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潔梅,張寶心,杜國明
(華南農業大學人文與法學學院,廣州510642)
2008年6月5日,為提升我國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國務院印發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我國知識產權戰略對內對外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對內,知識產權戰略有利于提高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對外,我國知識產權戰略適應全球知識經濟的發展潮流,有助于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1]。因此,我們必須貫徹落實國家知識產權戰略。而我國是法治國家,貫徹落實戰略的基礎毫無疑問是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建立與完善。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成了比較完備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但是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仍存在不足之處,需要我們加以研究并提出建議。
198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標志著新中國知識產權立法的開始。后來,我國又先后訂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出臺了相關的法規、規章、司法解釋,簽訂了諸多涉及知識產權的國際條約。另外,我國還對《商標法》《專利法》和《著作權法》各自進行了三次修訂。目前,我國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建設已基本完成[2]。經過三十五年的努力,我國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從無到有,從適應國際社會的調整到為了滿足國內發展的自我完善,我國現在已經建成了比較完備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
雖然,我國現在已經建成了比較完備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但是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仍存在不足之處。其成因分為兩個,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內在因素是指知識產權法在立法時就存在的自身缺陷,包括其體系的不足及法條的不足;外在因素是指知識產權市場的快速發展而引起的新變化、新矛盾給現有的知識產權法帶來的巨大沖擊,包括知識產權客體擴張帶來的沖擊和知識產權濫用帶來的沖擊。
1.知識產權法本身存在的不足。(1)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存在不足。目前,我國并沒有系統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主要是由知識產權法律、知識產權行政法規、相關的部門規章及地方規章組成,整個體系顯得零亂,缺乏導向性和整體性[3]。這種情況下,產生的實際問題就是知識產權立法層眾多,沒有權威的知識產權立法指導,經常導致新、老知識產權單行法相矛盾、相沖突。(2)知識產權法條本身存在不足。雖然,知識產權法很多都經過多次修訂,卻依然存在很多瑕疵。其中,最明顯的是知識產權法條的規定過于空泛、模糊、操作性弱[3]。例如,《商標法》第32條“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有的在先權利,也不得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他人已經使用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與第59條第三款“商標注冊人申請商標注冊前,他人已經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先于商標注冊人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并有一定影響的商標的,注冊商標專用權人無權禁止該使用人在原使用范圍內繼續使用該商標,但可以要求其附加適當區別標識”,這兩條法條都有“一定影響”的規定。而歷年來,理論界和實務界對“一定影響”都頗有爭議,沒有形成一致的意見[4]。這就造成了訴訟執法中,公職人員難以運用相關法條的尷尬局面。
2.知識產權法的外來沖擊。(1)知識產權客體擴張對知識產權法的沖擊。全球科技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知識產權客體迅速擴張。很多全新的知識產權客體涌現出來,對原有的知識產權法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例如,3D打印物屬于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嗎?如果是,3D打印物屬于何種性質的作品?其著作權又歸誰所有呢[5]?而這一系列現實存在的問題,都是無法從現有的知識產權法得到答案的。立法的滯后性與科學經濟的快速發展形成了鮮明的落差。面對知識產權客體迅速擴張的趨勢,我國將如何應付?有待探討。(2)知識產權濫用對知識產權法的沖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知識產權濫用一直十分嚴重,對我國經濟發展、知識產權市場秩序穩定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對我國知識產權法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加快我國知識產權立法與國際社會接軌,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那么,我國知識產權法在知識產權濫用上有什么欠缺呢?一方面,我國關于知識產權濫用的規定很少,而且是散見于不同的單行法之中。我國關于知識產權濫用的相關規定主要有《合同法》中技術合同的相關規定、《反壟斷法》第55條、《對外貿易法》第30條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部分條款。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反不正當競爭法》并沒有明確提出其規定適用于知識產權領域[6]。另一方面,這些關于知識產權濫用的規定過于死板,操作性不強。例如,我國《對外貿易法》第30條規定:“知識產權權利人有阻止被許可人對許可合同中的知識產權的有效性提出質疑、進行強制性一攬子許可、在許可合同中規定排他勝返授條件等行為之一,并危害對外貿易公平競爭秩序的,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危害。”其中,“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消除危害”,這里所指的必要措施是什么,并未具體指出。從這個例子可看出,知識產權法有關知識產權濫用的法條實際上操作性并不強。
第一,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應加快知識產權法典化。毫無疑問,隨著科技經濟的快速發展,知識經濟將漸漸超越甚至代替傳統經濟,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經濟模式[7]。鄭成思先生曾經也提出過,(知識產權)在整個財產權中的地位,將從附屬向主導轉化,成為當代財產法立法的重心。因此,知識產權法獨立成為一部法典是有其現實基礎和需求的。第二,知識產權獨立法典化是由知識產權的特性決定的。在學界中,知識產權被公認為一種私權利[8]。然而,知識產權不單單是私權,它還有自己的特性,跟傳統的民事權利存在很大的區別。如在權利保護期限上,兩者就大相徑庭。物權作為傳統民事權利中的典型代表,如果物權所有人不將物權進行處置,那么物權所有人將永遠擁有相應的物,直到物的自然消滅。而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的保護期限過后,權利就歸公眾所有[7]。將此類如此特別的權利納入民法典之中,實在有點違和感。因此,應該將知識產權法獨立成典。
第二,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應增強法條的操作性。在分析知識產權法律存在不足的時候,已經有提到我國知識產權法條存在模糊、操作性弱的不足。為了彌補這個不足,應對知識產權法進行梳理,盡可能地將法條細化、具體化,不要泛泛而談。這能有效避免不同執法者對相同法條做出不同解釋,從而避免同一法條被不同運用的尷尬境地。同時,也能使法條確確實實做到有法可依,有利于法條的實現[9]。
第三,完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應與國際接軌。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技的迅速發展,我國知識產權法只有加快與國際接軌,才能減輕知識產權客體擴張和知識產權濫用給我國帶來的沖擊。首先,我國應積極參加到國際社會知識產權的活動中,比如參加知識產權國際公約、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和合作的工作之中。在國際參與中,準確把握國際知識產權發展的大趨勢,為我國知識產權立法樹立起一個風向標,從而促進我國知識產權法與國際標準接軌[10]。其次,我們還應關注世界各國知識產權的立法和學術研究成果,為我國的知識產權立法提供參考模板。但要注意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為我所用。
[1] 田力普.全面貫徹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J].中國發明與專利,2008,(3):9-15.
[2] 楊利華,郝喜.我國知識產權法律規范體系建設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兼論國家知識產權文獻及信息資料庫中的部分法律法規體系構建[J].武陵學刊,2012,(5):56-63.
[3] 成淑萍.淺談我國知識產權法的立法完善[J].商品與質量,2012,(S7):181.
[4] 吳斌.“有一定影響”的未注冊商標的認定與保護[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6.
[5] 王思晴.3D打印著作權問題研究[D].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2016.
[6] 武長海.我國規制知識產權濫用的法律梳理和法律完善[J].WTO經濟導刊,2007,(9):91-94.
[7] 范在峰.從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存在的問題看法典化的必要性[J].學術論壇,2003,(4):39-43.
[8] 陳興建.知識產權的性質芻議[J].經營與管理,2010,(6):14-16.
[9] 何可.減少概括性詞語增加法條可操作性[N].中國質量報,2013-11-26.
[10] 馮曉青.論我國知識產權制度與國際標準進一步接軌——兼談我國現行知識產權法的修改、完善[J].湘潭大學學報,1996,(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