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慧
摘 要: 目前,我校日常考試采用的是任課教師命題的方式,存在考試不公平,無法反映教師真實教育水平和體現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現象。本文旨在通過對試題庫建設的研究,為今后我校考核方式的改革奠定基礎,最終實現教考分離。
關鍵詞: 試卷庫建設 試題庫建設 教考分離
1.我校考務工作現狀
目前我校出卷模式為:由任課教師在教學周第14周前提交同等質量的A、B卷并附答案和課程考核命題審核表,由教務處決定一套為期末考試卷,另一套作為補考試卷。命題要求為:試題需符合教學大綱要求,章節分配比例合理,如有平行班級不止一位教師擔任某門課程,相關任課教師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商定出一份試卷;試卷難度按照易20%、中60%、難20%的比例,使考試成績正態分布;考題在近兩年內同類考試中用過的題目不超過30%;A、B兩套試卷內容重復率不超過20%;評分標準設計科學合理,參考答案正確;閉卷考試題型不少于5種,開卷考試不少于3種。為進一步深化課程考試改革,規范考試管理,構建更為公平、公正的考試制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校決定開展試卷(題)庫建設工作。
2.試題庫建設的意義及存在的問題
試題庫建設是實現教考分離的基本前提,是促進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促使教師授課規范化、減輕教師負擔的重要手段,是評價學生掌握知識程度、提高學生學習自覺性的重要方法,是促進學習方式、考核方法轉變的重要途徑,是形成良好教風和學風、保證考試嚴肅性和公正性的有效措施。
試題庫建設存在的問題:第一,在建設試題庫要求不明確、不科學的情況下,教師積極申報建設,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充足論證,沒有接受正確指導,匆忙搭建出的試題庫質量參差不齊,無法滿足相關考試要求,造成投入大、效益低的現象。第二,試題庫自主性、靈活性、開放性、動態性、可持續性差,無法根據各門學科不同的考核要求智能組卷,試卷庫建設好后不能及時補充新試題、剔除不符合要求的試題。第三,試題質量堪憂,題量偏少,題庫結構不科學(考核內容分布、認知層次分布不合理等),無法進行合理的試測。第四,試題庫重復開發,無法達到資源共享[1]。
3.我校試卷(題)庫建設過程
試題庫是以一定教育測量理論為依據,按照一定規范編制、收集的有相當數量和較高質量、附有試題性能參數(屬性),并經過分類編碼便于檢索的有序存儲的試題集合[2]。它是以單個試題為基本構成單位,在各類考試前按照題目參數(屬性)進行人工組卷或題庫系統隨機抽取生成所需試卷。
試卷庫是按照規定的考核內容與目標要求編制、收集等值等量、難易度與能力層次相當的試題組好的多套平行試卷的集合,以供各類考試直接抽取使用。
3.1試卷庫的建設
我校試卷庫建設從2018年6月正式啟動,下發了《關于開展本科考核課程試卷(題)庫建設工作的通知》,指出試卷(題)庫建設目標、基本原則和標準,規定了試卷庫建設程序,確定了試卷庫建成的時間、使用方法及管理手段。
為確保試卷庫中多套試卷間的平衡,保證考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需規范試卷庫建設環節。
第一,各系院成立試題領導小組。對申請建設試卷庫的課程進行針對性評估,擬制課程目錄,提出具體建設及使用要求。
第二,制定課程命題大綱。根據不同專業不同課程的特點,緊扣教學大綱,編寫課程考試命題大綱或標準,對課程的考試性質、考核目標、試卷結構(題量、題型、難度等)、教材各章節的知識點、各部分內容的分數權重、各考核內容的認知能力目標、試題規范、評價標準等做出可操作性的規定。
第三,命題教師培訓及試卷編寫。試卷主要由承擔該課程的教師負責編寫,組織命題前,課程負責人需對命題小組成員從考核內容、形式、試卷編制細節等方面進行培訓。教師根據課程命題大綱編寫和收集試題,嚴格把握考查內容,遵循大綱中提出的認知層次,充分考慮考查內容覆蓋面及各部分內容所占分數權重,配置恰當的難中易題目比例。
第四,試卷審查校對。審查內容包括命題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試題的題量、分數權重、難度、認知層次是否符合課程命題大綱要求,答案是否表述準確、要點明晰、分值明確。審查流程是先由命題教師自我審查、交叉審查,再由課程負責人審查,最后聘請領域專家進行最終審查。
第五,試卷查重及更新。同一批次試卷編制以分章節形式分配給各位命題教師避免試題的重復。試卷使用后不能再次投入使用,命制新試卷時通過編制試題查重表檢查是否與試卷庫中的試卷題目重復。
3.2試題庫的建設
試卷庫建設為試題庫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以作為試題庫的過渡形式和有效補充。試題庫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無論是前期的命題教師及管理人員的培訓、試題征集、屬性標注及審核修改,還是后期的試題測驗、使用及更新、題庫維護及升級,對經費、設備、技術、人力投入的要求都比較高[3]。試卷庫建設從命題、審驗到試卷入庫,周期較短,人、物、財力投入較少,技術要求較低。我校初期建設好成熟的試卷庫,通過往年試卷篩選試題、收集往年試卷的得分數據、標注試題參數(屬性)、試題加工審校、補充征題等一系列改造利用,可以轉化為試題庫。
第一,題庫系統的選擇。系統應具備人性化、可拓展的試題管理功能;應實現無人值守的完全自動化的組卷模式,支持固定試卷、隨機試卷、抽題試卷,能按難易度抽題;應具有強大的考試報表功能,除學習成績、成績分析、考試分析、錯題分析等基礎報表外,還可存儲所有考試歷史記錄和歷次成績分析結果等。
第二,編制詳細的題庫建設標準。首先需明確試題參數(屬性),包括題型、分值、試題所屬章節及知識點、答案、認知層次(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各層次的比例設置合理)、難度值(指試題的難易程度,P=1-R/N(P代表試題難度,R為答對該題的人數,N為參加測驗的總人數),難度值因隨著每次測試而變化)[4]、區分度(對考生實際水平的區分程度)、評分標準、出題人、出題時間、審題人、審題時間等,其次需制定詳盡的建設機制、工作標準、操作規范,如《命題工作手冊》、《征題細則》、《試題(卷)審校規范》、《保密工作手冊》《試卷生成程序》等[5]。
第三,征題與審題。選擇合理的征題方式進行嚴格的培訓指導,制定科學的審題流程。征題方式:對現有試卷庫進行參數標注、加工改造,錄入到試題庫中;社會征題;任課教師選取合適素材并命制試題;已有資料中選題等。根據不同的審校者(命題教師、課程負責人、領域專家)的職責,對試題進行全方位的審校。
第四,試題測試與存儲。選擇符合學校課程情況的試題測量理論(如經典測量理論CTT、項目反應理論IRT等)進行試題的測試,根據規定的試題參數進行整理,存儲到數據庫中。
第五,試題庫的更新。試題應根據學科發展、教學內容及要求、考生水平的變化而不斷更新。
3.3教考分離的實踐
目前,我校日常考試基本采用的是任課教師命題的方式,存在考試不公平,無法反映教師的真實教育水平和體現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現象,如:學生平時不認真聽課,等著期末考前劃重點;教師上課隨意性較強,教學質量無法保證,教師在命題、閱卷過程中主觀性較大,缺乏相應的監督等[6]。試題庫的建設是實現教考分離有效途徑之一,將過去由任課教師一人承擔命題、閱卷、試卷分析的考核形式轉變為從試題(卷)庫中隨機抽取試題(卷)的方式。我校教考分離主要分為三階段,將從第一階段循序漸進、穩步地過渡到第三階段:第一階段,由承擔課程的教師命制不少于10套考試卷,考前由教學主管部門隨機抽取一套,有效避免教師考前劃重點、漏題等現象;第二階段,從試題庫中隨機抽取試題組卷;第三階段,采用網上閱卷系統進行閱卷,考試分析結果作為更新試題庫的重要依據。在實現教考分離的過程中,試題庫的作用發揮是否得當,關鍵在于以下幾點:第一,健全題庫建設制度,建立穩定的命題隊伍,加強教師業務培訓。第二,加強題庫動態維護,合理使用題庫試題。第三,嚴格審查、入庫過程,保證試題數量充裕和質量優越。
4.展望
目前,我校試題庫建設還處于初級階段,要以完善的建設機制為基礎,以師生的積極參與為依托,以深入的課程教學研究為根本,以大量高質量的試題為實力,以科學、規范化的管理為保證,為推動學校教學改革進程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袁東華.高校試題庫、試卷庫建設問題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3(4):77-78.
[2]郭光明.自學考試題庫建設與卷庫建設比較研究[J].教育與考試,2017(5):61-64.
[3]高升.對B類題庫建設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考試(研究版),2008(2):34-37.
[4]左浩.高校試題庫建設實踐與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1(26):106-107.
[5]教育部考試中心題庫工作小組.談教育考試國家題庫建設[J].中國考試(研究版),2008(4):53-56.
[6]王彩麗.現行教考分離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15):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