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 佳
(楚雄師范學院,云南楚雄675000)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僅僅是資產、技術,更多的是企業的資源,在未來,數據資源將成為企業的核心資產,數據資源將為企業提供更準確的資產管理模式、預算預測分析,這些都將影響企業的管理效益。為適應數據時代的變遷,企業需要在數據的收集、整理、儲存、分析和應用上加強探索創新,進一步挖掘數據價值,為企業的決策者提供更準確的決策依據。
大數據時代,意味著數據量大、數據類型繁雜、數據價值密度低,企業需要從海量的數據中尋找有用的信息,不僅要求企業的數據分析系統能全時段收集、整理、儲存數據,也要求其能實時處理海量的數據并從中挖掘出有利于企業決策的信息。除此之外,海量的數據也意味著大量的虛假數據,斯坦福大學特來沃爾·哈斯蒂教授指出,“大數據”的理論是“在稻草堆里找一根針”,這些數據的識別對于企業的數據分析系統、數據分析人員來說,都是巨大的挑戰,不能準確篩選和識別數據,帶來的將是“大數據災難”。數據的“提純”,要求企業在人力、財力、物力各方面都進行大量的投入,否則,企業將難以獲得有價值的信息,難以獲得核心競爭力。
大數據時代,意味著數據不僅僅是結構化數據,大量的非結構化信息存在于視頻、圖片等數據源中,這些數據的提取、轉換、整理、分析,對于傳統的數據分析系統來說,需要進行顛覆性的系統更新升級。除此之外,大數據時代,意味著企業可以從非結構化數據中獲取更多的信息,提供更準確的決策依據。但非結構化數據的價值,需要進行大量的、深層次的挖掘,例如,一段十幾分鐘的視頻資料,有用的數據也許就幾秒鐘,這就需要企業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進行深層次的數據發現、數據挖掘、數據利用。
大數據時代,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已經不在適用,企業需要創新財務管理模式。企業要建立全新的財務管理模式,不僅需要從內部獲取、整理、分析數據,更多的是從外部獲取、整理、分析動態更新的數據,利用大量的數據資料,對企業業務流程、方案分析和經營過程等方面做出決策。例如,農夫山泉,自稱“大自然的搬運工”,有十多個水源,為降低搬運成本,開發了新的大數據軟件,可以實時分析高速公路收費、天氣、道路等級、配送中心的輻射半徑和季節性變化等數據,精準管控物流成本,從而大大降低了成本費用,新型的大數據財務管理模式,為農夫山泉實現了30%-40%的年增長率。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為企業找到最佳的資源配置方案,降低成本、節約資源、提高經營的效率,為企業的管理層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大數據時代,意味著財務管理人員需要面臨大量的內部和外部數據,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財務專業知識,又要有完備的數據分析決策能力,這迫使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在面對繁雜的成本核算、預算制定、資金收支和財務監督等日常工作外,還需要利用大量的業余時間參加培訓學習新知識、開闊新視野,提升自己的數據分析決策能力,適應大數據時代的工作方式,這對于企業的財務人員提出了巨大的挑戰。除此之外,海量的來源于各行各業的、繁雜的、實時變化的數據,對于財務工作人員在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也將是極大挑戰。
大數據時代,意味著數據的來源渠道多樣化、處理環節、業務流程復雜化,這與傳統的數據網絡實名注冊監控的管理模式不同,數據的泄露、剽竊不容易及時發現,IMA負責研究部門的副總裁指出: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大數據技術為財務信息的安全性提出了越來越嚴峻的挑戰。此外,數據的提供者,在提供數據服務的同時,往往也獲得了企業的關鍵數據,所以,對于企業海量數據流的收集、存儲、分析等過程而言,數據泄密將是大數據時代財務人員面臨的巨大風險。
大數據時代,需要重新定位企業財務管理角色,以大數據為基礎,進行全面預算管理、資金集中管理等,提高企業經營的效率效果,例如,萬達集團,其將眾多的業務項目費用數據存儲在成本系統中,將費用細化超過250項,每季度編制支出計劃時,總計約有500行、36列的成本科目,矩陣式方陣包含1.8萬個單元格,各級科目成本總數被分解到各月的列中,不僅如此,萬達還羅列了進度節點和付款比例表,并規定需將計劃和實際進行對比,并納入管理者的績效考核。時至今日,萬達在承接一個項目之前,其土地成本、規劃費用、設計費用、建設費用和租金等成本,都可以提取準確預算,并且誤差在萬元以內。此外,大數據時代,要求企業的高級財務管理重新定位自身角色,能夠熟練運用大數據分析手段對企業的資金流、風險管控、資源配置等進行深度剖析,進而做出決策建議,優化企業的資源配置,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大數據時代,企業的財務管理責任不再只限于財務人員,企業內部所有的部門和工作人員都與數據的提取、收集、整理息息相關,財務管理的分析已經大大超越了以前的資金管理、成本控制的范圍。財務管理制度的設計已經將財務管理、成本控制、業務經營、項目管理、預算體系等融為一體,并將所管理內容數據化、模塊化。從財務分析與決策的信息類型來看,除了財務會計信息外,更多的信息來源于行業發展信息、資本市場信息、貨幣市場信息、企業內部的戰略規劃信息、日常經營、成本質量技術研發、客戶與供應商的信息、人力資本等各種信息。
在大數據時代,企業獲得這些決策信息的成本更低、速度更快、針對性更強,企業的內部,尤其是大型集團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和業務單元,因長期獨立運作而形成的“信息孤島”將被打破,實現財務與業務信息一體化。大數據時代,如果數據在企業內部不能互聯互通、無法整合,將影響企業的統一管理與數據價值挖掘。因此,為將企業的財務與業務一體化,必然打破傳統財務管理邊界。
大數據時代,企業的數據來源越來越廣泛,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越來越清晰,可以從多方面了解企業的運作狀況和面臨的風險,及時評價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同時,海量的數據,可以幫助企業預測當期經營的危機,為企業日常經營面臨的困境提供準確的解決方案。以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為例,若能提前建立大數據分析預警系統,及時對金融行業的系統性風險和宏觀壓力進行測試,同時,雷曼兄弟等財團能預先對客戶群進行風險分析,及時運用大數據制定風險應急預案,切斷風險傳遞的速度,這場波及全球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機或許能夠避免,即使無法避免,至少可以避免房貸風險溢出而擴大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綜上所述,企業應該構建大數據風險預警系統,利用大數據的優勢,及時對市場狀況作出分析,及時反應,及時規避市場風險,最大程度的減少經濟損失。
大數據時代,對于企業的財務信息系統提出了挑戰,要求其能統一收集并處理不同來源的數據、能統一財務管理信息化制度,及時發布信息實現信息實時共享、能統一會計核算制度,實現數據的高速傳遞和匯總、能統一建立預算管理、資金管理,實時監控預算的全過程。“四統一”標準,不僅要求企業能實時收集、處理、分析海量數據,還要能標準化、高效化、共享化、協同化完成財務處理過程,這就要求企業建立大財務信息化系統,實時處理大數據,為企業的決策者提供有效的決策信息。
大數據時代,企業財務人員的工作職責不僅僅是資金收支、成本核算和財務監督等日常工作,更重要的是要有戰略全局性、業務數據分析洞察力、組織流程規劃設計能力和IT系統構架與建設能力,這就需要一大批既能熟練運用日新月異的財務分析工具,又能熟練掌握日常財務管理知識的財務人員。為適應大數據時代,企業需要加強財務人員業務知識的提升,培養大數據復合型人才,從財務專才向業務全才轉型,為企業的決策者提供有價值的決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