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俊茹 陳 琳
國家的未來與強盛都依賴于科技的創新,創新性杰出人才已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強大的動力源。創新不僅包括技術的革新、知識的創新,還包括制度優化。中國的現代化事業,需要在社會各個領域能有一些新理論、新思維和一批“創新意識”的思想家也需要對精品有執著堅持、具有“工匠精神”的杰出人才來推動。杰出人才的首要特質是具有“創新意識”,創新不僅包括技術的革新、知識的創新,還包括制度優化。中國的現代化事業,需要一流的科技、杰出人才來推動;也需要在社會各個領域能有一些新理論、新思維和一批“創新意識”的思想家來推動科技、學術的繁榮。杰出人才的基本內涵是“工匠精神”,是職業態度也是精神理念。飛速發展的中國更需要一批掌握創新理論的實干家、具有“工匠精神”的改革家來推動中國的技術創新,使中華文明得以光大、復興。即要產生愛因斯坦式的大師、也要造就一批專注于改善自己的產品及工藝、對細節有苛刻的要求、對精品有執著的堅持,可以將工作做到極致的工匠。高等學校在杰出人才的培養中,承擔著主要的責任,它是國家教育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平臺的建設是高校杰出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自動化類專業杰出人才培養效率的最直接的模式。
以技能維(Know What,知其然)、技術維(Know How,知其所以然)、素養維(Know Why,實踐育人拓展學生職業生涯)的三維取向,建設科學的、符合認知規律的、操作性強的杰出人才創新實踐平臺建設思路:(1)樹立實踐創新平臺的“教育觀”;(2)開展有利于杰出人才實現自我價值的創新平臺的建設;(3)探討具有高職院校自身特點的實踐創新平臺教學的內容、方法,有機結合技能大賽、考核手段,畢業設計、頂崗實習等各個環節,構建有利于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工匠精神的教學模式;(4)實踐創新平臺的建設中有助于培養一批融合素質教育和創新精神指導教師。
培養杰出人才的“教育觀”應該為:培養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富有創新精神和匠人意識,基礎扎實、專業面寬、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實現由高職生到職業“工匠”的華麗轉變過程中要把握“夯實基礎、拓展技能、優化專業、強化實踐、體現創意”的思路。
出臺激勵師生的政策,促進“杰出人才實踐創新平臺”建設計劃的可持續發展。1、制定有效的激勵措施。參加實踐平臺的每名學生在平臺研究的項目通過結題驗收后可獎勵一定的創新學分。以學生為第一作者在國內外正式期刊上發表文章或以第一申請人在國內外申請專利的,學校資助專利申請的相關費用。2、強化實踐平臺的功能和作用。改革常規實驗室的管理體制,優化資源配置。對傳統的實驗室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建立與杰出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專業建設相適應的,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和工匠精神的培養,有利于創新實踐平臺的管理體制和實踐教學體系。3、整合現有實踐資源,打破專業的限制,強化設備購置的規范性,制定儀器設備共享管理辦法,確立實踐平臺的開放和資源共享,最大限度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率。
1、教學目標多元化。“創新實踐平臺”的搭建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切實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貫穿于教學中,以此強化學生自主創新的動力。把“創新”獎勵學分納入教學環節,實行“創新實踐平臺”導師制,因材施教,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為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可以根據自動化專業的特點和培養要求及量身定制的“平臺”的實踐教學目標,一方面在課程結構上減少專業課程的數量,增加選修課的比重;另一方面設置創新思維的課程,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創新意識。2、平臺資源共享。依托校園網,建立自動化類專業“創新實踐平臺資源共享”,實現教學資源網絡化。以訪問瀏覽器的方式進行平臺應用軟件的使用,通過校園網的全方位覆蓋,教師和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在校園網的任何節點進行相關軟件的應用操作,真正實現時間和空間的開放。開放性實踐平臺由于涉及到的實踐項目內容真實,對指導教師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平臺的實踐指導教師知識面寬,技術更新快,既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又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可見,平臺的指導教師必須進行定期的進修和培訓,才能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才能保證“創新實踐平臺”開放正常、順利地進行。3、創新實踐平臺開展的實踐項目與專業發展密切聯系。“創新實踐平臺”通過各種實踐任務,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多邊教學模式,這種主體化的多邊互動機制確立以后,師生關系之間的互動將構成更加豐富的教學實踐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生產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實踐平臺的成員可以利用平臺項目研究的機會,了解專業發展的動態與前言發展,增加學習專業技能的責任感,促使學生樹立“學技術、修匠心、做能手”的決心,從而增強就業信心。4、創新實踐平臺的實踐項目與學生的畢業設計緊密結合。實踐創新平臺的研究項目可以與畢業設計環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作為一條主線貫穿“實踐技能”環節,使畢業設計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真正聯系在一起。這樣,學生畢業論文均以項目內容為基礎,并將創新內容反映到各篇畢業論文中去,最終形成項目的總體成果。5、“實踐創新平臺”鼓勵參與各類技能竟賽。實踐創新平臺作為杰出人才的培育基地,可以通過積極參與國內外競賽,營造濃厚的團隊協作與創新實踐的氛圍。各型競賽是富有“競爭的實踐活動”,既有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知識與專業技能的融合,又集知識性和越味性為一體,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競爭意識與積極性,不僅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還開啟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加強了校與校、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營造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進而達到“授之以漁”的目的。6、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實踐創新平臺作為新生事物,在考核制度方面也可以創新。可以將實踐創新平臺的實踐成果納入學分作為參與的獎勵,并與獎學金評定相結合,建章立制,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實踐創新平臺的熱情與積極性。另外對平臺的指導教師也要制定必要的激勵制度,充分調動指導教師的主動性,讓他們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創新實踐平臺的建設工作中去。7、“實踐創新平臺的搭建”更利于優化教師隊伍專業結構。杰出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具有創新教育理念的教師。高校可以在業務考核、職稱評聘方面,對創新性教師進行鼓勵,制定相應的含有的創新因素的指標,引導教師自覺地開展創新性平臺的建立和科研活動,并善于把平臺的創新成果運用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中來。培養了創新型教師,才能夠使杰出人才創新實踐平臺的建設落到實處。
實踐創新平臺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課題(《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杰出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高校要不斷地摸索和分析這項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積極探索實踐創新平臺建設的經驗,在“云物大智”技術應用背景下科學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創新實踐教學模式;以技能大賽為引領,豐富實踐創新平臺的實踐內容,改善實踐創新平臺的創新環境,健全實踐創新平臺的考核機制,使實踐創新平臺成為培養“工匠型杰出人才”的重要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