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夢娟 李靜 董艷


摘要 目的:觀察以“清熱燥濕”為理,以“祛濕退黃”為法的關黃柏外洗治療濕熱郁蒸型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療效。方法:收治新生兒黃疸患兒100例,隨機平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藍光療法,治療組在此基礎上配合關黃柏外洗,監測患兒治療期間經皮膽紅素水平,評價臨床療效,進行對比。結果:兩組患兒治療后經皮膽紅素水平與治療前比較,對照組在治療第4天時下降明顯,而觀察組在治療第2天時下降明顯(P<0.05)。在治療第2天起,觀察組經皮膽紅素水平較對照組下降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療效評價,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關黃柏煎湯外洗對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療效較好,能迅速降低經皮膽紅素水平。
關鍵詞 新生兒黃疸;關黃柏;濕熱郁蒸;中醫藥外治法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科的常見疾病,即出生28d內新生兒出現的黃疸,又稱高膽紅素血癥,是因在體內膽紅素聚集而引起的黃染,出現于皮膚黏膜和鞏膜,在中醫學上屬于“胎黃”“胎疽”等范疇[1]。由于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異常,血中膽紅素水平會升高,這就造成了黃染情況的出現[2,3]。約80%的早產兒和60%的足月兒可出現黃疸,這和新生兒生理代謝特點密切相關。膽紅素腦病即核黃疽可在重癥患者中出現,從而導致神經系統永久性損害,甚至死亡[4]。因此對新生兒黃疸的防治意義重大。對新生兒黃疸采用關黃柏外洗治療,取得的效果較好,治療后膽紅素水平降低,現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新生兒黃疸患兒100例,均診斷為新生兒黃疸,符合病例納入標準,均采用經皮膽紅素檢測儀和血清膽紅素檢測儀在入組時進行檢測。按患兒入院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29例,女21例;體重2.6~4.1kg,平均(3.1±0.5)kg。對照組男27例,女23例;體重2.5~4.2kg,平均(3.0±0.6)kg。兩組患者治療前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診斷標準:(1)西醫診斷標準:出生28d以內的新生兒,新生兒黃疸診斷符合《臨床新生兒科學》中相關標準[5],并經實驗室檢查膽紅素確診。(2)中醫證候診斷標準:參照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精編教材《中醫兒科學》中關于新生兒黃疸即胎黃(濕熱郁蒸型)的診斷標準:①主證:面、目、周身皮膚發黃,顏色鮮明如橘皮,小便色黃。②次證:精神疲倦、不欲吮乳,熱重者煩躁不安、唇干,偶嘔吐,腹脹,大便或干或結,或胎便排出延遲,甚則神昏、抽搐,舌紅,苔黃或薄黃,指紋紫滯氣關。必備主證1項與次證≥2項,結合舌及指紋,即可確立辨證。
病例選擇:(1)納入標準:①符合《臨床新生兒科學》關于新生兒黃疸的診斷標準,并符合胎黃(濕熱郁蒸證)辨證標準者;②年齡在出生28d以內者,接受中藥外洗治療,且能夠堅持治療者;③臨床資料完整。④患兒母親妊娠期無合并肝炎、血液系統疾病等,患兒無合并溶血癥、產傷等。⑤法定監護人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參與本試驗者。如果不符合以上任何一項,則受試者不能進入研究。(2)病例排除及脫落標準:①凡不符合納入標準者;②合并有其他原因導致的黃疸,如肝炎綜合征、先天性膽道閉鎖等;③合并其他類似藥物,無法對療效進行判斷的患者;④觀察項目不全,影響療效判斷者;⑤入選后未按既定治療方案進行者;⑥受試者依從性差,不能堅持治療,依從性<80%,或中途自動停藥或加用其他藥物治療者;⑦發生嚴重不良事件和(或)過敏反應者;⑧納入后未曾用藥者。
治療方法:①對照組給予藍光照射,12h/次。照射時為增加藍光的接觸面積應盡量使皮膚暴露,同時為了防止視網膜功能的損害應用專用黑色眼罩將雙眼遮蓋。②觀察組患兒給予藍光照射治療(方法與對照組相同),并同時采用關黃柏外洗,中藥關黃柏,30g/劑,1劑/d,由本院煎藥房煎煮,100mL/袋,每次取2袋,每劑煎2袋,加入溫水10000mL,將其倒入新生兒浴桶中,患兒在溫水中浸泡、洗浴,1次/d,約15min/次。中藥外洗連續5d,中藥外洗時室溫控制在28℃左右,水溫控制在約38℃。同時對患兒肚臍部進行保護,采用防水臍貼,佩戴頸部雙保險的游戲圈。對照組患兒則應用不加中藥的清水游泳。
觀察指標:監測膽紅素在治療期間變化:每天上午在洗澡結束后將經皮膽紅素檢測儀緊貼皮膚垂直,對準患兒前額兩眉心偏上處,取3次測量的平均值。
療效判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①無效:治療后患兒黃疽與治療前比未見改變,血清膽紅素或經皮測膽紅素指數無改善,甚至上升。②好轉:治療5d后黃疸緩解,未恢復至正常水平的血清膽紅素或經皮測膽紅素指數,但與之前相比出現下降。③痊愈:治療5d后患兒黃疸消退,經皮測膽紅素或血清膽紅素指數恢復正常。
統計學方法: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
結果
兩組患兒經皮膽紅素變化:治療前比較,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經皮膽紅素水平在治療第2天起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與治療前比較,在治療第4天起改善明顯,而觀察組在治療第2天起改善明顯(P<0.05),見表1。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治療療程結束后,對兩組患兒進行療效評價,觀察組療效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討論
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膽紅素生成過多、膽汁排泄障礙等原因導致了新生兒黃疸情況的出現,其可分兩種,即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在以下情況,我們考慮為病理性黃疸,即黃疸在生后24h即出現,血清膽紅素升高持續時間長,且>5mg/(dL·d)或>0.5mg/(dL·h)[7]。最新研究顯示,新生兒黃疸在新生兒科住院患者中占首位[8],其發生率逐年上升。目前,藍光照射療法被認為是治療本病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可降低血清未結合膽紅素[9]。與新生兒黃疸診斷和預后密切相關的指標即膽紅素,測定可采取靜脈血或使用微量血方法。近幾年,經皮測膽紅素儀應用越來越廣泛,操作便捷,無創。研究證實其具有可靠性、可信度,其平均水平與血膽紅素水平有線性關系,可較客觀對血清膽紅素水平進行反映,對預后進行評價[10,11]。
同時,因經皮膽紅素檢測具有無創傷、操作方便的優點,易被家屬接受等諸多優勢,故在新生兒科中獲得了廣泛的應用。
新生兒黃疸是由于母體日久受濕熱邪毒熏蒸從而傳給胎兒而導致的,在中醫兒科中歸屬于“胎黃”“胎疽”的范疇;病因可由先天濕熱內阻,稟賦虛弱,或感受外邪,濕熱蘊于中焦,導致肝脾疏泄失常,氣機不暢,膽汁外溢,與肝膽、脾胃等臟腑相關,日久則氣滯血瘀。“小兒在胎,其母臟氣有熱,熏蒸于胎,至生下,小兒體皆黃,謂之胎疽也”,出自隋代《諸病源候論》。“小兒生下遍體面目皆黃,狀如金色,身上壯熱,大便不通,小便如桅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此胎黃之候,皆因乳母受濕熱而敷于胎也”則來源于《幼科證治準繩·胎黃》。總結起來,引起新生兒黃疸的主要原因分兩大類,即內因和外因。胎兒稟受孕母內蘊濕熱之毒或陽虛寒濕之邪是內因,而外因主要為在胎產之時或出生之后嬰兒感受濕熱或寒濕之邪[12]。“胎黃”中較常見的類型是因濕熱蘊阻脾胃、肝膽疏泄失常而致的濕熱郁蒸型黃疸。辨證為陽黃證,因此,對于新生兒黃疸,多以清熱利濕退黃為法。本次研究中以中藥關黃柏煎湯外洗治療新生兒黃疸。中藥關黃柏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退熱除蒸的作用,且長于瀉下焦濕熱。《本經》記載黃柏:“主五臟腸胃中結熱,黃疸。”《珍珠囊》:“黃柏之用有六,泄膀胱龍火,一也;利小便結,二也;除下焦濕腫,三也;痢疾先見血,四也;臍中痛,五也;補腎不足,壯骨髓,六也。”很多研究已表明對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方面,中醫藥療法的療效較好,但傳統的治療方法不利于母乳喂養,多為口服用藥,且較難實施,靜脈注射又會增加患兒的痛苦。由于新生兒體表面積大,毛細血管豐富,皮膚薄,因此采用中藥外洗可長時間維持藥物作用,且容易透過皮膚吸收[13]。與內治法相比,外治法只是給藥途徑的不同[14,15]。如《理瀹駢文》論述:“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
本研究中,對新生兒黃疸患兒給予關黃柏外洗后,經皮膽紅素水平觀察組比對照組下降更多,療效更明顯,提示關黃柏外洗對新生兒黃疸治療能迅速降低經皮膽紅素水平,臨床療效更確切。本治療方法操作簡便、作用迅速、不良反應較少。然而,近年來,隨中醫學的發展,在新生兒黃疸的治療中中醫藥越來越受到關注,多數文獻停留在對臨床療效的觀察上,藥理作用機制的研究及前瞻性的實驗研究缺乏。雖然中藥關黃柏外治法治療新生兒黃疸療效肯定,但仍缺乏大樣本、多中心對照實驗方法的應用以及療效評價標準的制定,高質量臨床研究的開展有待進一步深入。
同時,本治療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出生后應對臍帶進行及時消毒,保持局部干燥,防止臍帶感染,浸浴時應注意對臍帶的保護。浸浴時避免藥液吸入口鼻。注意室內及藥液溫度,防止溫度過高和過低引起患兒燙傷及體溫流失。
參考文獻
[1]王雪峰.中西醫結合兒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50.
[2]劉義.新生兒黃疸的評估與干預[J].中華兒科雜志,2001,39(6):321-322.
[3]吳利蘭.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68例臨床病因分析[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2(2):21.
[4]汪受傳,虞堅爾.中醫兒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5:66.
[5]馬加寶,陳凱.臨床新生兒科學[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213.
[6]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86.
[7]劉義,杜立中.新生兒黃疸診療原則的專家共識解讀[J].中華兒科雜志,2010,48(9):691-694.
[8]樸梅花,張慧.重視新生兒黃疸出院前評估及出院后隨訪[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2,15(11):641-643.
[9]施旭紅,林海芳.護理干預在新生兒黃疸藍光照射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3,19(30):3762-3763.
[10]陳彩玲,毛曉娟.經皮黃疸測試儀在兒科的應用[J].中國優生優育,2013,19(9):720-721.
[11]任教,王濤,徐玉華,等.經皮黃疸儀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6):122-123.
[12]汪受傳,虞堅爾.中醫兒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66-67.
[13]周建平,王琳云,李悅玥.應用茵桅黃外洗液游泳預防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研究[J].護理研究,2012,26(4):343-344.
[14]王容容,蔣益蘭,曹文.參術外洗方外敷聯合熱療治療陰囊派杰氏病2例報告[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5(10):57-58.
[15]張力文,關小紅.波炎洗劑外洗治療嬰兒濕疹2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5,13(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