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臺臨
(中共臺州市委黨校,浙江臺州317000)
營商環境是指伴隨企業活動整個過程 (包括從開辦、營運到結束的各環節)的各種周圍境況和條件的總和。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良好的營商環境就像磁鐵一樣吸引商業聚集,釋放投資創業潛能,既是區域經濟總量擴張的原生動力,也是衡量當地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作為中國民營經濟發祥地的浙江省臺州市,堅持把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作為區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當前在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同時,全面推行“媽媽式服務”,打造最優營商環境。
“媽媽式服務”是臺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改善臺州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優質企業留駐臺州發展、振興民營經濟的一項重要改革舉措,是旨在引進催生一批有優質基因的企業,培育扶持一批有核心優勢的企業集團,發展促成一批有根植文化的企業集群的一系列長效性、機制性政策組合。“媽媽式服務”的內涵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媽媽式服務”是黨委政府對企業的真摯情感,就像母親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始終把企業放在心頭。傳統的“店小二式”“保姆式”服務是以營利為目的或以雇傭為方式的契約服務:“店小二”看客人點菜下單,“保姆”看主人家所付費用多少提供相應的服務。“媽媽式服務”有別于“店小二式”“保姆式”服務的根本一點,在于對企業付出真摯的情感。這不是一種契約關系,而是發自內心的無條件全心付出和無私奉獻,用無微不至的主動式、親情式服務,溫暖感動企業,真正走進企業家心里,實現黨委政府和企業家的心意相融、情意相通。
“媽媽式服務”是“我要服務”而不是“要我服務”,是由“企業提出需求才去解決”的被動式服務,變為“常牽掛、想在先、做在前”的主動操心模式。像在招商、人才引進、項目辦理等領域,政府工作人員主動上門服務而不是企業管理者叩門相求。政府把服務企業作為自覺行動,周全考慮,主動對接,不辭辛苦,深入到企業中,更為主動、更加個性化地為企業提供服務,當好企業的“服務員”,扶持企業茁壯成長。
“媽媽式服務”體現了黨委政府對企業成長的強烈責任心,就是哺育呵護企業成長。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都能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千方百計為企業排憂解難,視企業家如同家人,視企業事如同家事,不求回報,把為企業排憂解難作為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只要企業在生產發展過程中依法經營、依法納稅,有困難政府隨叫隨到,竭盡全力地去幫助、協調、解決。
不同于“店小二式”“保姆式”服務,“媽媽式服務”是黨委政府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優質高效服務,讓企業得到無處不在、無微不至的關懷幫助。要為企業提供“五心”服務:情感上暖心、行動上貼心、措施上用心、機制上順心、關系上無私心。“媽媽式服務”不只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要打造企業全方位的政府服務模式和政策支持體系,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全方位親情式服務。
“媽媽式服務”是政府供給的優化,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表現。黨委政府想盡千方百計優化制度供給,傾力為企業排憂解難,服務質量遠高于“店小二式”“保姆式”服務。“媽媽式服務”讓服務更具溫情、更具實效,讓企業能夠獲得服務效益的最大化,讓企業發展的一系列問題能迎刃而解。以媽媽的細心和體貼,給予企業以媽媽般的安全感,營造讓企業家安心、放心、舒心的創業環境和發展環境。
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基本特征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客觀上也對政府的服務事項提出了新的考驗和要求。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多次強調轉變政府職能,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媽媽式服務”帶來了服務理念的創新、服務內容的進一步延伸等,對政府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同孩子的一生中,媽媽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媽媽式服務”以群眾感受為標準倒逼深化政府自身改革,使得政府的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媽媽式服務”是政府服務的再一次升級,從程序環節上,是對“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進一步完善,是對行政權力的精簡、辦事流程的優化。浙江省在全國率先啟動“最多跑一次”改革,這是一場從理念、制度到作風的全方位深層次變革。改革永遠在路上,“媽媽式服務”是對臺州“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豐富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內涵,是進一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很好的路徑選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型政商關系,概括起來說就是“親”“清”兩個字。“媽媽式服務”這一新理念,為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提供了一種新思維、新路徑、新方法。只有親而有間、親而不膩,政府和企業關系清清爽爽,才能相處融洽,政府服務才能贏得人心、更具效用。推行“媽媽式服務”,有利于塑造人民本位、人民中心、人民滿意的行政服務理念,有利于弘揚新時代浙商精神。
“媽媽式服務”從母親的角度,為企業提供無私奉獻的服務,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政府努力做好企業“圍墻外的事”,大大降低了企業溝通協調等服務成本,強化了要素保障,有利于企業專注于生產經營活動,進一步激發企業創新發展活力,推進其高質量發展。同時也有利于進一步確立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挖掘企業發展潛力。
區域經濟發展差距的背后是營商環境的差距,每一件涉及營商環境的“小事”,實則都是關系區域興衰、改革成敗、作風優劣的大事。推行“媽媽式服務”,是臺州打造最優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提高對國內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進本地優質企業留駐臺州高質量發展,提升區域經濟發展競爭力,再創臺州民營經濟新輝煌。
針對企業存在的共性問題,制定并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努力予以解決。進一步盤活存量建設用地、低效用地。加快推進小微企業園區建設,提供企業發展空間。通過先行簽訂租賃合同的方式,降低企業用地成本,通過挖潛、盤活拆遷下來的土地資源以及關閉僵尸企業等方式,提高供地率。完善“畝產論英雄”機制,科學制定考核指標體系,將有限的土地資源向質量效益好的企業傾斜。注重人才培養、引進與使用,注重定向培養,為企業發展夯實人才和人力資源的基礎。
加快建成一批公共服務平臺,企業研發機構,為企業更快更好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營造公平的市場準入環境,推動要素向高產出、高技術、高成長性企業和優勢產業集聚。樹立招商新理念,留住好企業好項目也是最好的招商,本土企業投資建新廠房、上新項目的,享受招商引資同等優惠政策。實行市場主體誠信經營紅黑名單制,加大對違法失信行為的打擊力度,提高失信成本,引導市場經營主體增強誠信意識,形成誠實守信、全社會關注企業發展、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氛圍,讓臺州成為企業爭相落戶、爭相發展的熱土。
完善政企溝通機制,深入開展大調研、大服務活動,對企業生產經營情況進行全面摸底調查,開通便企專線,切實解決企業發展遇到的問題。建立部門協同機制,開展重點項目攻堅行動,部門一把手帶頭領銜重大項目,實現領導前沿服務與部門創新服務的合力。完善落實督查機制,定期對惠企政策落實情況開展集中督導,打通“最后一公里”、防止“中梗阻”。建立以增強服務企業能力為重點的干部常態化輪訓機制,提升干部隊伍服務意識、能力和質量,打造一支能提供優質全科型服務的干部隊伍,讓企業有更多獲得感。
清理整合系統化政策,確保臺州企業政策、產業政策有足夠優勢、充足吸引力。立足實體,始終把實體經濟發展作為主要戰略,做到產業留人、留企。通過完善各項政策,從企業、產業、集群三個層面做肥企業成長土壤,做大提升企業發展能力的空間。加強政策宣傳,建立統一的政策專網,并免費向所有企業印發政策匯編,使各項優惠政策、扶持政策做到企業皆知。加強政策的宣傳力度,解決政策落實信息不對稱問題。抓好政策落實到位,經常性地去一線開展體驗式督查調研,構筑全方位的服務保障體系。
黨委政府一定要把企業當成自家人,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在企業遇到危難時要有舍生相報、舍生救人的精神。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的作用,尤其要發揮好工商聯及在外商會作用。在與經營者交往中,注重生活關心情感關懷,以情感人、以情留企。致力提供高效的服務,全力提升服務效率,深化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切實減少企業項目投資的時間成本、制度成本。全力提升服務質量,堅持企業需要導向,以企業關注的問題為切入點,有針對性地優化服務內容,確保服務優質高效,持續改善營商環境,讓優質企業扎根本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