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喜歡聽英雄的故事。即使談論的是科學,牛頓的1666年和愛因斯坦的1905年這兩個“奇跡年”也是最引人入勝的故事。然而蘋果砸腦袋式靈光一閃的英雄故事并不是創造的真實面目——一片培育創造的土壤和創造者長期的厚積薄發才是,這是心理學家希斯贊特米哈伊的“創造力五階段說”和“三要素說”最令我認同的地方。令人驚訝的是,科技領域的創造和藝術領域的創造有著相同的規律。似乎是為了特地說明這一點,作者選取了當代藝術家徐冰的例子來引入希斯贊特米哈伊的理論。而跳出來看,對創造力的研究,何嘗不具有十分的創造力、并遵循自身所提出的規律?
(@常偉嘉)
中午,小紅發了一條朋友圈,說“有微博的兄弟姐妹們,求關注”,配了一張她新供職單位的官方微博的截圖。對于這樣的事,我幾乎是無原則地幫忙。我是一個早就經過認證的微博小V,又兼管著本部門的官方微博,也算玩微博比較早的人,于是立即關注了該微博。
那天中午也正好有閑,既然關注了,就點進去看看吧,也算是學習。結果進去后大吃一驚,倒不是那么一個顯赫部門的官博只有1000來個粉絲,而是開博將近7年時間,才發了1000來條微博,絕大部分還是轉發的,原創的極少。更讓人不可理解的是,今年已經快到年尾了,才發過9條微博,全部是轉發的,最近的一條正好是一個月之前發的。也就是說,這個微博基本上是“僵尸”了。對于這個結果,我立即對剛才的關注行為產生了悔意,毫不猶豫地“取關”了。
我當然要把這個結果告訴小紅。小紅說,取關就取關吧,年輕人的世界我們已經看不懂啦。
其實,小紅年紀也不大,30歲出頭,歸入年輕人是絲毫沒有問題的。但小紅說的年輕人,確實是真正的年輕人。小紅私信跟我說,她單位的幾個“90后”,正在商量著花點錢買“粉絲”呢。
我說,那又何必呢?你們的部門,是個富礦,直接面對著人數眾多的服務對象,只要多組織些活動,多想一些辦法,把微博弄得風生水起,也不是沒有可能。
小紅說,完全是為了考核。她說:“現在有些機關里的年輕人,都在干些什么事喲,正經事不干,就想著如何走捷徑,做個假牌子,拍個照,發個信息,就算工作業績了,真是世風日下,真心看不慣。”
看不慣的不光是小紅,還有我。因為我知道,這幾年,能考進這些部門當公務員的,不說人中麟鳳,也是各路英才,不是出身名牌大學,就是有著留洋背景。按道理,憑著他們的學識、才能,應該是完全能勝任工作的,想不到,這些聰明的腦瓜子一天到晚盡琢磨著如何投機取巧。
我說,這恐怕不僅僅是這些年輕人的問題,上有所好,下必盛矣,對他們的所作所為,領導會一無所知?比如那個微博,領導自己就不會關注,更不會有相關的管理制度和要求,至于策劃之類自然是天方夜譚,對于這樣一個處于放養狀態的微博,當然只能是自生自滅,長出一些怪胎來,一點也不奇怪。
(江蘇蘇州 雨巷)
這幾年來,減肥成了太太的一塊心病。親友來訪,問及“想什么?”太太必答:“特別想瘦。”
我與太太結婚時,太太27歲,身材之苗條,在其單位女士中首屈一指。自35歲后,太太開始不斷“豐腴”,每年以一公斤的趨勢遞增,為驅除風光不再的危機,太太頻頻出入各種減肥學習班,并以神農嘗百草的韌勁,服用著各類以減肥為目的的茶湯丸散。為了配合太太的減肥計劃,我幾年都杜絕了“雙11”所有的誘惑,每月買書報的費用也被精簡了。考慮到家庭收支平衡,我慎重地和太太長談了一次,指出太太對于肥胖的恐懼實屬多慮,如果用減肥的錢來更新時裝,將更加靚麗,更實惠。太太不以為然地搖搖頭,拿出一本雜志,一篇被畫上重點的文字寫道:“婦女25歲后,由于內分泌的改變,每年遞增脂肪一公斤。”“25歲到50歲就是25公斤,整整一個后臀尖啊……”太太喃喃道,眼中的驚恐就像看到彗星撞了地球。
有一次,太太興致勃勃地回家,告知不需要任何運動和藥物相輔,單憑氣功就可減肥。方法是深呼吸幾個回合,運氣四肢百骸便可“辟谷”,說著就要身體力行。我驚詫世上竟有這等好事,并不無惋惜地告訴她,今天晚上的菜譜是清炒蝦仁和紅燒排骨。太太只猶豫了3秒鐘,就慨然答曰:“減肥就是意志力的考驗,人必須超越自我。”于是便按照心法要訣,進入了忘我的狀態。
我和兒子大快朵頤之際,恍惚覺得身后的太太喘息不定,一看她,雙目緊閉,面現潮紅,身體搖晃。我推醒了昏昏欲睡的太太,掐“合谷”,揉“百會”,忙活了一陣后,問她有什么感覺,太太嘆息道:“走火入魔,有點眼暈。”沒想到眩暈剛過,太太就食欲大開,盤空碗凈之余,還覺興猶未盡。
總之,從減肥食品的第一代饑餓型,第二代疏瀉型,乃至最先進的第三代營養平衡型,太太都一一品嘗,感同身受,只是無一種能療效持久。
看著她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在體重的曲線上不斷掙扎,我著實心痛,只好站在男人的角度再與她懇談一次。我說:“苗條豐腴,皆韻致天成,大可不必斤斤計較;自古以來,環肥燕瘦各有千秋……”我話未完,太太便急著接上:“那你是前八年摟飛燕,后七年擁玉環嘍!你人生在世,享盡齊人之福,真是艷福不淺。”我本想引君入甕,倒讓她打蛇出洞。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太太又開始注目手機屏幕,看著那上面的減肥視頻,真是癡迷。(讀者 任海云)
11月初,鄰居倒車不慎將我93歲高齡的奶奶撞倒,致其尾骨骨裂,送至鎮中心衛生院治療時,醫生采取吊水消炎止疼的方式處理。3天之后,奶奶依舊頭暈心慌,米面未進,且情緒失控,嚴重便秘,肚子脹得疼痛難忍,以致萌生了輕生念頭。3天的治療除了消炎止疼略見成效,其他連鎖反應未有任何緩解。
11月8日下午,醫生查完病房,再次告知家人奶奶這種情況“只能靜養別無他法”,之后便翩然離去。10分鐘后,奶奶突然慌暈發抖,家人趕緊找來醫生診治,醫生見狀嚇得慌了神,手忙腳亂中給奶奶測量了血壓并做了心電圖,結果高壓186低壓90,心率也出奇地高,于是便給奶奶開了降壓藥,并厲聲質問家屬老人有高血壓病史為啥不提前告知醫生?家人被問得有點蒙,素日里奶奶確實血壓微高,但并不嚴重,也未長期服藥。兩年前在做白內障手術時,醫生開了一瓶降壓藥將血壓控制在可手術的范圍,并說做完手術將這瓶降壓藥服完后如果沒有明顯不適,可以停藥。家人急匆匆地將奶奶送到鎮醫院時,醫生沒有詢問病史就直接按摔傷用藥。在農村,醫生不問,家屬自然不好多言,更不懂得自報病史,進了醫院肯定百分之百地將身家性命拱手交給救死扶傷的醫生,而詢問病史應是醫生基本的責任。
吃了降壓藥,奶奶的癥狀漸漸緩和下來。醫生說,高壓到180多,極有可能奪人性命,家人聽后著實捏了一把汗。后來醫生繼續給奶奶吊水,同時開了些藥,但奶奶一直便秘嚴重肚子飽脹,面容憔悴心情暴躁,整體治療效果堪憂。在家人的多次詢問下,醫生又給奶奶做了血檢,結果是嚴重貧血,血沉很高,多項指標都不達標。我們也不愿給肇事的鄰居增添負擔,但既然化驗結果出來了,該怎么治療就怎么治療,該怎么調理就怎么調理,我們唯一的訴求,就是期盼奶奶早日康復出院。家人已同醫生溝通多次,尋求其他治療方案,醫生依然說“用什么藥都沒必要,只能靜養”。
一天,一位有著多年照顧老年病人經驗的老鄉前來探望,看到奶奶的情況后對醫生說,這種情況下,應該給老人家使用營養液,不然一周時間飯食未進,營養如何補給?于是家人再度同醫生商量。醫生不疾不徐地說,你說的是脂肪乳注射液,但這種藥不在醫療報銷范圍之內,我們醫院沒有,如果患者想用,得病人家屬自己花錢到外面購買。小叔怒吼道:“買藥沒有問題,但明明有更好更有效的治療辦法,你們醫生為什么不告訴我們?置最起碼的告知義務于不顧,讓老人家受了好幾天的罪。”90多歲的老人家一周時間吃不下飯,大小便解不下來,以至于難受得尋死覓活。
家人購買了脂肪乳注射液等藥品給奶奶用過之后,她當天上午就排了兩次大便,心情舒暢了很多,飯食也能吃一些了,氣色開始明顯好轉。
不在醫保報銷范圍之內的藥品,即便對患者病情有極好的效果,醫生也只字不提,更不推薦告知,這是醫療改革的病癥,還是鄉鎮醫生的責任問題?
(合肥 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