信念的教育。脫離了良好的理想信念的教育,人才存在的基礎將缺乏堅實性。正確的價值觀和理想信念是培育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的培育為培育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提供了正確指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即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利用信息化平臺進行多樣性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營造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優良信息環境,加強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建立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多主體參與機制。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 影響因素分析 政策建議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張,我國的高等院校年均畢業人數不斷攀升,據統計,2017年我國各類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逾800萬人。高等院校是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是我國經濟發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撐,也為我國應對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矛盾提供了應對措施[1]。正確的價值觀和理想信念是培育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的培育為培育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提供了正確指向[2]。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工作是系統工程,不僅是專業技能和學習能力的提高,更是良好的理想信念的教育。脫離了良好的理想信念的教育,人才存在的基礎將缺乏堅實性。因此,深入分析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的影響因素,有針對性的提出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的培育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當代大學生價值理想信念的現狀分析
總體而言,我國高等教育對象的價值觀取向是積極的,多數大學生能夠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自覺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和個人專業素養的提高,積極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但是,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也呈現出一定的消極傾向,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個人主義價值傾向。表現在家庭生活和組織生活中,時時處處以個人利益得失作為判斷的標準,以個人價值最大化為追求目標,在團隊工作中往往難以與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2.拜金主義價值傾向。拜金主義價值傾向主要表現在家庭生活和組織生活中,往往追求高質量生活,以經濟作為作為判斷標準,忽視社會效益的實現,甚至為了經濟效益喪失道德標準;3.享樂主義價值傾向。例如,有的大學生在工作選擇中不愿意到基層地區和偏遠地區工作,就是享樂主義價值傾向的表現。
二、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育重要性缺乏系統認識。思想政治類教育課程在我國高校中普遍以專業基礎課的形式授課,往往是多個專業的數個班級一起以上大課的形式進行學習。在我國高校中,普遍存在對思想政治類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充分、不系統的問題,這一現象甚至在為數較多的高校高級管理者方面也存在。
(二)教育形式相對單一。思想政治類教育課程在我國高校中普遍以教師說教式授課的形式進行講解,PPT、視頻等教育方式在想政治類教育課程中的應用相對較少,造成教育形式相對單一,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在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相交流總體而言也比較低。
(三)教育內容缺乏時代性。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想政治類教育的內容也在不斷發生深刻變化,但是總體而言,高校授課中往往缺乏對于熱點事件從思想政治教育的層面進行解讀,導致學生學習了較多的理論知識,但是難以將理論知識與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有機結合。
三、當代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認知的關鍵影響要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的一部分。概括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即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概況起來,當代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認知的關鍵影響要素主要體現在易讀性、價值性、交互性、信息性等方面:
(一)易讀性。思想政治教育學習內容相對而言比較難以理解,也造成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體系中主要依托課堂教育的形式開展,教育內容的相對枯燥性使該教育模式難以形成對學生的吸引力[4]。因此,面向當代大學生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要注意內容的易讀性。
(二)價值性。正確的價值觀和理想信念是培育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的培育為培育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提供了正確指向。但是,在高等教育體系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價值的認識不充分的問題,進而制約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投入等因素。
(三)交互性。良好的教育過程建立在教育工作者與教育對象之間良性互動的基礎上,只有通過良性互動,教育工作者才能熟悉教育對象的需求和知識掌握程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不例外,應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說課式為主的教育形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建立當代大學生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的良性互動機制。
(四)信息性。信息化技術的高度發展對傳統教育模式形成了巨大沖擊,移動學習成為學習者的新型的學習特征,例如,通過微信的形式,可以通過音頻、視頻等信息技術為載體,通過音頻、視頻等形式向受教育者講授學習內容,因此,較傳統的授課形式而言,微信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更能夠激發受教育者的學習興趣。
四、提升當代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認知的對策
提升當代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認知,應利用信息化平臺進行多樣性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營造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優良信息環境、加強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建立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多主體參與機制:
(一)利用信息化平臺進行多樣性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信息化傳播平臺的發展極大豐富了當代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的模式,例如智能手機作為智能終端,可以通過定向發送手機報的形式開展當代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可以運用微博、門戶網站等形式拓展當代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的平臺。其次,信息化平臺拓展了當代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的互動交流程度。因此,應利用信息化平臺進行多樣性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充分發揮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在教育中的應用功能。
(二)營造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優良信息環境。在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的過程中,應積極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5]。例如可以建立網絡輔導員管理模式,網絡輔導員重點負責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信息素材的收集、網絡信息輿情的跟蹤分析、網絡信息化條件下教育對象需求分析、新媒體平臺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溝通與互動等模式加強良好信息環境的營造。
(三)加強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首先,應強化教師教育理念的形成,充分認識到新媒體等信息傳播傳播平臺應用于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的意義,扭轉單一的課堂教育模式,形成應用新媒體開展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的自主性;其次,通過委托培養、聯合培養等形式開展教師新媒體信息技術培訓,通過培訓使教師掌握網頁制作等新媒體的基本技術和技能;最后,在開展教師新媒體信息技術培訓的同時[6],強化教師網絡道德、網絡心理、網絡法規等相關知識的學習,以適應新媒體環境下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的工作需要。
(四)建立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多主體參與機制。高校是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的主體,但不是唯一主體,政府、用人單位、家庭都主體都在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中承擔重要功能,因此,需要建立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的多主體參與機制。例如,政府應為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用人單位、家庭都應參與到大學生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教育過程中,教育科研機構等應根據時代需求開發有時代性和吸引力的教育內容。
參考文獻:
[1]謝東寶.新形勢下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新路徑探析——基于大衛·庫伯的體驗學習理論[J].廈門城市職業學院學報,2013,(12):45-48.
[2]艾兵有,伍家旺.云南邊境民族地區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實效性研究——基于云南佤族大學生調查的視角[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2,(01):89-96.
[3]徐艷國,王一川.大學生認同和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調查研究報告[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45-50.
[4]康良華.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黨章專題學習體會[J].西藏教育,2016,(07):6-7.
[5]李淑梅,楊植迪.共同理想建設的社會公平訴求——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調查報告[J].學習論壇,2017,(09):17-21.
[6]李大健,譚樂.論以“共同理想教育”凝聚大學生[J].湖南社會科學,2016,(02):199-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