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莎莎
摘要:賞識鼓勵是每一位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必要手段,這種教育方式蘊藏著一股使不完的力量,是流淌不盡的源泉,是滋潤萬物的陽光雨露。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孩子進行賞識鼓勵有利于激發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上進心,增強他們的身心愉悅感和滿足感。孩子們受到賞識,就會逐漸地向著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從而達到了賞識鼓勵的目的。
關鍵詞:賞識鼓勵;班主任管理;尋找長處;開朗自信
在近十三年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當學生犯錯誤時,不分場合、不計方式地挑出其毛病、找出其缺點只會適得其反。這種毫無創意地采用責備、訓斥、命令、強迫等令學生反感、收效甚微、陳舊的教育方法,只會使學生喪失自信,心態進一步變得更自卑、更膽怯。心理學告訴我們:人人都需要贊賞,如同人人都需要吃飯一樣。贊賞屬于精神食糧,屬于滿足,人性中最深切的素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我們把批評缺點改為尋找優點,以發現閃光點為突破口,來打造學生自信、自尊、自愛的基石。卡耐基說:“使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贊美和鼓勵。”因此,我在擔任班主任時注重賞識鼓勵,培養學生自信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
六一班是我從一年級一手帶上來的。六年中,班里的每一位學生,能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正確地認識自己。六年來,學生們都是陽光的,積極向上的。
五年級下學期,從河南轉來了一名學生李某某。通過幾次單元小測試,我發現他語文基礎知識薄弱,學習習慣較差,要找他的缺點批評他,毫不費力就能找很多條,老師的直覺告訴我,這樣做只能打擊他的自信心,強化他的自卑感。和他媽媽接觸后了解到,他在自己不長的人生路上,經受的批評打擊是足夠的,也可以說是過剩的。他不缺少批評,缺少的是鼓勵,缺少的是肯定,缺少的是別人幫他找到長處,使他的自信心有個落腳的地方,有個根據地。經過平時細心觀察,我發現他愛幫助人、愛勞動、愛思考。于是,我要李某某找自己的長處。我說:“每個人都有缺點,有錯誤,不告訴我可以,我不問;但你有長處,有優點不告訴我,我就不高興了。”剛開始時,他很誠懇地對我說:“老師,我真的沒有什么長處啊!”我讓班上的小干部幫他找長處,且經常和他媽媽聯系,建議家長每天肯定他的小表現。過了一段時間,他來找我了。我問:“自己的長處找到了嗎,是什么長處呀?”他很緊張,臉漲得通紅,極不好意思地說:“在媽媽和同學們的幫助下,我發現自己助人為樂,愛勞動。”我馬上肯定他,說:“這就是了不起的長處。樂于助人,今后你人緣一定很好,大家都會喜歡你;愛勞動,說明你不怕臟不怕累,把這當樂趣,你一定會成為班上的陽光少年。”大隊部要求評選陽光少年時,他平時愛勞動的表現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認可,李某某的照片被貼在陽光少年的光榮榜上。
他高興極了,之后更愿意為班級做好事。每次班上的大掃除,干得最起勁的就是他,學習也逐漸認真。過了一段時間,他悄悄地對我說:“我的作業可不抄別人,而憑自己的力量完成了。”他已學會獨立寫作文,做數學題,背英語單詞。他的自信心,植根于長處的土壤里,一點點地生長起來。老師的賞識和指導,同學們的肯定,讓他逐漸變得陽光開朗自信了。最后一次六年級的期末調考,他的語文、數學、英語都在80分以上。
巴特爾指出:“愛和信任是一種神奇的力量。教師載有愛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僅僅投向學生的一瞥,幼小的心靈也會感光顯影,映出美麗的圖象……”就在學生產生自卑心理,對學習沒有信心時,教師要相信每位學生身上都存在閃光點,要看到他們的長處,哪怕是細微的優點。課文讀錯了,詞語寫錯了,教師先表揚他不怕錯的精神,再對他說:“下次還點你,老師相信你能成功。”在“下次”之前,教師為他創造成功的條件,那么,相信他的“下次”總會有進步的。鼓勵的話語有:“我相信你做得到的”、“我對你有信心”、“這個雖然還沒完成,但是我相信你會完成它”……當學生站起來不能流利地回答問題時,教師投去一個期待的目光,說一句鼓勵的話語,幫助他成功一次,久而久之,他在課堂上發言的水平會提高,學習能力會變強。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給學生送去鼓勵,在每位學生的心底里種下一顆自信的種子,促使他們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有關實驗表明,年級越高,年齡越大,受到批評訓斥后,學習效果就越差,甚至產生逆反心理。
作為班主任,在那些學習暫時困難的學生面前,要找到學生的閃光面,找到學生的長處,鼓勵他,賞識他,使其更加自信,健康成長。愛你的學生,就賞識他(她)吧!
參考文獻:
[1]崔建層.賞識教育的魅力[N].門峽日報,2005-6-24.
[2]金曉華.淺談賞識教育[J].邵陽師專學報。2003,3.P89.
[3]賀樂凡主編.中小學教育管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P194-195.
[4]周弘.賞識你的孩子(全新版)[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5]王群.試論賞識教育[J].教育藝術,2004 (8).
[6]韓麗萍.賞識教育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教育新論.2009,11.P26.
[7]李海英.賞識教育之我見[J].教育教學論壇.2011,12. P79.
[8]蘭利.賞識教育的功能及實施方法[J].西華大學學報. 2006,2.P64-65.
[9]賴永健.“賞識教育”的認識與實踐[J].西部教育研究. 2010,12 第10卷第4期.P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