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
為什么人民幣下跌是可控的,首先人民幣匯率兌美元有漲有跌,大幅震蕩,不讓人民幣空頭有機可趁。
其次,為了保持除美國之外的進出口穩定,人民幣匯率指數CFETS保持平穩。6月15號,CFETS指數97.88,去年7月31日,是92.75,今年7月27日,是92.75。一年時間上下震蕩,人民幣匯率指數總體保持平穩。
人民幣CEFTS指數保持平穩,意味著人民幣兌大多數貨幣保持平穩,如果進出口不用美元,而是用歐元、日元或者本國貨幣,對貿易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這跟中美貿易戰,中國加強跟其他國家的貿易關系,是能夠對應的。考慮到國際貿易主要用美元,人民幣兌美元下降,對出口總體來說有利。
第三,人民幣離岸市場香港,最重要的人民幣隔夜拆借利率和三個月拆借利率保持穩定,沒有大幅飆升,說明我們對人民幣兌美元下行,樂觀其成。
6月29日,人民幣隔夜拆借利率是2.17767,三個月拆借利率是4.492。5月30日,人民幣隔夜拆借利率是3.18038,三個月拆借利率是4.63233。有什么變化嗎?沒有。央行沒有因為人民幣匯率下行而驚慌,采取可怕的高息手段,從利息來看,對人民幣匯率下跌心態平和。
是讓人民幣貶值,還是保護外匯儲備?毫無疑問,外匯儲備更重要。一個國家經濟效率高,外匯儲備多,就是打貿易戰,也能立于不敗之地。為了表面的匯率光鮮大幅消耗外儲,是愚蠢的。
“在匯率穩定、外匯儲備、國家信用三者中,匯率是最不值得保的東西,不要用極高的代價保最不值得保的東西。”匯率下跌,更是為了應對美聯儲加息周期,全球新興市場貨幣下挫。今年7月,印度盧比連續第六個月貶值,這是印度16年來最長的一次下跌。印度盧比在亞洲同行中表現最差,貶值超過7 %,7月20日,印度盧比更是跌至69.1263的歷史低點。
貿易摩擦也有好處,中國加快開放,引入外資量在增加。有一段時間,四鄰不和。而現在,不再對日資、韓資惡語相向,青島等城市,正在摩拳擦掌,大規模引入德資、日資等。
6月,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2018世界投資報告》,2017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為1.43萬億美元,同比下降23%,罕見的連續兩年下滑。
中國大規模利用外資,數據挺漂亮:2017年,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136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18年上半年,實際利用外資4462.9億元人民幣,繼續高增長。
為了對沖貿易中國加大引入外資的力度,如寶馬與長城汽車聯手,BP等石油巨頭在中國增加1000個加油站。最大的問題在于資源錯配,民企信心低迷。不管是出口企業還是進口企業,多數覺得實體難做,轉型非常艱難,人工環保壓力大,印染、造紙、粗鋼等價格上漲,高端制造可望不可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