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倫 王力
摘 要: 本文簡要討論了傳統教師的角色,并指出超音段音位正成為英語語音教學的重點。通過分析教師一系列主要教學活動,總結在這種新的教學重點背景下,英語語音教師具有的不同角色,即課前是資源的提供者和課程設計者,課中是課堂的控制者和組織者,課后是評估者和課型的推動者。
關鍵詞: 超音段音位 英語語音教學 教師角色
一、引言
教師的角色一直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因素,通過確定教師在一堂課中的角色,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意圖和課堂任務,教師更好地確立教學目的和標準,同時雙方溝通均得到促進。雖然各門學科對教師角色的研究從未停止,然而在英語語音教學中,關于教師角色的探討還處于空白。筆者認為,作為英語教學中的傳統科目,關于英語語音教學諸多方面的研究都是必要的,尤其目前隨著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超音段音位正逐漸替代音段音位成為英語語音新的教學重點。因此,為了更有效地進行語音教學,關于超音段音位教學重點下英語語音教師角色的研究便具有相當的意義。
二、教師的角色
傳統理念將教師角色定義為“傳道,授業,解惑者”。許多學者曾對傳統教學方法中的教師角色做了深入的研究。Kottler和Zehm認為好教師必須具備完備的知識基礎、恰當的授課方法和其他相關技巧(2000:129)。Tony Wright(1987:142)在《教師與學習者的角色》一書中指出:教師主要扮演兩種角色,即創造學習環境與傳播知識;兩種角色分別體現出教師的管理和教學功能,相互補充,不可分割,并且總是在教學中被同時演繹。教育研究者Jere Brophy(1984:326)將高效率教師的特點總結為:能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機會,有效管理個人時間并組織課堂,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系統地監測學生并提供反饋。許多學者一致認為,教學和管理是教師最為重要的兩個角色,因此,教師應認真考慮具體的課堂任務,制訂計劃并組織活動;同時,教師應充分融入課堂并為學習者提供建議和反饋,而非課堂的解說員。Harmer(2001:89)通過對教師課前、課中、課后教學活動的歸類,將教師的角色歸結為:控制者、評估者、組織者、推動者、參與者和資源提供者。Harmer對教師的定義全面而深入,是本文研究超音段音位教學重點下的英語語音教師角色的主要理論依據。
三、英語語音中的超音段音位
一直以來,語音教學主要涉及兩大層次:音段音位和超音段音位。音段音位的教學主要關于音位、語素和詞的正音;而超音段音位指的是連續話語的重音、節奏和語調等內容。其中,音段音位教學一直是英語專業語音教學的重點。然而關于音段音位的正音只是研究語音的孤立形式,是靜態的,脫離了語言的實際使用。僵化的正音會導致學生養成不良習慣,通過機械累計單詞發音而獲得句子讀法,語音生硬,不自然,完全失去英語的韻味(張金生,辛獻云,劉云紅,1999:72-76)。
超音段音位的載體是連續話語,是在具體環境中使用的語言,是各個語音元素相互作用動態產生的結果。這些連續話語在使用中會顯示出各種韻律特征,如節奏、重音、語調等,這些韻律特征更能體現出英語語音的特點。學生通過改善超音段音位的發音,更能靈活自然地提高整體英語語音水平。從20世紀50年代起,隨著新的二語習得研究和教學方法的出現,英語語音教學方法不斷變化。教學者們發現,音段音位固然重要,超音段音位教學同樣不可忽略。音段音位是英語發音的基礎,在掌握了這個基礎后,英語語音教學應將更多時間和精力置于加強學生對節奏、重音、語調規律的掌握。通過培養學生對這些超音段音位特征的敏感性,幫助他們獲得更地道、流利、純正的發音。國內語音教學開始重視超音段音位,認為這是實現英語流利性和可理解性的重要方面(杜瑞清,姜亞軍,2001:37-41)。
四、超音段音位教學重點下的英語語音教師角色
傳統英語語音教學以音段音位為教學重點,大多數教師采取聽說法。聽說法是以聽說領先,通過反復模仿、朗讀、背誦等操練而著稱,訓練重點為聽辨和發音的能力(樂金馬,韓天霖,2006:16-21)。教師通過音標符號、舌位圖、視頻或真人示范等教學工具,向學生展示音素的正確發音,并通過各種“對癥”設計的練習指導學生反復操練并糾錯。因此,傳統音段音位教學重點下,英語語音教師的角色可以定義為資源提供者、控制者和評估者。
然而越來越多人發現,在語言交際中,完美的單詞發音遠不如語句重音、節奏和語調等超音段音位重要,語音教學的重點轉到超音段音位(許魯之,2004)。此時更多的語音教師傾向于在教學中使用交際教學法。更適用于教授超音段音位的交際教學法不但強調盡量簡化對發音規則的解釋和分析,同時注重將語音教學與交際互動相結合,英語語音課的目標定位不應僅是獲得正確的發音,還應是改進學生聽說能力的切入口。學生在聽說交際中練習較大的語言單位,例如短語和句子的重音、節奏、語調等語音能力。反過來,超音段音位語音能力的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能力,體現語言本身的功能。
這樣的教學方法為語音訓練的方式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課前,教師需要采集大量合適的訓練素材,并設計以交際為主的課堂練習和活動,因此,英語語音教師的角色為資源的提供者和課程設計者;課中,交際教學中容易出現的一個問題是學生交互的時間增多,教師的主導作用弱化,而部分學生由于情感因素和自學能力有限無法進行有效的語音訓練,此時如何控制課堂實施監測成為重點,因此,英語語音教師的角色為課堂的控制者和組織者;課后,語音教師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是評估。超音段音位因能較準確地反映語音的可理解度和清晰度,正成為客觀評定口音,可理解度和清晰度的指標,以及有效交際性的評估參數(田朝霞,金檀,2015:80-86)。然而如何通過傳統方法并結合計算機輔助等新型工具量化超音段音位,測試學生的語音表現仍是語音教學者需要解決和思考的一個問題。因此,課后英語語音教師的角色為評估者和課型的推動者。
五、結語
本文簡要回顧了部分關于教師角色的研究,并指出隨著教學不斷變革,超音段音位正代替音段音位成為英語語音教學新的重心,交際教學法亦成為語音教師青睞的教學方法。通過分析教師在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活動,得出結論:在超音段音位教學重點下,英語語音教師的主要角色是:課前為資源的提供者和課程設計者,課中為課堂的控制者和組織者,課后為評估者和課型的推動者。
參考文獻:
[1]Brophy, J.. Characteristic Behaviors of Effective Teachers[A]. In L. Ryan & J. M. Cooper(Eds.), Those Who Can, Teach[C].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84: 326.
[2]Har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 Essex: Longman, 2001:89.
[3]Kottler, J. A. & Zehm, S. J.. On Being a Teacher[M].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2000:129.
[4]Wright, T.. Roles of Teachers & Learner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142.
[5]杜瑞清,姜亞軍.近二十年“中國英語”研究評述[J].外語研究與教學,2001(1):37-41.
[6]樂金馬,韓天霖.外語語音教學的回顧與現狀—兼評JazzChants作為英語語音教學的段[J].外語界,2006(1):16-21.
[7]田朝霞,金檀.英語語音評估與測試實證研究—世界發展趨勢及對中國教學的啟示[J].中國外語,2015(3):80-86.
[8]許魯之.英語超切分音位及其語用功能[J].國外外語教學,2004(2).
[9]張金生,辛獻云,劉云紅.從孤立形式到連續話語—關于英語語音教學的思考[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6):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