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靜 朱莉 李曉霞 包麗萍 史媛媛

摘要 目的:探討人性化護理管理在產后大出血預防中的效果。方法:收治待產婦88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給予人性化護理管理,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產后大出血發生率。結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產后大出血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人性化護理管理可有效降低產婦產后大出血的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 產后大出血;人性化護理;預防效果
導致產后大出血發生的主要原因為胎盤滯留、宮縮乏力、產婦軟產道損傷等[1]。對待產婦實施有效的產前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產后大出血的發生。本研究對44例待產婦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后取得良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4月收治待產婦88例,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兩組。所有產婦均為單胎、足月,未存在任何妊娠綜合征。其中,初產婦48例,經產婦40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6~34歲,平均(28.4±2.1)歲:孕周37-41周,平均(39.3±2.3)周。觀察組產婦年齡26~35歲,平均(28.6±1.7)歲;孕周37~41周,平均(38.6±2.8)周。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方法:觀察組給予人性化護理干預,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人性化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組建護理小組,樹立新的護理觀念。選擇優秀護理人員組成護理小組,加強對小組成員的教育和培訓,指導小組成員將傳統護理觀念轉變為人性化護理觀念。同時實施針對性培訓以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和護理操作能力。(2)對產婦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人性化護理干預主要分3個階段實施:①產前護理:產前,護理人員主動與產婦進行溝通,了解產婦身體及心理狀況,積極構建和諧護患關系,增強產婦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對于存在不良心理狀況的產婦,護理人員及時對其實施針對性心理疏導,耐心傾聽產婦主訴,選擇合理的方式幫助其進行心理調節。②產中護理:在分娩過程中,護理人員通過語言、神態、動作給予產婦更多的鼓勵。進入第二產程后,護理人員應充分利用宮縮后間歇時刻對產婦進行鼓勵,指導其正確配合宮縮,協調用力,同時將產程發展進度告知產婦。實施放松術:宮縮持續期間,護理人員及時實施觸摸放松方式。自宮底部開始,從上至下,單手對產婦腹部進行按摩,同時指導產婦在此期間放松肌肉。③加強預防、產后出血護理:處于第一產程時,護理人員應加強對子宮收縮、胎心的實時監測,精確把握宮口擴張情況和胎頭下降情況,詳細記錄產程圖。當產婦出現產程延緩或停滯時及時實施針對性處理。分娩過程盡量確保產婦能夠維持較好的精神和體力狀態,防止其過度疲勞。處于第二產程時,輔助產婦進行腹壓及屏氣。分娩成功后立即給予縮宮素,并對出血情況進行密切觀察。處于第三產程時,對胎盤剝離征進行正確辨別,通過合理的方式促進胎盤娩出。胎盤娩出后對胎盤胎膜的完整性進行仔細檢測,同時仔細檢查產婦軟產道的損傷情況。對產后出血量進行精確測量,發現異常及時實施搶救。
觀察指標:用醫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評估護理滿意情況,分為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非常滿意率+滿意率=總滿意度。觀察兩組護理工作滿意度及產后大出血情況。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Xz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對照組產后大出血11例(25.00%)。觀察組產后大出血2例(4.55%)。觀察組產后大出血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產后大出血是一種極為危險的疾病,如患者未能及時接受有效救治和護理干預,其生命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2]。因此加強對產后大出血的有效預防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人性化護理管理模式從護理觀念、護理能力、護理程序等諸多角度對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通過培訓護理人員,提高其護理能力和服務意識,然后對患者實施具有個性化的優質護理服務。護理過程中,高度重視和諧護理關系的構建,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貼心的護理服務,進而促進患者的生理、心理護理需求得到更好滿足[3]。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產后大出血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可見人性化護理管理應用于產后大出血的預防可有效降低產后大出血的發生,為產婦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參考文獻
[1]侯菲.產后大出血的護理預防措施及效果探討[J].中國當代醫藥,2013,25(15):607-608.
[2]程航.對21例產后大出血患者采用應急措施預案進行護理的效果分析[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10(4):431-432.
[3]杜瑞娟,高娥.探討優質護理在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產婦產后大出血護理中的應用特點[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1(75):659-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