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強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 基礎部,陜西 寶雞 721013)
體育產業是競技體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體育產業是服務業,屬于第三產業。體育產業在拉動內需、消費以及解決就業等方面具有顯著的作用,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1]。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以及全民健身運動的普及和不斷深入,人們對健康的需求更加迫切。隨著城市社區化和農村城市化,體育經濟發展將面臨新的機遇。農村人口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體育消費群體,可是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絕大多數農村人基本沒有體育消費。因此,在健康產業背景下挖掘農村第三產業,要進一步挖崛市場潛力,增加體育消費人口,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2]。
健康是人類社會永遠追求的目標。隨著我國人口進一步老齡化,人們對健康的渴求更加強烈。健康需要體育,健康需要體育產業,體育產業是支撐健康需求的有力保障。對大健康背景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重點項目的預判,首先要看發展的潛力。體育產業包括體育賽事、體育職業聯盟、體育經濟等范疇,在整個體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能夠促進社會發展的體育產業會逐漸凸顯出來,成為時代新的寵兒。其次要看體育服務業。體育服務也屬于第三產業,主要包括體育娛樂休閑、健身以及競技表演業。隨著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們對自身的身體健康也有了新的認識,平時會抽出一部分時間投入到全民健身運動。體育健身服務業,已經成為體育產業新的投資亮點[3]。
體育用品屬于第三產業的附加產品,我國體育用品的品牌較多,但是真正屬于本國知名的體育用品并不多,近年來,安踏、鴻星爾克、喬丹等體育品牌開始崛起,在體育用品市場占了相當大的份額。在大健康背景下,隨著對健康的進一步重視,人們對體育用品的需求也逐漸增加,并且有持續增長的勢頭。但是,由于耐克、阿迪達斯等國際知名品牌對國內市場的沖擊,本土體育用品產業的發展也面臨著許多窘境。本土體育用品只有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進品牌戰略,提高技術水平與質量,進行廣泛的宣傳與贊助,國內體育用品才會在市場中占有一席立足[3,4]。
目前,國內健身休閑娛樂服務業日益呈現國際化的趨勢,其內容豐富多彩,基本與國際同步。既有體育娛樂休閑項目,如高爾夫球,冰雪項目、航空航海項目、賽車等,也有新興的極限運動和時尚運動,如滑板、攀巖、懸掛滑翔、沖浪,帆船帆板、漂流、跆拳道等。同時,還有一大批大眾普及型健身休閑娛樂項目,如籃球、足球、排球、網球、羽毛球、乒乓球、臺球、保齡球、武術健身健美操、游泳、棋牌等。這些項目的經營,既反映了健身娛樂休閑體育服務業發展的全面性,同時反映了其他經營項目全方位發展的總體態勢。
競賽表演體育服務業是指以運動競技、表演的方式向市場提供觀賞性體育服務產品的機構組織與活動的集合體。體育競賽表演是伴隨著人類的文明進步而不斷發展的。我國的競賽表演可以追溯到東周列國時期,當時流行的蹴鞠就是現代足球運動的雛形,還有流行于宋、元、明、清的“捶丸”與現代的高爾夫球項目大體相似,古代的打擂臺與現在的拳擊賽和散打比賽相似。市場經濟體制下的競賽表演體育服務業,是以滿足社會對競賽表演體育服務產業的消費需要為前提的,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前提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必須走產業化、市場化發展道路,從而使競賽表演體育服務業的發展獲得較大的拓展空間。
體育中介是體育產業的紐帶,是連接體育產業的黏合劑,它在整個體育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橋梁作用[4]。體育中介通過鏈接體育產業和贊助商,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平臺,對促進體育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3]。
政府的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對體育產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政府舉辦大型體育賽事、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以及對體育場館的投資,對本地體育硬件設施的建設,以及正確引導居民健身娛樂以及體育消費,完善體育產業市場與市場運行機制,能夠促進體育市場規范、協調、合理、健康的發展[3]。因此,要制定完善的單項管理辦法及認證制度,加大體育市場執法力度,逐步建立起嚴格規范的市場管理機制[5]。盡快出臺全國統一的體育市場管理條例,規范體育市場從業資格制度,保證依法管理體育市場。
政府體育行政管理部門通過合法的手段,積極鼓勵社會集團和個人進行體育融資活動,緩解其資金短缺的壓力。為了發展新型的體育產業,政府應該鼓勵社會團體和個人進行銀行貸款,采用一定的優惠政策性貸款用于發展各類體育產業[6]。建立合理合法的體育基金會、體育投資公司,形成多元化投資主體的新格局。設立國家級體育產業發展基金和體育資產經營公司。政府的體育產業宏觀管理部門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支持高水平職業體育俱樂部建立股份企業,為該企業的上市創造條件,為優質的體育企業融資開辟新的渠道[7]。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政府體育行政管理部門已經采取了一些發展體育產業的策略。首先將體育基礎設施和體育器材以及體育公共服務產品納入了發展規劃,進行合理布局[8]。其次,政府對于公共體育場館采用了如下管理方式:政府直接管理收支兩條線、統收統支;委托單項協會和其他體育團體及社區組織管理;對外承包租賃、利益分成。
體育產業屬于第三產業,第三產業的發展,必須依附其他地區、行業之間的關系,體育產業的發展也受制于這些部門和行業的制約。大眾體育消費也與地區、部門、行業和企業舉行的體育活動有著一定的關系,對于大眾體育消費也具有一定的導向性[9]。體育消費的活動與宣傳,要盡量貼近社區及小區居民的需要,從居民的興趣和實際出發,針對他們的體育消費需求,制定有利于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及經濟政策[6]。
舉國體制下的競技體育強調金牌意識和國家榮譽感。在大健康背景下,全民參與的大眾體育更加重視健康,把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體育興趣和習慣、增強人民的健康意識放在首位。根據不同項目的運動特點,以運動項目的普及性為標準,把全民參與度較高的項目先推向市場,諸如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排球等等,逐漸全面推向市場。然后逐步實現其他體育項目的推廣,如體操、舉重、射擊、田徑、游泳等,仍沿襲原有的舉國機制,在市場逐漸成熟之后再推向市場[10]。而國家體育總局最終扮演監控、政策制定的職能角色。
體育產業作為第三產業,在目前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一定的份額。大健康背景下的體育產業發展,必須把重點放在產業結構的調整上,增加技術含量和加強人力資源的配置,從而推動體育產業由資源消耗型向財富創造型轉變。
[1]張保華.基于第三產業經濟學理論的體育產品分析[J].體育科學,2006,(2):10-17.
[2]陳慧敏.試論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演變[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6,22(2):1-2.
[3]鮑明曉.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戰略研究[J].體育科研,2006,(3):86-88.
[4]胡晉邕.體育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2011,32(4):10-13.
[5]章悅慈.云南體育產業發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2.
[6]俞繼英,鮑明曉,等.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2,38(3):4-7.
[7]施俊香.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研究[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
[8]張保華,李江帆,等.中國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J].體育科學,2007,(3):22-30.
[9]王偉,范愛瓊.體育產業支撐重慶1小時經濟圈的對策初探[J].探索,2007,(2):167-172.
[10]陳茜.關于后全運山東省體育產業發展的研究[J].華章,2011,(1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