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位洲,王彬彬,劉 源
(1.廣東金融學院 廣東區域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廣州 510521;2.趣分期(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3.沈陽工業大學 商貿學院,遼寧 遼陽 111003)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小額貸款、村鎮銀行等民間金融組織像雨后春筍一樣快速涌現。據統計,民間資本全國總計達到3.7萬億元。民間金融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中小型企業的融資難問題,補充了我國的金融體系,使我國的金融體系更加有效率。民間金融作為一種非正規金融的形式,對現有正規金融體系形成有益補充,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然而,民間金融的迅速發展導致“亂象叢生”,系統性風險不斷累積,違約事件大量發生,金融監管亟待加強。實際小,民間金融發展的歷史由來已久,正規金融面臨的信息不對稱和無足值抵押是其服務中小企業和深入農村難以克服的障礙,客觀存在的金融排斥迫使小微企業和農村農戶尋求民間金融的支持,人緣、熟人關系和血緣等不足以完全解決風險問題,由于融資渠道有限,貸方處于壟斷地位,可以索要遠高于正規金融的利率,為高利貸盛行提供了天然土壤。2013年,互聯網金融開始崛起,信息新經濟時代似乎已經到來,互聯網金融作為民間金融的一種重要形式,大數據和云計算輔以人工智能等技術,極大地降低了民間金融的交易成本,大批催收公司紛紛成立,為解決債務違約問題提供了現實方案。然而,幾年來,網貸平臺大量出現跑路問題,監管真空和企業自身風險失控以及網絡黑產業盛行等,均表明民間金融的監管任重道遠。
首先,民間金融對小微企業發展具有重要作用。2008年金融危機后,以銀行為代表的正規金融組織發放貸款相比以前更加謹慎,對風險的管控更加嚴格,縮小了信用能力較低的小微企業的借款額度和還款期限。并且,我國的正規金融的貸款主要投向國有大型企業、房地產企業與基礎設施,民營經濟尤其是民營中小微企業很難得到貸款。民間金融憑借方式靈活、手續便捷、交易成本低、放貸門檻低、不限定債務人使用用途等方面的優勢,獲得了中小企業的歡迎,滿足中小企業因經濟增長而產生的更大的資金需求。
其次,民間金融對農業發展起重要支持作用。雖然科學技術在不斷地發展,但我國農業生產依然非常依賴氣候、地理等因素,具有天生的脆弱性,農戶在荒年或者豐產不豐收的時節非常需要資金周轉。同時,農業的產業化進程也需求大量的資金。而農村恰好正規金融體系不完善,農戶資金周轉非常依賴非正規金融。據清華大學中國農村金融項目組調研顯示,農戶借貸行為的發生頻率出乎意料的高,其中35.62%來自信用社,54.49%來自親友鄰里借款。
當前,民間金融發展存在三方面的問題:(1)經營不正規,缺乏制度保障,糾紛難解決。尤其是發生在親友熟人之間的借貸,口頭協議和簡單欠條的形式很難保證債權人利益。民間金融機構專業性不足,投機活動多,高息攬儲、盲目貸款成為通病,不利于國家宏觀調控的實施。(2)采用違法手段解決問題。民間金融機構資本實力薄弱、經營范圍狹窄、抗風險能力堪憂,時常為了追回債款(尤其是債務人無力償還的高利貸)采取暴力手段,增大了社會不和諧因素,危害了社會治安的穩定。(3)存在監管盲區,詐騙頻發。民間金融尤其是互聯網金融,犯罪愈發頻繁,e租寶、大大集團等,每個案件都涉及上百億的規模。
1.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給予正常民間金融機構合法地位,依法保障其應有權益。以非法集資為例,對非法集資和集資詐騙的法律界限并不明確,對正常的資金鏈斷裂和非法集資的區分也常常混淆,導致非法集資與集資詐騙的量刑產生巨大差異。2012年1月18日的“吳英”案,社會各界和法學界對吳英適用死刑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了廣泛的批判與置疑。官方整治非法集資的文件數量和各類非法集資現象高企的“雙高”現象,意味著現行監管“失靈”。這說明,粗暴打壓是不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法律建設要清晰界定民間金融界限和范圍,確定非法融資活動的認定標準。
2.完善監管機構監管職責,對民間金融的監督應落到實處,銀監會、證監會、中國人民銀行各司其職。明確設立由中央到地方的金融監管機構,中央與地方之間、上級與下級之間要做到權責分明,目標統一。其次,對于吸收儲型金融機構和非吸儲型民間金融機構應區別對待。對待吸儲型的金融機構,要實施更加審慎的監管政策。
3.完善民間借貸的準入規則和退出機制,并加強有關部門對準入和審批的監管,從源頭上限制違法民間金融機構的設立。民間金融本身區域性明顯,除互聯網金融外,少有進行全國范圍的活動,因此規則制定要因地制宜,不同地區準入門檻不應相同。對于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應當鼓勵民間金融組織機構的完善化;而內地欠發達地區,準入條件應有所降低。市場準入的制定可以從注冊資本、組織機構設置、業務范圍、出資人權責等方面全面考慮。建立完善的退出機制,包括破產清償、并購收購等等。這有利于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促進民間金融合法合理競爭,帶動中國金融業競爭力的提升。
4.規范信息中介。2016年8月24日下午,銀監會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該法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對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活動進行了明確界定,對備案及備案要求、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的責任和義務做出了明確規定。要求“網貸平臺”嚴守“信息中介”角色,不得吸收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設立資金池或為出借人提供擔保。此外,還規定了其他十三類禁止性行為的負面清單,已經有了很好的效果,有利于進一步完善對民間金融的監管。
民間金融既是我國市場化改革的結果,反過來也促進了改革開放的深入,從“地下”走到“地上”已是大勢所趨。然而它卻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小微企業和農業發展離不開它;另一方面,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累積和金融市場的穩定提出了挑戰。對民間金融的監管需要在服務供給、金融支持與規范整頓之間找尋平衡,既要去除“害群之馬”,又要讓具有創新精神的民間金融微觀主體能夠生存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1]謝水園,邱麗萍.金融監管視角下的商業銀行轉型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1):43-44.
[2]謝水園,邱麗萍.論我國金融集團的并表監管[J].中國市場,2016,(50):198-199.
[3]丁建臣,劉源.基于金融消費者保護視角的存款保險制度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7,(4):15-17.
[4]劉源,邱麗萍.人民幣加入SDR對我國外匯市場有效性的影響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7,(3):81-84.
[5]劉源,邱麗萍,劉濤.ARCH簇模型在股市風險價值測度中的應用[J].特區經濟,2017,(1):63-65.
[6]劉源,邱麗萍.中外金融集團并表監管的差異性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1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