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傳芝
“兄弟七八個,圍著柱子坐,只要一分開,衣服就扯破。”今天大蒜家族聚會,兄弟們看見我穿一件黑色的外衣,而且連內瓤都黑了,紛紛說我在“裝蒜”,要把我趕出去。其實,我黑蒜的“前世”也是大蒜,只不過那時我還沒有被“黑化”。人人都喜歡白凈的皮膚,我又為什么要變黑呢?這事說來話長,要從頭細細說。
我原本是個外來戶,祖籍在亞洲中西部。據史書記載,我是在2 000多年前的漢武帝時期,被出使西域的張騫帶回中國的。那時,人們稱我為“胡蒜”。“胡”字是進口產品的意思。冠名以“胡”字,示為外來物,比如胡蘿卜、胡瓜、胡豆等。漸漸地,我在華夏大地扎下了根,成了人們餐桌上的常客。生食,我的味道濃烈、辛辣、刺激,是人們飲食的調味劑,能夠激發人類的食欲;炒菜爆香時,我又可以散發出濃郁的焦香味,給其他食材去腥提香,以至于很多美味佳肴都少不了我的身影。
除了在餐桌上小露一手,我還有很高的醫用價值。印度醫學的創始人查拉克對我給予過極高的評價,“大蒜的實際價值比黃金還高。”傳統中醫學說我性溫、味辛辣,具有溫中健胃,消食理氣的功用。明代醫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關于我的記載:“蒜入太陽、陽明,其氣熏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濕,辟邪惡,消癰腫,化癥積肉食,此其功也。”現代科學研究發現:我體內含有一種叫作“大蒜素”的成分,可以殺菌,還可以降低人體中血脂、血糖、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并且對胃癌、肺癌、食管癌、結腸癌、直腸癌等有較好的預防作用。我還可以預防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民間有“只要三瓣蒜,痢疾好一半”的說法。
看見我有這么多好處,您現在是不是有吃掉我的沖動呢?愿望是美好的,但現實卻很殘酷。您見過有誰天天像嚼口香糖一樣吃大蒜嗎?沒有。沒人喜歡一張嘴就是滿口的大蒜味。并且,由于我過于辛辣,食用過多還會刺激腸胃,引起腹痛。
雖然一白能遮百丑。但我這白凈的樣貌卻唯獨遮掩不了一丑——我的這股味兒。而我體內的硫化物則是制造辛辣刺激氣味的幕后推手。研究表明:它可以促進人體腸道產生一種被稱為“蒜臭素”的物質,通過增強人體免疫能力,阻斷脂質過氧化形成及抗突變等多條途徑,消除腸里毒素,降低罹患腸道腫瘤的危險。硫化物雖然有這么好的功用,可惜味道不被人們喜歡,阻礙了我大展鴻圖。真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隨著食品科技的進步,人們開始想方設法地利用我們大蒜的營養功效,而避免蒜味給食用者帶來的不便。日本科研人員利用發酵原理,研究出一種“黑化”新技術。經過發酵處理后,我們的硬度變小,身段變得更加柔軟,易咀嚼。重要的是,人們食用后口中沒有了異味。
制作黑蒜,要先選擇飽滿充實、無破損、無傷痕的大蒜為原料。將我們分別裝到發酵盤里,整齊地擺好,不能疊壓,送到發酵間進行發酵。發酵大體經歷兩個過程:一是厭氧發酵過程。即隔絕氧氣,進行15天左右高溫度高濕度處理。這段日子我過得很是憋屈,又熱又悶,什么也干不了,只能激活體內酶素。第二階段為有氧發酵階段,該階段需要20~25天左右。由于沒有特別限制氧氣,也不會增加溫度和濕度,這段日子我過得比較舒心,可以盡情地釋放自我。
經過兩個階段的發酵,我的品質發生了明顯變化。部分蒜皮和蒜瓣分離,表皮變成褐色,蒜瓣變成黑色,水分散失大半,質量變輕,硬度降低,質地柔軟。更值得欣喜的是,我沒有了原來的辛辣味,有刺激味道的大蒜素已轉化成為無蒜臭、低刺激性的S-丙烯基麩氨基酸成分,口味變得酸甜,類似果脯,而且也不會對胃腸道造成刺激。我體內的大分子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分解為小分子果糖,由大分子變成小分子,更加適宜于胃腸道的吸收和利用。
不僅如此,經過發酵變為黑蒜后,我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是白蒜的2倍以上,能量值比白蒜高近20倍。同時,我含有的多酚、多肽、超氧化物岐化酶、微量元素、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數量較發酵前呈倍數增加。發酵后,經過徹底“黑化”的我功力大增,與原先那個“傻白辣”絕對不可同日而語。
作為保健食品,我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可以降低人體內血糖水平并增加血漿的胰島素水平,影響肝臟中糖原的合成,防治糖尿病;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改善亞健康體質。我體內的脂溶性揮發油能顯著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機能,有增強免疫系統的作用;可以清除人體有害自由基,我的抗氧化能力是白蒜的39倍,可有效抗衰老;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又不刺激胃腸道。
雖然我被“黑化”了,但我卻一躍成為紅人,成為人們喜愛的保健食物。每逢佳節探親訪友,我都會被送來送去,真不枉我們歷經那么多磨難。
我們外觀飽滿圓滑,鮮有氣泡,色澤均勻,略帶有烘干的烤色,并且香味非常好聞,入口綿甜,回味無窮。高品質的黑蒜可以直接入口食用,每日吃上3~5瓣,不僅養生,還可以調味。
除日常直接入口食用,您還可以將我們入湯食用。用黑蒜和瘦肉燉湯,慢火燉2~3小時,湯味鮮美,香味撲鼻,營養又美味。燉魚、煎肉、拌涼菜時,也可入放入兩瓣黑蒜。我們經過發酵后味道醇香,能夠極大地增加菜肴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