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嘉維
(黃河科技學院,鄭州450063)
要又是一年一度的高考和高招錄取工作的即將開始,新的高考大軍又要成就一大批學子進入到各高校進行學習,學子們將帶著自己對專業的暢想和對社會的美好向往來到高等學校進行系統的學習。學子們從“黑色六月”的高考中解放出來,來到一個新的學習環境中。從高中的每日勤學苦練的學習環境到一個自我管理和自我學習的環境中,學生們剛開始都會有些不適應,覺得自己好像找不到了學習努力的方向;有的學生對于所學專業的了解還不深入,一度陷入了迷茫。而此時對于學生的成就教育就顯示出其自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成,基本意思是做好、做完。如成功、完成、成事、成交、成立等。在中國古代時期就已經有關于成的使用,如成,就也(許慎《說文》);成德之終也(左丘明《國語·周語》);此織生自蠶繭,成于機杼(范曄《后漢書·列女傳》)等等。
就,基本意思是湊近、靠近,到,從事,開始進入,依照現有情況或趁著當前的便利、順便等等。在中國古代時期也已經有關于就的使用:夫子休就舍(《莊子·說劍》);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處工就官府,處商就井市(左丘明《國語》)等等。
成就,意思有取得的成績、完成、成全。在中國古代時期也已經有關于成的使用,如:武父子亡功德,皆陛下所成就(班固《漢書·李廣蘇建傳》);“使此兒五十不死,其志義何如哉!惜吾輩不見其成就。”(唐元稹《敘詩寄樂天書》)等等。
成就感則是當人在學習上或者工作中取得成功,愿望達到時產生的滿足感。如果由于成功而受到鼓勵和表揚,就更加強了這種感受,并會產生繼續追求滿足的需要,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和工作的興趣和動機,促使人們再次去獲得成功。而針對剛剛入學的高職高專的學生,成就教育的必要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為成就教育可以促使學生輕松度過迷茫期找到學習的方向以及畢業后就業的方向。
成就對于每個人而言所包含的內容和意思是不一樣的。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成就可以是家人的健康、衣食住行的解決,或者還可以引申到家庭的教育等方面;對于一個企業單位來說,成就可以是企業規模的大小及發展的潛力;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成就就是國泰民安、國家經濟增長速度、軍事實力等等。而對于高職高專學生的成就教育又要怎樣去進行呢?
學生成就教育的開始就是給自己的成就劃定一個符合實際而又切實可行的范圍。成就可以分為小成就與大成就。大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這需要自己付出很多的時間與精力。當然,大成就是由很多的小成就而匯集而成,是由小成就的完成來慢慢積累的。所以,學生在確定自己的成就的時候要因時而定、因需而定,不可縹緲。
學生在校期間的成就可以是每天的小目標,可以是周目標或者月目標,甚至可以確定為學期或者學年的目標。有了目標就會有了方向,方向會指引著學生前進與努力。而助力學生每個小目標的完成,其實就是學生的成就教育的起點。
有了小目標也就是低起點,就會在成就的上升坡度,在上升的過程中學生才能做到勤奮好學,慢慢地形成一種習慣,促使學生將來的大發展。
學生的小小的成就的開始,其實就是學生建立自信心的開始,也是關于成就教育的意義。有了自信心,學生吸取知識的動力就會增大,這對日常的教育教學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高職高專的學生在進入大學時幾乎都有所迷茫,不止是對專業的迷茫,其實還有對自身能力的迷茫,或者說有些自卑心理。所以,要讓高職高專的學生在學校建立成就感,樹立其學習自信心,最大限度發揮其學習潛力及動力,讓高職高專的學生為將來在社會上建立屬于自己的新天地而努力奮斗,去取長補短改變自我,全方面拓展自己適應社會的能力。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就是以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學會與教師及班集體成員的交往,闡明自己的價值觀和態度,實現自己的潛能,達到自我實現的過程[1]。學生成就教育的基礎就是實現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能力,建立其自信心。只有讓學生確立好正確的學習心理,才不會好高騖遠,去想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
在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的成就教育中,學習目標的確立是成就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因為成就有大小之分,每個人對于成就的界定也有不同,學生學習目標的大小及所能完成的程度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于成就感的體驗。只有讓成就感長時間存在于學生的感情體驗中,學生成就教育的效果才會提高。目標不宜過大,要從小目標開始;起點也要低,只有低起點和小目標才能培養和樹立學生的成就感。所以,學生要制定出其自身能達到并能完成的學習目標,才能使成就教育發揮成效。
在大學生活中學生要學習的不止是書本上的知識,更多的是要學習一種能力。把學生的潛在能力發掘并發揮出來,讓學生了解到自我的成就是教師的一個觀測點。來自于外界或者說教師的肯定和鼓勵是學生對自我成就的一個動力,一個推進器。因為一個小小的表揚和鼓勵,能讓學生重拾信心,能讓學生變得堅定堅強。同時,教師能理性地看待學生的問題,較全面地給予合理的指導和建議,為學生以后的成就給予精神支持。
在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所做的是傳道授業解惑,但有些教育是教師所無法替代的,那就是榜樣教育。在榜樣教育中,學校應該使用現身說法。如學生給一些優秀的畢業生做回訪,或者讓優秀畢業生到校講述自我成長及發展的經歷等等。榜樣教育更貼近于生活,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到自己所學專業將來的發展及出路在哪里,讓學生更加明白自我學習的努力方向,也可以為自我將來要涉足社會所需的技能提前進行規劃等等。榜樣教育帶給學生的其實就是成就教育。因為榜樣都是帶著自己的成就,或者說是把自己學業、事業成功的過程進行的一種現實分享。而現在有些高等學校已經在進行榜樣教育。榜樣教育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明確了學生努力的方向,給學生以就業方面的指導,讓學生明確在校期間的任務。
高職高專學生成就教育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學校、教師和學生三個大的群體。從學生方面來說,成就教育讓學生更加明白了解自己,能清醒地幫助自己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同時為自我的發展確立好發展的目標,并能很明確地幫助自我逐步實現理想和遠大抱負,從而促使學生在校期間找到學習和鍛煉的方向。從教師方面來說,成就教育能夠讓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從教師層面上來看,成就教育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成功檢驗其教學效果,并合理安排教學計劃。同時,成就教育還可以幫助教師比較全面地了解學生之所需,適時改變并為適應社會發展而進行教育教學的調整和改革,為學生提出比較理性和合理性的建議,幫助學生走出學習和就業創業的困境,促使學生向著更好更高的起點和方向前進。從學校的層面上來看,成就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校學生整體的素質水平,讓整個學校的校風和學風向著積極上進的正能量的方向發展。在正能量的大環境下,教師的教育教學效果也相應提高,提高了教師教育教學的積極能動性,課堂教學質量也隨之提高,在教學環境這個好的大環境下,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總之,高職高專學生的成就教育應該作為一種教育方式方法而引起重視。就目前很多學校來說,成就教育一直沒有被很好運用。高校應該對在校學生進行成就教育,并采用多種渠道和方法讓成就教育扎根發芽,因為成就教育對學生學習、教師授課及學校教育管理有著極大的推進和促進作用,實現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即培養適應社會發展的實用性人才。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好成就教育,并讓成就教育成為培養學生成才的一種方法。
參考文獻:
[1]夏新顏,杜智娟.大學生健康心理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