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雷 編輯/王莉
面對精細化程度不斷提高的客戶匯率避險需求,銀行應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
今年以來,隨著全球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增加,人民幣呈現出雙向大幅波動的態勢:截至8月,美元兌人民幣的最大波幅已經超過6000點。匯率的市場化波動,無疑會對有外匯敞口的企業形成巨大的挑戰。對于服務實體經濟的銀行來說,有責任引導企業利用當前的重要時間窗口積累匯率避險經驗,幫助企業盡快掌握正確的匯率避險理念與工具。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進一步推進及市場不確定性的增加,企業自身的業務需求痛點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一是企業所處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現金流的穩定性減弱;二是依靠簡單外匯衍生產品進行匯率避險已經顯得捉襟見肘,難以滿足需求。如某些以出口低附加值產品為主,在所處行業打拼多年,出口業務成熟的出口收匯型企業,在人民幣單邊升值時期,通過遠期結匯就能滿足規避匯率風險的需求;但近年來,則不再滿足于基本的簡單避險產品,而是有意愿在承擔一定市場風險的前提下,嘗試更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但也仍有一些中小外貿企業,一直對匯率存在單邊預期,一旦匯率出現大幅波動,則更愿意押注走勢,匯率風險管理意識明顯不足。
對于企業而言,對沖外匯敞口的最重要目的是回歸本源,即控制匯率風險,使公司能專注于主營業務,保持利潤的相對穩定,進而為股東創造更大的價值。
從實際效果看,對沖外匯敞口有助于平滑現金流,使企業報表更顯穩健,估值更具優勢。上市企業披露的財務費用數據顯示,當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時,匯兌損益對財務費用會產生較大影響。而從融資角度看,報表穩健的企業將更占優勢。
另外,對沖外匯敞口有利于防范“黑天鵝”事件帶來的極端沖擊。即使企業自認為對于匯率市場變化認識深刻,也不可能預測出每一只黑天鵝的出現,只有對沖外匯敞口,才能避免黑天鵝帶來的巨大損失。
在日漸復雜的市場環境下,面對客戶精細化程度不斷提高的匯率避險需求,銀行應在產品的研發和業務的推介上也針對客戶不從層次的需求,提供差別化的產品和服務。
外匯遠期結構簡單,是國內企業最先接觸也是最常使用的匯率衍生品。遠期合約是指企業與銀行簽訂協議,在未來約定的時間以約定的價格結匯或購匯。根據交割方式的不同,遠期又能分為全額交割遠期和差額交割遠期。通過遠期能夠直接提前鎖定未來結售匯敞口,適合穩健保守型的進出口企業。但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人民幣匯率單邊行情的結束和雙向波動時代的開啟,外匯遠期交易的操作也面臨轉變:由于人民幣波動幅度擴大,須對價格、入場時點與期限有更好的把握。而對企業來說,還需要通過對盈利目標和外匯敞口的全面考量,設置恰當的匯率價格水平。
針對簡單鎖定收匯、付匯匯率的基礎避險需求,銀行應在原有的遠期業務基礎上,更多地向客戶推介交割方式靈活的產品,以滿足在新形勢下客戶逐漸變化的業務需求。如針對客戶收匯時點的不穩定性因素增多,推介擇期結匯、有寬限期的遠期結匯等,并提供展期服務,以加大企業結匯的靈活性,使企業能更好地解決現金流不穩定的難題。
掉期交易可以進一步劃分為外匯掉期和貨幣掉期兩大類,且都涉及即期和遠期在相反方向上的匯率交易,如期初用人民幣兌換美元,期末再用美元換回人民幣。境內企業通常用貨幣掉期來對沖外幣債務敞口。借款企業期初結匯,需要在掉期存續過程中支付人民幣利息,并收取作為質押品的美元的利息,期末時則按期初匯率換回美元。從掉期合約的特性可以看出,掉期交易主要適合跨幣種投融資業務,以及現金流收付在時間上具有規律性的進出口企業。如境內企業發行美元債,籌集的資金主要應用于國內,而未來將用人民幣營收來償還美元債務,通過買入掉期可以有效地控制匯兌環節的風險。
期權本質上相當于保險,成本方面擁有優勢。常見的期權組合可通過買、賣期權相結合,一定程度上降低對沖成本,甚至可以免期權費用,損益特征上更加靈活。對于不滿足于簡單避險需求產品的客戶,銀行可借助人民幣期權業務的優勢,適時推出了多種期權組合產品,較好地滿足了客戶復雜化的業務需求。
自2014年6月外匯局放開賣出歐式人民幣期權市場以來,一些銀行高度重視市場時機的轉變,加大了研究投入,推出了十余種期權組合產品,將產品分類為避險型、收益型、避險和收益結合型的產品向客戶推出,反響良好。
如針對避險型需求的客戶,主推產品有增利型遠期、海鷗組合以及雙貨幣遠期等產品。這些相對簡單的遠期業務,進一步地加強了避險功能或對遠期匯率進行了優化;針對收益型需求的客戶,主推產品有蝶式、跨式組合產品等,為對匯率走勢有一定判斷能力的客戶提供了獲得收益的交易機會。另外,還有銀行向部分收付匯更具靈活性的客戶推介如滾動增利等同時具備避險和獲益功能的產品,以滿足客戶的多樣化業務需求。
鏈接
案例1:某客戶主營業務為進出口貿易,同時具備收匯和付匯的業務背景。人民幣即期匯率6.85。客戶希望借助自身豐富的貿易背景,在市場匯率的波動中獲取收益。客戶預期未來6個月內人民幣匯率將處于6.82—6.88的區間。
建議的交易策略為:客戶買入一份執行匯率為6.82的看漲期權,賣出兩份執行匯率為6.85的看漲期權,買入一份執行匯率為6.88的看漲期權。四筆期權金額均為100萬美元,期限一致,客戶支付的期權費為100BPS。
到期日,若6.82<人民幣即期匯率<6.85,客戶可以6.82的匯率買入100萬美元,相當于客戶的收益為100萬美元×(人民幣即期匯率-6.82),最大收益為3萬元人民幣(100萬美元×〔6.85-6.82〕)。
若6.85<人民幣即期匯率<6.88,客戶可以6.82的匯率買入100萬美元,同時必須以6.85的匯率賣出200萬美元,相當于以6.88的匯率賣出了100萬美元(200萬美元×6.85-100萬美元×6.82),客戶的收益為100萬美元×(6.88-人民幣即期匯率),最大收益為3萬元人民幣(100萬美元×〔6.88-6.85〕)。
若人民幣即期匯率<6.82,客戶無須進行任何交割清算。
若人民幣即期匯率高于6.88,客戶可以6.82的匯率買入100萬美元,同時必須以6.85的匯率賣出200萬美元,并以6.88的匯率買入100萬美元,相當于客戶的損益為0(100萬美元×6.82+100萬美元×6.88-200萬美元×6.85)。
對客戶而言,到期日若人民幣匯率未突破客戶預期的運行區間,客戶的最大收益為3萬元人民幣,扣除期初客戶支付的1萬元人民幣期權費(100萬美元×100BPS),最高的實際收益為2萬元人民幣。到期日若人民幣匯率突破了其預期運行區間,客戶最大的損失為期初支付的期權費1萬元人民幣。
案例2:某客戶主營業務為進出口貿易,同時具備收匯和付匯的業務背景。人民幣即期匯率6.85。客戶希望借助自身豐富的貿易背景,在市場匯率的波動中獲取收益。客戶預期未來1個月內人民幣匯率將在 6.84—6.86的區間內運行。
建議的交易策略為:客戶賣出一份執行匯率為6.84的看跌期權,賣出一份執行匯率為6.86的看漲期權。兩筆期權金額均為100萬美元,期限一致,客戶收入期權費為300BPS。
到期日,若6.84<人民幣即期匯率<6.86,客戶無須進行任何交割清算。
若人民幣匯率低于6.84,客戶必須以6.84的匯率購匯100萬美元或進行差額交割清算,相當于客戶的損失為100萬美元×(6.84-人民幣即期匯率)。
若人民幣匯率高于6.86,客戶必須以6.86的匯率結匯100萬美元或進行差額交割清算,相當于客戶的損失為100萬美元×(人民幣即期匯率-6.86)。
對客戶而言,若人民幣匯率在客戶的預期區間內運行,客戶無須進行任何交割,到期即收入一筆期權費作為財務收入;到期日若人民幣匯率突破區間,客戶承擔市場匯率與執行匯率之間差額部分的損失;如果考慮期權費收入,則人民幣匯率未向下突破6.81(6.84-300BPS)或向上突破6.91(6.88+300BPS)時,客戶仍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