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勒門
摘要:人的嗓子是世界上最神秘、最輝煌、最美妙的樂器,和其他樂器相比,它在語言、感情、音色等方面有著突出的優勢。人體發聲器官的構造和材料雖然基本一致,但從微觀角度看,人與人的發聲器官在形態和質量上千差萬別。音色就像每個人的指紋一樣是天生的、獨一無二的,世界上很難找出兩個歌唱家的聲音是完全一樣的。成功的歌唱家都具有共同的音色特征,可歸納為明亮、圓潤、集中、堅實、通暢。
關鍵詞:聲樂演唱;音色;獲得
豐富多彩的聲音層次,能表現出人類情感細微的變化。音色對于聲樂藝術,就像色彩對于美術一樣,而音樂是通過聲音的高低、強弱、長短、音色變化來完成的一種聽覺藝術。豐富的聲音色彩是詮釋作品的主要手段,在表達人物思想情感,刻畫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像畫家的調色板,音色越豐富,聲音的表現力就越強、越細膩、越準確。
一、歌唱中的音色掌握
一個人的音色既受先天條件的制約(如各發聲器官體積、形狀大小、長短、厚薄)而相對固定,也受后天學習訓練、歌唱技巧的逐步掌握而相對改變。首先心里要有一個科學的、正確的、自然的聲音概念,然后才會有正確的歌唱方法,最后才會獲得美妙的音色。你喜歡什么樣的聲音,你想要得到一種什么樣的音色,這很重要。在學習歌唱過程中,要用自己的嗓子唱自己的聲音,不要用自己的嗓子唱別人的聲音,不要盲目模仿別人的聲音。一味模仿,不但學不到別人的聲音,而且會丟掉自己最珍貴、最好聽的音色。有許多男生為獲得厚重的低音色彩,壓著喉嚨唱出不自然的胸聲,不但音色不好聽,而且長期這樣對嗓子損害嚴重。要充分了解自己究竟屬于哪種聲音類型、哪個聲部,生理條件、音域、換聲點等只能當作參考。有的人低音很好高音也能唱,有的人高音唱不好或暫時沒有高音,并不能說他就是中音,如西班牙的多明戈。
沈湘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獲得好的聲音,強調說:“你不是個大聲音,也沒有第一流的本錢,但你應該找到自己最好的音色。只要你有了好的音色就能站住腳。你花了那么大的氣力想把聲音唱大,其實也沒大多少,可能反倒小了。”其實找到了音質(音色),音量隨之而來。
二、音色與音量的關系
“質與量的關系就是這樣,你如果沒有音質,根本談不上音量,只有有了好的音質,音量才能從這里產生。只要你有好的音色,聲音本身就能傳遠,就感人。”沈湘從音量與音色的關系上強調音色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從心理上及時幫助學生調整追求聲音的目標。
要有正確的歌唱方法,有什么樣的發聲方法就產生什么樣的聲音音色。嗓子本身是人世間最美妙的樂器,就看你演奏技術高不高,熟不熟練。從總體來講,聲音色彩有明有暗,明暗結合以明為主;有真有假,真假混合以真為主;有虛有實,虛實相合以實為主;發聲位置有前有后,前后都有以前為主。好的歌唱家對自己的嗓音運用自如,在情感、情緒引領下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發出什么聲音,需要什么音色,隨心所欲。帕瓦羅蒂就非常了解自己的聲音,按照自己的聲音特點選擇曲目。他在歌唱生涯早期就認定,他的嗓音屬于抒情型,高音華麗、松弛,而低音并不渾厚。有些意大利歌劇角色令他避而遠之,如威爾第寫的《奧賽羅》。年輕時的帕瓦羅蒂就以非凡的成熟和冷靜,實事求是地判斷自己的聲音,為了保護好嗓音樂器,使藝術之樹長青,他不顧一些指揮家和朋友的勸說,決不唱不適合自己聲音的曲目,這是他邁向事業成功的第一步。
三、聲樂歌唱中音色的把握
音色木身就是一個很復雜的概念,它與音質有很大區別。音質是嗓音自然條件下出來的,而音色則是在此基礎上經過發聲訓的,音質為不可更改的基礎條件,音色卻能通過后天的訓練繼續發展。如前所述,不同的唱法和風格會造就不同的音色,個人認為,止確把握音色需從以下三方而來討論。
1.音色與音樂作品特性
一般來講,每個音樂作品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容和風格,這就要求演唱者在歌唱時要把握與之相匹配的“基木色調”。在歌唱過程中,音色是體現該曲質地的關鍵因素,例如,美聲唱法中戲曲和民歌的風格就體現在音樂差異的區別上。就是同一類型的音樂作品,也會要求有不同選擇的音色。例如東北民歌《鳥蘇里麻木》要求演唱者能體現出洪亮而渾厚,深沉而溫婉的音色和風格出來,相當于美聲中的次女高聲。而云南山歌《大河漲水沙浪沙》中,卻要求用歡快、明亮的音樂來突顯俏皮風格和}歡快場景,這個音色于花腔女高音相似。另外,樂曲作品中的結構特征也是依靠音色的細微變化來體現的,所以說,細微的音色變化不會因為曲子大小而調整,還要與音樂作品結構層次相配合,這樣才會有宏觀對比和 細微處理。
在歌唱藝術中,各種音色鑄就了不同的歌曲特質,也對每首歌曲不同的音樂結構進行了區分,當然也就會出現不同的演唱風格和方法。在歌唱藝術中,音色的靈活應用和把握是有不同要求的,歌唱要想把握好音樂處理,必須結合音樂作品的內涵及情感訴求,只有努力的把這些要素與背景融合,才能很好在歌唱藝術中把握好音色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