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克
最近,新疆舞蹈演員哈尼克孜著實“火”了一把。她身著傳統中華民族服裝在《國風美少年》綜藝節目上表演敦煌舞,引發大眾的好評。從大的方面說,這是新疆開放發展的證明,也是去宗教極端化的成功表現。從小的方面說,這也是近些年新疆維吾爾族婦女從極端宗教壓迫和蒙蔽下逐步走出來的新亮點。
其實,哈尼克孜受到關注本來就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如果沒有近些年來伊斯蘭宗教極端勢力的滲透和恐怖分裂勢力的威脅,穆斯林婦女和全國其他民族婦女一樣,可以自由出現在各種工作崗位,創造她們應有的價值。人們驚嘆哈尼克孜的美麗,不如說是感嘆一種久違了的正常!
美,當然有共性。所有能夠給人類自我精神帶來愉悅的客觀對象都會產生美的感覺,特別是人類對自身形象的美的鑒別,更體現了人類精神進步的刻度。人們驚嘆哈尼克孜的美麗,正是當代中國大眾精神修養進步的生動體現,也是內地觀眾欣賞各族人民美麗形象的鮮活例證,它真實地再現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精神。
美,當然有個性。純粹就“美”本身而言,那是一種客觀存在。人們驚嘆哈尼克孜的美麗,其實是對美的鑒賞,或說是對美的評價。美的鑒賞首要條件是有能夠欣賞美的人,如果人們居無定所、食不果腹、度日如年,再美的對象也無欣賞之力,這就是魯迅講的“焦大不愛林妹妹”的原因。客觀一點講,改革開放40年,尤其是新疆近些年的發展,才使中國人民可以舒服地對美進行欣賞,才使越來越多的新疆人出現在內地舞臺上。
美,當然需要觀眾。美的鑒賞的主觀條件就是能夠欣賞美的人們,當代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青年人的生活今非昔比,人們才能夠充分欣賞哈尼克孜的美麗。其實,“美”是需要走出去、需要展示的。然而,伊斯蘭宗教極端主義對新疆維吾爾族的影響,使美麗的維吾爾族人民無法向世人展示他們的生活,哈尼克孜的“閃亮”登場,打破了長期的沉寂。我們希望從美的欣賞開始,展現新疆各族人民美好生活的一面,展示各族人民和睦相處、追求美好生活的開始。
美,不僅擁有欣賞價值,更擁有社會精神的引領價值。一個社會大眾欣賞什么能夠準確反映出這個社會的價值觀,所以,對哈尼克孜美麗的贊嘆說明大眾對新疆少數民族美女是完全接受和欣賞的。這證明在內在價值觀上,內地各族人民對維吾爾族人民沒有任何偏見,相反是完全欣賞他們的美麗。同時,哈尼克孜身著中國古代傳統服裝表演敦煌舞蹈,更展示了歷史上中華各民族交流交融的歷史過程,自然更引起觀眾的歷史審美感,它暗示了一種美好的向往。
事實上,在一個社會當中,真正美好的事物往往會在公眾之間引發震動,并產生社會精神的引領作用。筆者希望類似的“哈尼克孜現象”在今后能常態化,產生更加廣泛的審美效應,從而讓各族人民都參與到建設祖國大家庭的偉大事業中來!▲
(作者是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
環球時報2018-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