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袁,北京順義科技創新集團有限公司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下,國企的轉型發展面臨著內外雙重壓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必須做好成本管理工作,確保資金的流暢運轉,進而保證企業的健康發展。某國企下屬物業公司負責開發區園區物業管理服務工作,在改革發展過程中,通過引進戰略成本管理思想,使成本管理成效得到顯著改觀。應對戰略成本管理思想進行深入研究,促進其在國企成本管理中的應用推廣。
戰略成本管理的內涵是根據企業發展狀況,運用戰略成本管理思想,建立成本管理框架,使成本管理緊密圍繞企業發展戰略,為企業資金的流暢運轉提供保障。成本源流管理是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的核心內容,具體包括時間源流管理、空間源流管理和業務源流管理。企業決策者和成本管理人員以三大源流管理作為成本管理的基準點,圍繞企業戰略目標制定成本管理計劃,將企業信息流、資金流和業務流加以整合,實現對成本的有效管控。在國企發展過程中,必須找準成本管理的立足點,合理制定成本管理目標和具體實施計劃[1]。
從企業發展規律來看,達到一定階段后,企業要根據實際發展狀況,制定多元化戰略管理措施,以滿足企業業務擴展、擴容的需要。企業戰略管理措施的制定必須與戰略管理屬性相互適應,在管理措施的執行過程中,會對企業成本管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也可能引發成本反向變動,給企業帶來一定的資金運行風險。因此,企業戰略管理應與成本管理相互結合,在制定戰略管理措施時,充分考慮與成本管理可能產生的矛盾沖突,對其進行及時調節。如果要改變成本管理內容,應充分考慮新管理制度的可實施性,確保成本可控,從而為企業的戰略發展提供支持[2]。
人是企業管理中最活躍的因素,同時也是戰略成本管理的實施主體。在企業成本管理活動中,如何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對成本管理成效有關鍵性影響。此外、人力資源配置、人員工資等也是成本管理的主要內容,只有樹立人本管理理念,才能幫助企業實現戰略成本管理目標。在此方面,應同時建立人員激勵制度和監督制度,強化人員的成本控制意識,使其出動發揮降低成本的作用,積極提出成本控制管理問題的解決辦法。
在國企發展過程中,成本變動現象客觀存在,引發成本變動的因素即成本動因。成本動因分析是預防性成本管理實施的前提,對成本控制成效有直接影響。總體來看,成本動因主要來自兩個方面:(1)結構性動因,包括企業業務范圍、企業規模、廠址、關鍵經營管理技術等,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企業經濟結構的基礎,是企業改革發展的核心內容。通過對其進行合理的安排和設置,可以幫助企業獲得行業競爭優勢,降低成本控制風險;(2)執行性動因,具體是指在業務執行過程中,與生產和管理成效有關的驅動因素,包括員工凝聚力、工作效率、成本管理參與度等。只有對結構性動因和執行性動因帶來的成本變化進行全面的分析預測,提前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才能實現企業戰略成本管理目標。
企業的戰略定位需要以市場為導向,圍繞企業發展目標,制定總體戰略、競爭戰略和具體實施策略。根據企業戰略成本管理思想的指導,成本管理只有與戰略定位相互適應、緊密結合,才能促使企業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降低成本浪費,從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企業發展戰略分為長期性戰略目標和階段性戰略目標,其中階段性戰略目標是將總體戰略目標按時間進行分解,通過在預期時間內,實現具體的分項目標,確保總體戰略目標能夠實現。成本管理應與之對應,及時分析每個階段的成本控制效果,找出成本超預算的原因,不斷改進成本管理方法,為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支持。
企業內部控制管理與成本控制密切相關,內部控制管理涉及到人力資源、行政、財務和成本管理等各個方面,對成本管理中的人力資源配置、物資消耗、人員工資、庫房管理等關鍵控制點都有重要的監督作用。通過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成本管理效率,確保成本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實。在此基礎上,實施規范化的人才聘用和考核制度,適當增加激勵措施,將成本管理成效與員工薪酬掛鉤,可以發揮員工的主動性,加強內部控制力度,從而提高成本管理成效。
價值鏈分析是戰略成本管理的主要內容之一,通過對價值鏈進行科學分析,可以幫助企業管理者做出科學決策,發揮價值鏈優勢,消除不增長、負增長價值鏈,從而實現成本效益最大化。價值鏈分析應從三方面著手:(1)對自身產品或服務進行分析,合理分配資源投入;(2)對競爭對手的價值鏈進行分析,對比成本投入和獲得價值,合理評估自身發展的優劣勢;(3)對行業和市場價值鏈進行分析,為并購供貨商等縱向發展決策提供依據。
綜上所述,戰略成本管理思想在國企改革發展中的應用可以幫助企業及時了解成本變化動因,從而制定有效的調控策略。通過戰略定位、內部控制、價值鏈分析等手段的共同應用,確保成本管理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目標,幫助企業實現成本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許秀娟. 基于價值鏈的戰略成本管理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2013.
[2]凌靜云,苑潔.戰略成本管理基本思想與國企發展中的運用[J].東方企業文化,2011(0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