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晶
[摘要] 目的 探討慢性胃炎臨床治療中應用微生物檢測技術的效果。 方法 方便選擇該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實施胃黏膜活檢標本檢測,并給予糞便HP抗原檢測、唾液Hp IgG檢測及兩者聯合檢測,評估其檢測效果。 結果 3種檢測方法均具有較高的敏感度、特異度與準確度,聯合檢測的敏感度為97.5%,高于糞便HP抗原檢測或唾液Hp IgG檢測的92.5%和90.0%,但聯合檢測特異度低于單項檢測特異度。 結論 微生物檢測技術操作簡便,創傷小,標本容易獲取,具有較高的準確度和敏感度,可作為檢測慢性胃炎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 慢性胃炎;臨床治療;敏感度;微生物檢測;意義
[中圖分類號] R57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8)08(a)-0022-03
The Significance of Microbial Testing Technology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XI Jing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Liaocheng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 Liaocheng, Shandong Province, 25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 to apply the effect of microbiological detection technique in clinical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o perform biopsy specimens for gastric mucosa, and to provide fecal HP antigen detection, saliva Hp IgG detection, and the effect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three methods all had higher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accuracy. The combined detection sensitivity was 97.5%,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cal HP antigen detection or 92.5% and 90.0% of saliva Hp IgG detection, but the combined detection was specific. The degree was lower than the individual detection specificity. Conclusion The microbiological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simple and easy to operate, with less trauma, easy to obtain specimens, and has high accuracy and sensitivity. It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method to detect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Key words] Chronic gastritis; Clinical treatment; Sensitivity;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Significance
慢性胃炎屬于臨床常見疾病之一,具有較高發病率,十二指腸液反流、幽門螺桿菌感染、免疫因素等菌有可能導致胃黏膜發生炎性病變,從而引發慢性胃炎,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由于臨床治療慢性胃炎過程中,對幽門螺桿菌感染認識不足,治療的效果有限,很容易引發胃癌、胃神經功能癥以及消化性潰瘍等并發癥發生,影響患者恢復[1]。隨著近年來微生物檢測技術在臨床治療中應用的不斷廣泛,為慢性胃炎等疾病的診斷提供了重要指導。因此,該文方便選取了2015年5月—2017年5月該院收治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對其臨床治療中微生物檢測技術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共納入病例80例,均為方便選取在該院就診的慢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胃炎診斷標準。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39例;患者年齡為12~77歲,平均年齡(49.8±5.7)歲。該次研究均經過患者同意及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該研究所有患者均給予胃粘膜活檢標本檢測,切取患者的胃黏膜組織,對其進行病理學檢查和快速尿素酶實驗,以判斷患者是否存在Hp感染。給予患者糞便HP抗原檢測、唾液Hp IgG檢測及兩者聯合檢測。采集患者當天新鮮糞便進行糞便HP抗原檢測,采用非刺激法進行唾液抗Hp IgG檢測,采集唾液2~3 mL,采集完成后及早對標本進行檢測,嚴格按照各項目檢測要求進行檢測操作。
1.3 療效評定標準
以胃粘膜活檢標本檢測結果作為金標準,對唾液Hp IgG檢測、糞便HP抗原檢測以及聯合檢測的敏感度、準確度和特異度進行分析。
1.4 統計方法
將該研究所收集數據納入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從表1統計結果可以看出,糞便HP抗原檢測的準確度為95.0%,敏感度與特異度分別為92.5%和90.0%,唾液Hp IgG檢測準確度為92.5%,特異度為87.5%,敏感度為90.0%。聯合檢測的敏感度為97.5%,明顯高于單獨糞便HP抗原檢測或唾液Hp IgG檢測(P<0.05),但聯合檢測的特異度相對低于單項檢測。
3 討論
慢性胃炎是指各類病因共同影響導致的不同種慢性胃黏膜炎性病變,屬于臨床多發病,在不同種胃病中,慢性胃炎發病率居于首位。由于微生物檢驗技術逐漸廣泛的應用,臨床對這一疾病有了更多的認識。免疫因素、刺激性食物和藥物、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十二指腸液的反流都是導致慢性胃炎的病因。早期臨床對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因素缺乏足夠重視。有學者最早發現慢性胃炎患者胃竇粘液層接近上皮細胞表面有大量幽門螺旋桿菌存在,其陽性率在50%~80%之間,有報道顯示這一病菌在正常胃黏膜中少見[2]。只要有這一病菌存在的位置都能夠發現胃黏膜炎細胞浸潤,同時炎癥程度與細菌數量表現為正相關關系。
慢性胃炎臨床主要表現為上腹痛、嘔吐、反酸、腹瀉等癥狀,會給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極大影響。隨著人們生活方式轉變,慢性胃炎發病率也具有逐年上升趨勢。對于慢性胃炎臨床常用藥物治療和對癥治療,可通過胃液分析、胃鏡和活組織檢查、胃腸X線鋇餐檢測等方法對慢性胃炎進行診斷。由于慢性胃炎的臨床癥狀不具有特異性,X線檢查只能對其他胃部疾病進行排除,所以主要應用胃黏膜活檢和胃鏡檢查等確診病情[3]。隨著微生物檢測技術的不斷進步,該技術在慢性胃炎臨床治療中的作用也更加凸顯。
微生物具有體積小、結構簡單、肉眼不可見等特性,通常需要在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下才能看見。微生物檢驗技術就是通過利用超速離心、光學顯微鏡、組織培養等技術對微生物的存在狀況進行分析。有學者發現慢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情況,這些學者通過研究發現,在慢性胃炎患者胃竇粘液層內,有較多的幽門螺旋桿菌存在,并提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十二指腸疾病具有較大關系[4]。
隨著人們對微生物了解的不斷深入,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致慢性胃炎等疾病也更加關注。幽門螺旋桿菌屬于一類細菌,特點主要包括單極、多鞭毛、末端鈍圓、螺旋形彎曲,寬在0.5~1.0 μm,長在2.5~4.0 μm,革蘭染色顯示為陰性,具備動力,在胃黏膜上皮細胞表面一般表現為弧形或典型的螺旋狀,在固體培養基上生長時,不僅能夠發現典型的形態,還能夠表現為桿狀或圓球狀。電子顯微鏡下,菌體的一端可伸出2~6條帶鞘的鞭毛,在分裂時,兩端都能夠發現鞭毛,鞭毛的粗約為30 nm,長度大概是菌體的1~1.5倍。有時在鞭毛的頂端能夠發現一球狀物,實質是鞘的延伸物。每一鞭毛根部都能夠發現一個圓球狀根基伸入菌體頂端細胞壁內側,在其內側還能夠發現一個電子密度降低區域。鞭毛在運動中主要發揮推進器的作用,在定居過程中主要發揮拋錨的作用。幽門螺旋桿菌進入胃后,借助菌體一側的鞭毛提供動力穿過黏液層。
有研究報道,在粘稠環境下,幽門螺旋桿菌具有較強的運動能力,在到達上皮表面后,幽門螺旋桿菌通過粘附素能夠與上皮細胞牢牢地連接在一起,防止被胃排空[5]。同時,幽門螺旋桿菌還可以分泌過氧化氫酶和過氧化物歧化酶,使其能夠不被中性粒細胞所殺傷[6]。正常情況下,胃壁具有較為完善的自我保護機制,但是該機制無法阻止幽門螺旋桿菌侵入,所以幽門螺旋桿菌侵入后,很容易導致慢性胃炎等疾病發生。據有關資料報道,通過口口、糞口以及親密接觸等途徑,均有可能導致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具有較強的家族傳染特性。早期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往往無明顯臨床癥狀,有一定的潛伏期,幽門螺旋桿菌會在患者體內大量繁殖,從而損害胃黏膜,引發胃酸分泌異常等情況[7-8]。所以,由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具有隱蔽性和感染途徑廣等特性,在臨床治療中應用傳統胃鏡檢查方法進行檢測,難以對患者的感染情況進行準確判斷,且會增加患者感染風險。微生物檢驗技術具有操作簡便、非侵入性等優勢,能夠在臨床檢驗中獲得更為準確可靠的檢測結果,能夠為臨床診治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該次研究結果與段玉東等[4,9]研究結果一致,準確度和敏感度為準95.0%~92.5%之間。該研究中,通過對該院收治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實施胃黏膜活檢、唾液Hp IgG檢測以及糞便HP抗原檢測,檢測結果顯示,聯合檢測的敏感度為97.5%,準確度為92.5%。糞便HP抗原檢測的準確度和敏感度為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