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斌雨
常寧州退休后放棄了城里的優越生活,在西安市長安區子午峪口,用20多年的時間,義務修復了一座清代古橋。這位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現在依然在和時間賽跑,用自己的雙手和匆忙腳步收集史料,保護正在消失的“記憶”。他晚年唯一的愿望就是為后人留下更多看得見、摸得著、記得住的“鄉愁”。
從西安市長安區子午峪口順著公路進山,在子午街辦南豆角村外,兩座古香古色的涼亭和與其相連的跨越山間河道的雙層石拱橋,會讓你眼前一亮。橋頭牌坊懸掛有手書牌匾“左氏橋”,這就是常寧州老人修復的古橋。
常寧州從小生長在子午峪外的西湖村。1986年從部隊轉業后,他一直在省文物局工作,因此也有了更多的機會探究這座橋的歷史。
子午道北口在西安市長安區,叫子口;南口在漢中市洋縣,叫午口。子午道從長安出發翻越秦嶺,經安康市的寧陜、石泉兩縣,再穿過漢中市西鄉到洋縣,全長420公里。上千年來,人們通過蜿蜒崎嶇的子午道上的三尺之路,爬上秦嶺這座天然屏障,又跨過懸空于絕壁之上的古棧道,期間這座橋曾是咽喉要道上的必經之路。
據《西北開發史》記載,清朝左宗棠任陜甘總督時,對子午古棧道全線進行了整修,在子午峪口修建三座古橋,分別為石板橋、拐峪橋和頭道橋。其中頭道橋就是常寧州修復的那座石拱橋,高9米、長16米、寬2.5米,東西橫跨山澗河流,被村民們譽為“城南第一橋”。
二十多年前退休后,常寧州習慣經?;氐郊亦l看看。每次走到殘敗的頭道橋頭,他都會扼腕嘆息。在他眼里,子午道不但是穿越秦嶺的一條南北便道,更是承載了上千年風云變遷和社會發展的歷史鏈條。
促使常寧州下決心修橋的還有年青一代對歷史的淡忘。當他向年輕人興致勃勃地談論子午道的輝煌過往時,年輕人聽得目瞪口呆:“這條古道上還有這么多歷史故事,真是不說不知道呀!”但隨后他們則會說:“有重修老橋的閑錢,還不如投資做生意呢!”
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常寧州感覺自己身體健康每況愈下。“無論如何,在有生之年,一定要修復頭道橋。除了方便兩岸鄉親來往,更重要的是為了后輩不能忘掉那段歷史。”這成了常寧州老人晚年最大的遺愿。
有一次,常寧州見村民流行扒掉磚木結構的舊房子改建小洋樓時,原來家里的石門墩、石磨子、石獅子悉數被游走在鄉間的生意人收走了。常寧州急了,他拿出用于養老的8萬元,雇用村子里幾位信得過的中年人,挨家挨戶掏錢收購。藍田、鄠邑、周至等沿山周邊各個村落的收完了,他們就跑到渭南等地去收,僅石門墩就搜集了8000余個,翻新頭道橋使用3000余個,后用4000余個石門墩復原了兩個村莊的古門樓。
談及此舉,老人頗為得意地解釋說:“頭道橋是用方形石塊建造的,如今沒人愿意執鐵锨、掄大錘破石頭。這些老物件既是修橋的上等石材,也算是對它們的最好保護,起碼我把老祖宗的東西留在這里了。”
“修舊如舊是文物保護的基本原則?!睘榱吮M量還原古橋風貌,常寧州老人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但是開始也沒有找到詳細記載。后來,他想起1964年自己在天水步兵學校參謀隊學習的時候,在那里的羅峪河上,曾經見到一座和頭道橋一模一樣的石橋。常寧州說:“當時一眼就認出來了,至今都有深刻記憶。最后了解到,這橋也是左宗棠修的?!?/p>
常寧州連忙跑了一次甘肅,卻發現那橋同樣已被毀掉。老人走訪當地文保部門和周邊群眾,又下河對遺跡進行測量,掌握了重要數據和結構模式,繪出了草圖。
回到西安后,他根據自己多年的文物保護知識,依據歷史資料,運用在部隊當參謀時蓋大禮堂的實戰經驗,繪制出了頭道橋的草圖。又經過幾個月時間的專家論證和修改,最終敲定了修復頭道橋的圖紙。
2014年10月,常寧州提出修繕恢復頭道橋的建議,得到了長安區子午街辦的大力支持。街辦除了補貼20萬元,還委任他負責材料和施工。本來預計2015年春節過后正式開工,可是一直找不到會做石頭活的工匠,直到2015年4月底,老人才找到了6個有經驗的工匠。
按照常寧州老人的安排,工程共分為橋面渡槽拆除、橋身加固、橋體改造、橋頭亭臺建設等幾大階段。在隨后的幾個月里,由于體力透支,他幾乎每天都坐在工地觀察施工進度。最后,老人覺得往返工地與住處之間耽誤時間,干脆吃住在工地,全天在現場指導工人施工。四鄰八方的鄉親被常寧州的精神所感動,自發趕過來義務幫忙。經過五個多月的艱難施工,這座被損毀30余年的古橋,以典型的中國古式雙層石拱橋模樣,重現在世人眼前。常寧州提議將其正式命名“左氏橋”,以此表達對其初建者左宗棠開發西部所作貢獻的紀念。
“橋修好后,我發現老人的頭發白了許多??删耦^卻更足了?!?8歲的退休教師常敏社說。為了搜集整理以子午道為主的歷史,常寧州老人退休回到老家,就住在子午峪口的一個農家小院里,除了看書和外出走訪,幾乎不參與打牌、閑聊等休閑娛樂活動。常敏社說“他做學問的精神和文化保護的意識與干勁,像個虔誠的苦行僧,讓我這個教書先生也肅然起敬?!?/p>
“子午古棧道兩邊散落有大批人文自然景觀,對它們的保護和開發利用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領導重視。我是一位老文保工作者,不能因為退休離職,就忘記了這份本職責任?!背幹輳娬{,并補充說,“我現在在寫《秦嶺志》,已經寫了五本了,希望能給后人留下一些文史資料?!?/p>
常寧州老人總覺得時間不夠用,要做的事還很多:要在子午峪口修一座秦嶺牌坊,在環山路邊建一座紅軍英雄紀念碑。一個個滿載歷史的建設藍圖,成了老人的厚望。
(摘自《三秦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