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春
摘要:民行控申部門案件對公益訴訟案件線索審查的側重點及公益訴訟案件辦理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關鍵詞:控申部門;民行部門;公益訴訟
控告申訴、民事行政檢察部門均為檢察機關內設職能部門,二者既有分工也有合作,下面從控申、民行部門的職能探討公益訴訟案件線索獲取、審查、辦理等相關問題,如有不當之處,懇請批評指正。
一、線索的獲取途徑與審查的側重點
1.宣傳是控申與民行部門獲取公益訴訟案件線索的共同途徑,控申部門與民行部門獲取案件線索來源的共同途徑就是進行宣傳,;兩部門可通過聯合或單獨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等時機深入團場、企業、社區、連隊,通過拉橫幅、擺展板、設立咨詢臺等方式向群眾宣講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職能,讓公益訴訟理念深入千家萬戶、根植于群眾心中,獲得群眾支持,以此途徑獲得案源。
2.控申部門獲取案件線索的途徑:首先12309檢察服務熱線及控以其為基礎搭建的相關平臺,更有利于控申部門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及更方便群眾舉報,目前帶有攝像、錄像的各種移動設備便于群眾在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時隨手拍攝并即時上傳至相關舉報平臺,其次駐基層檢察室的設立讓控申部門觸角延伸至百姓日常的生產生活中,與群眾的距離更近了,更有利于及時、準確的獲得相關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最后控申部門可出臺公益訴訟線索舉報獎勵辦法,給予舉報人一定的獎勵,激發群眾的舉報熱情,以更快捷高效的獲得舉報線索。
3.民行部門獲取案件線索的途徑:首先是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如在開展民事行政案件監督過程中發現的線索。其次是本院其他部門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發現的案件線索,這里不包括控申部門,主要是偵查監督部門及公訴部門在履行職責過程中發現的案件線索。再次筆者認為民行部門可從各種媒體報道中獲取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最后是上級院交辦的案件線索。
二、控申部門對共公益訴訟案件線索審查的重點
筆者認為控申部門一股腦的把公益訴訟案件線索移送給民行部門的做法是不對的,應對相關線索進行初步評估審查,控申部門在職務犯罪偵查部門轉隸前有一項重要的工作職能,就是舉報線索的初核,控申部門應充分發揮舉報初核的經驗優勢,有所側重的分析公益訴訟案件線索,快速評估其價值,進而提高民行部門公益訴訟案件線索成案率及辦案效率。
筆者認為控申部門應從如下幾個方面有重點的審查
1.管轄權,是否屬于“本院”管轄,是如何處置線索的第一步,屬于本院管轄,則可進入下面的流程對線索進行有側重點的審查,如不屬于本院管轄則應根據管轄的相關規定,將線索移送至有管轄權的檢察機關進行審查辦理。
2.線索的真實性,真實,是線索有價值的第一要素,控申部門是檢察機關的窗口單位與群眾接觸較多,檢察室的設立使控申部門的觸角進一步延伸,工作到位的控申部門可以很快判斷一個線索的真實性。
3.線索的價值,從辦案的角度講,舉報線索都是有價值的,筆者應從這幾方面審查線索的價值,首先審查線索的來源,來源包括宣傳過程中群眾舉報、隨手拍即時傳等通過相關平臺舉報至12309檢察服務中心等等,來源最有價值的為視頻、圖片記錄配合文字的舉報線索。
其次審查線索的完整性,包括對舉報內容的表述完整,違法行為的描述完整,有無完整的音視頻記錄等等。最后審查線索中違法行為的危害程度,違法行為危害越大則線索價值越大,這一步對于沒有視頻、圖片資料等佐證的判斷起來難度較大,可通過周邊調查了解的方式作進一步核實。
4.緊迫性,線索較多的控申部門,在審查線索過程中要注重線索的緊迫性,對線索按照侵害對象如名勝古跡、群眾的飲用水安全等方面,不法行為的嚴重程度如對名勝古跡的破壞、對水源地的重度污染等等進行測評,對于危害特別嚴重的,應從快分流,民行檢察部門也應快速辦理。
三、民行部門審查的側重點
線索被控申部門有側重的審查后,一般情況下線索的真實性無需充分審查,民行部門主要審查主體資格進而選擇應適用的法律等如屬于行政公益訴訟案件則應側重審查行政部門的行為是否可能成為系統性的行為,并將相關線索上報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部門。
1.確定主體,找準目標,一個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行為的作出,可能實施者并不具有相應的行政訴訟或者民事訴訟的被告人的資格,這樣就要認真審查,依據行政機關職責、民事主體資格等找準目標,找到那個或者那群有資格的部門、單位或者人,這是線索能否成案的比較關鍵的一步,找不準目標,職責和法律責任都沒搞清楚,無異于緣木求魚。
2.確定行為性質,此民行部門應側重審查線索中的行為的性質是什么,是行政部門不依法行政、怠于履行職責導致國家利益受損還是相關民事主體作出的行為損害了公共利益,認定行為的性質決定了公益訴訟相關法律法規的適用。
3.確定適用法律,民行部門審查線索過程中,要能夠根據案件線索的類型,初步確定適用什么法律,是《環境保護法》還是《水法》等等,在審查線索的過程中就要有個初步的框架,后面可以根據案件線索做進一步調整,但是一開始就要有個大方向,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審查,事倍功半。
四、民行部門辦理公益訴訟案件的幾點體會
1.加強與當地黨委及政府的溝通協調獲得他們的支持很重要,公益訴訟案件尤其是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是和政府機關打交道的,事先缺乏與本地政府及黨委溝通,獲得他們的重視與支持,在案件辦理的過程中很難取得好的成效,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權利是比較有限的,只有檢察建議及訴訟,與本地政府及黨委缺乏溝通僅憑一腔熱血靠法律辦事,無法取得應有的監督效果,因此各級領導的重視是很重要的,應自上而下的逐級有黨委、政府向下推動。
2.隊伍建設需加強,人員的素質亟待提升,這個素質包括方方面面的素質,特別是法律素養的提高迫在眉睫,對法律的理解的深度有時候可以直接決定案件能否成案,需要加強民行隊伍建設,通過自學與培訓結合的方式加強隊伍建設,提升人員素質。
3.檢察機關履行公益訴訟職能任重而道遠。公益訴訟履職過程中面臨這諸多問題,如線索的收集,公共利益內涵及外延的把握、地方保護主義等等,需要檢察機關客服重重困難,時刻以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為信念,克服困難,勇擔重任,讓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深入人心,讓司法正能量彰顯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