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診:韓麗艷
在聲樂學習和發聲練習的過程中,大量的刻苦訓練不可避免,但必須要以保護嗓子為前提。嗓音的科學保健,是每一個從事聲樂的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但仍未被大家所普遍熟知。為了幫助更多的聲樂愛好者和工作者了解專業實用的科學用嗓信息,《歌劇》雜志特地開設“聲樂診療室”欄目,邀請到首位跨醫學與藝術交叉性的嗓音醫學專家韓麗艷來“坐診”,從專業的醫學角度回答讀者們提出的問題。讀者們可以將聲樂練習中遇到的難題通過郵件的方式發至本刊編輯部,我們將摘選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請韓醫生一一作答。編輯部郵箱:opera2001@163.com

問 :
演員、歌手做完聲帶手術后,一般要禁聲多長時間?何時可以進行表演工作?答:
聲帶小結和聲帶息肉是演員、歌手最常見的聲帶良性病變,而聲帶小結又分軟性結節和硬性結節,只有硬性結節和部分的聲帶息肉是需要手術摘除的。聲帶小結往往長在聲帶的最外層,也被稱為復層鱗狀上皮層(如圖1),此層只有1.1毫米厚度;聲帶息肉往往會涉及第二層即疏松結締組織層,也被稱為任克氏層(如圖2),此層更薄,只有0.3毫米,因此聲帶的手術往往需要在顯微放大鏡下實施,即微創手術。

圖1 聲帶小結的位置(位于最外層)

圖2 聲帶息肉的位置(任克氏層——疏松結締組織層)
在聲帶的上皮層與疏松結締組織層之間有一層膜叫基底膜,屬于半透膜,它除了具有支持、連接、固定等作用之外,還具有有利于上皮細胞與深部結締組織進行物質交換的作用。它是聲帶在振動過程中比較容易受到損傷的部位,但它恢復的速度比較快,通常有能力在36~48小時內完全修復微小的損傷。

除了最外邊兩層之外,里邊還有三層組織結構(見圖3、圖4),中間兩層被稱作韌帶層,厚度也只有0.8毫米,是由彈性纖維層和膠原纖維層所構成。彈性纖維像橡皮筋,受力變形后能恢復原狀,聲帶被環甲肌收縮拉長后,縱向的彈性纖維可以使聲帶迅速恢復到放松狀態;膠原纖維像橡皮,具有抵抗變形、承受壓力、利于伸展的特點;最內層就是聲帶肌,學名甲杓肌,它與喉前部的環甲肌成為拮抗劑,受神經支配產生收縮,分別負責低音真聲及高音假聲的產生。這些是聲帶作為聲源并能變化音調的組織學基礎。

圖3

圖4 聲帶的組織學構成
由于小結和息肉都沒有長在聲帶的內部三層上,手術過程中保護好韌帶層和肌肉層就顯得非常重要,否則韌帶和肌肉的損傷容易形成瘢痕,不利于聲帶的彈性運動和黏膜波動,會對音質和音域造成不利影響。
根據上面的介紹,我們就能理解,為什么有些專家建議聲帶術后完全禁聲2-3天(48~72小時)就可以,而不是需要禁聲一周的道理了,因為手術沒有傷到韌帶和肌肉,只是聲帶表層,這跟身體其他部分的手術愈合需要一周時間不同。
至于何時能夠上臺表演,主要考慮其歌唱能力的恢復情況。因為小結不在了,息肉沒有了,歌手發聲的感覺與術前不一樣。同時,由于聲帶小結和某些息肉的產生與用嗓不當有關,因此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矯治康復訓練,這個時間應當不短于一個月,否則若是不加以糾正錯誤的發聲方式,小結和息肉還會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