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銀行是指由我國銀監會批準經營的,符合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開設的,主要服務對象為農村和農民的境外金融機構、境內非法人金融機構、境內自然人出資金融機構等統稱。自2006年末,銀監會出臺了《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開始放松了對農村地區金融企業準入的限制,標志著村鎮銀行在我國真正意義上得到法律的允許和保障。2007年以來,首家村鎮銀行——惠民村鎮銀行試點成功。由此銀監會允許部分小額金融貸款公司變更為村鎮銀行,村鎮銀行在農村的數量逐漸增加并漸漸成為小額貸款機構在村鎮經營的主要模式。截至2016年底,我國在冊村鎮銀行數量達4000多家,村鎮銀行模式在我國農村基層得到蓬勃發展,讓農村金融市場需求困境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然而,村鎮銀行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尤其近年來村鎮銀行融資困難、服務對象缺乏針對性、注冊門檻過低、人才引進不足等方面的問題日益暴露。要解決村鎮銀行的發展問題,更好的釋放民間資本,促進村鎮地區的經濟騰飛,依舊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村鎮銀行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但往往會面臨資金短缺、業務單一化、人才匱乏、國家政策不穩定等問題,下文將進行具體分析。
村鎮銀行融資規模較小,目前還沒有納入銀聯系統進行結算。支付環節只能單向流動,通存通兌業務難以發展。不少日常的現金調撥需要借助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大大降低了資金的流動效率,延緩了業務開展的速度。多數村鎮銀行由于資本體量較小,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到電子銀行服務,導致農村投資者無法快速的瀏覽到投資最新信息。村鎮銀行的外匯業務、辦法業務等審批流程存在滯后性,又受到資金鏈的影響往往難以及時展開,業務發展受到較大的類型限制。
村鎮銀行扎根于農村基層,其吸儲的對象也主要是農民。然而,我國城鄉差距大,農民收入不高,農民很少有資金可以儲蓄起來。而開設到基層的村鎮銀行業往往難以吸引到大規模的儲蓄存款,資金總量較少。村鎮銀行通常不以連鎖的模式經營,網點數量也遠遠少于傳統商業銀行,因此固定吸儲能力不高。很多農民由于自己信任度等原因,更愿意將存款放入國有銀行。村鎮銀行沒有沒有金融債券發售的權限,融資渠道也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資金籌措相對困難,可用業務發展的流動資金較少。
村鎮銀行大多屬于民辦機構,它的服務性質決定設立在農村區域環境內。而金融專業畢業生很少考慮去農村就業,高水平管理類人才招聘難度大大提升。員工的培養機制不夠系統和完善,部分工作人員都沒有接受過專業金融培訓教育,村鎮銀行經營管理水平和新產品的開發能力受到了極大的制約。且機構內部缺乏培訓金融專業人才方面有經驗的師資力量,降低了村鎮銀行人才儲備能力,員工服務能力較弱,影響了村鎮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政府在村鎮銀行發展過程中,有一定的政策優惠的傾向,但是這類政策優惠傾向并沒有付諸實踐。例如:國家對于農村金融機構的稅費減免政策,以及對商業銀行的營業稅、所得稅征收政策并沒有覆蓋村鎮銀行。村鎮銀行的稅費繳納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限制,未有規范化條款寫明。村鎮銀行的儲蓄利率制定政策不明確,目前按照自身經營情況制定,也不利于農村信貸市場穩定。農村信用社可以享受政府貼息、財政性存款等優惠政策,也沒有落實到村鎮銀行中。由于村鎮銀行的經營服務對象多為村民,且從事的第一產業受到自然、政策、地理環境、市場等制約,存在較大的放貸風險,容易產生壞賬、呆賬。
我國村鎮銀行的發展問題必須解決,才能夠讓農村的資金流動具有活力,才能更好的利用金融機構,幫助農村投資者實現資本收入增長,幫助農村貸款者實現經營資本擴大的目標。尤其是對于當前村鎮銀行發展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更需要從資源整合、專業人才培養、政策導向、業務擴展等多方面入手。
村鎮銀行盈利的主要方式在于吸引客戶投資和儲蓄,并將儲蓄資金放貸獲取盈利。因此,村鎮銀行通過金融理財產品的創新,靈活化利率機制,讓村民們享受更優惠的儲蓄和投資獲利回報。金融理財產品以黃金、外匯等貨幣作為交易介質,或者村鎮銀行也可以利用存款利率調高、長期存款一次性貼息政策等吸引更多的客戶,實現農村可用資金的高效流轉。當然,村鎮銀行還可以加強與縣市、鄉鎮銀行等合作,不斷擴大自己的融資渠道,多元化金融服務對象,以金融互惠的角度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村鎮銀行吸收優勢儲蓄之后,擁有大批量的可流動資金,需要通過高效靈活的放貸服務實現收入的可持續化增長。村鎮銀行的信用貸款審批流程需要優化,例如:貸款審批速度、貸款風險控制、貸款利率上浮空間等有嚴格的執行標準,讓優質的客戶感受到村鎮銀行的放貸效率,從而吸引其成為潛在客戶源。村鎮銀行業務開展要結合原則性和靈活性兩原則,因時制宜、因地制宜開展放貸業務。村鎮銀行需要有專門的信貸推廣專員,成立數個信貸服務特色小組,深入農村基層,傾聽村民們的貸款意向,對于符合條件的貸款村民,可以及時快速地釋放貸款,避免資金的擠壓,實現村鎮銀行收入的有效增長。
村鎮銀行要吸引金融類專業優秀人才,必然需要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成本。例如:村鎮銀行要不斷調整和改善薪資結構,以高新聘請金融優秀人才,進行產品設計、資金清算、風險控制等重要項目管理,幫助理順銀行經營思路,實現良好運營與發展。對于原有的金融服務機構轉制人員,可以采用薪金激勵等模式,采取上級打分制度、基本薪資+績效獎金制度等,讓原有的金融服務機構人員適應村鎮銀行的經營節奏,提高自己的服務能力,獲得更多的薪金回報,避免“吃大鍋飯”現象的產生。當然,村鎮銀行還可以利用培訓考核體系,外聘金融教師現場授課,提高銀行內部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水平,緊跟時代的潮流。通過人才籠絡、自身培養、績效考核等方式,方能夠實現人力資源優勢化配置。
政府對于村鎮銀行的政策導向明朗化,長期鼓勵支持幫助村鎮銀行的發展。通過政府資金儲蓄、稅費減免能方式有效減輕村鎮銀行潛在壓力。以政策導向穩定村鎮銀行開辦的決心,同時也釋放出利好信號,促進農村資金流入村鎮銀行實現有效配置。當然,村鎮銀行業需要提高對農村信貸的風險控制能力,尤其是深入基層放貸,必須要堅持靈活和公正原則,不符合放貸資格或有較高風險概率的村民慎重放貸。對于產生呆賬的不良放貸資金,要定期監控、嚴格審查、合法催收。建立健全農村信用“黑白名單”,讓有信用的村民獲得更多的經營貸款,讓有不良記錄的“老賴”得到應有的懲罰。
針對我國村鎮銀行的發展問題,本文詳細探討了其現狀、存在問題及可能性解決對策。針對村鎮銀行未來發展的觀點仍有不足之處,還望同仁們批評指正。總而言之,目前村鎮銀行發展尚且處于良好的態勢,但由于年限較短、法律未健全、政策優惠導向、農村風險控制薄弱等方面業務無法進行大規模拓展,也無法批量吸引金融類優秀人才加入。只有通過政府政策、村鎮銀行自身經營、社會意識改變等方式,幫助村鎮銀行突破困境,逐漸走上歷史舞臺,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
(中國人民銀行常寧市支行,湖南衡陽42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