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穎,蔣抒博,董怡然,李英超
(1.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哈爾濱 150040;2.哈爾濱商業大學,哈爾濱 150028)
中醫藥文化旅游是一種新型的旅游形式,是旅游產業的新業態。中醫藥文化旅游將中醫藥文化與旅游產業相結合,弘揚和傳播中醫藥文化的同時促進旅游產業的發展。中醫藥文化元素融合到旅游產業中,豐富和提升了旅游的內涵,同時又將中醫藥文化通過旅游的形式傳播開來,讓旅游的形式得以創新和發展。旅游業的發展拉動區域經濟增長,是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作為一種新型的朝陽產業,中醫藥文化旅游得到了政策的支持。國務院下發的《中醫藥健康服務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提出培育發展中醫藥文化和健康旅游產業,利用中醫藥文化元素,開發中醫藥特色旅游路線的政策建議。黑龍江省中醫管理局提出要重點加強中醫藥機構的文化建設,優化中醫藥文化產業結構,逐步形成中醫藥文化產業鏈,將中醫藥文化旅游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黑龍江省位于我國的東北隅,地處邊陲,卻土壤肥沃,醫藥資源豐富,具有深厚的中醫藥文化底蘊。黑龍江地區的古代醫藥主要來自達斡爾族和滿族等少數民族。其中,龍江醫派是我國北疆的中醫學術流派,其產生和發展極具黑龍江的特色,是傳播龍江醫藥的特色標志和文化品牌。黑龍江省中醫藥管理局要求全省中醫藥機構加強內部文化建設,形成良好中醫藥特色文化氛圍,建立中藥企業、中藥博物館、中華老字號名店、中藥材種植基地、藥膳食療館等資源,將中醫藥文化與旅游產業相融合,打造養生休閑的體驗基地和觀賞基地,形成中醫藥旅游特色品牌和文化。
首先,中醫藥旅游項目開發不足。已有利用地緣優勢開發的“健康中國游”項目已經接待了許多來自俄羅斯的游客,實現境內就診人數每年7000余次,在俄羅斯也設立了中醫藥門診,這些是向俄羅斯民眾傳播中醫藥文化的很好載體。與此同時也面臨一些問題,例如,來黑龍江就診的俄羅斯民眾以醫療就診為主要需求,而旅游的需求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相關中醫藥旅游項目缺少,中醫藥文化旅游資源不足,目前還是以觀光旅游為主;相關配套設施陳舊,如溫泉等具有天然療養功能的旅游項目開發不足,缺少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旅游項目。
其次,中醫藥保健養生產品推廣不足。黑龍江省具有一定的中藥材資源優勢和得天獨厚的中藥種植條件,這些具有藥用價值和保健養生價值的產品還有待推廣和提升產品附加價值。比如,刺五加、五味子、熊膽粉、黑蜂蜂膠等已經在現代臨床醫學中證實了含有極高醫療和保健價值的藥材;此外,還有花青素含量很高的藍莓、營養豐富的東北木耳、對再生障礙性貧血具有很好療效的菇娘。這些中醫藥保健產品都可以通過建立中醫藥特色產業園區或者食療藥膳餐館等方式推廣開來,可以通過中醫藥養生旅游的模式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再次,未形成中醫藥文化旅游產業鏈。已有的中醫藥文化旅游項目比較零散,相互之間的依存度不高。現有的項目有側重養生保健的、有藥膳供應的、有銷售藥材的、還有觀光旅游的,就是沒有形成集聚效應,沒有將這些模式結合起來,形成品牌效應,形成一個中醫藥文化旅游的產業鏈。中醫藥文化產業鏈條的延伸和中醫藥服務質量的提升,有助于推動中醫藥文化旅游產業的形成和轉型升級。
最后,缺少中醫藥專業人才。中醫藥文化旅游的服務具有一定的專業性,需要相關人員具有中醫藥知識,特別是中醫藥養生保健消費,這是中醫藥文化旅游的必選項目。但是一些游客在購買中藥材的時候具有盲目性,中藥材具有養生保健、強身健體的功能,但是一些藥材使用不當會產生副作用,在中醫藥養生保健消費上應該有專業的中醫藥人才做指導,在藥材的選用上應該遵醫囑、聽從專業醫師的指導,錯誤選用了不適應個人體質的藥材會產生不良反應。
1.打造“龍江中醫”特色品牌。黑龍江省的中醫藥文化旅游產業的開發應該以“龍江醫派”為文化背景,樹立“龍江中醫”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品牌的樹立應該依靠黑龍江省的中醫藥資源優勢和人文特色,以及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文化與傳播中心、中醫藥博物館等科研院所為依托。在中醫藥文化旅游開發的過程中圍繞“龍江醫派”,即“龍沙派”、“松濱派”、“呼蘭派”、“匯通派”、“三大山派”這五大派別所流傳下來的醫術和醫德為核心,加入養生旅游、保健調養等現代旅游元素,進行品牌宣傳和品牌維護。將具有特色的黑龍江中醫藥文化與旅游市場結合開來,如對以王麻子膏藥知名的哈爾濱道外區北五道街的“王麻子藥店”,進行包裝和升級改造,將這種慣用膏藥加以針灸刺絡泄血的醫術結合到養生體驗游中,對游客進行體驗式的營銷和宣傳,傳播獨具特色的黑龍江中醫藥養生文化。黑龍江中醫藥文化旅游特色品牌的樹立需要精心設計和打造,特別是在旅游項目上,應該做出黑龍江的特色,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使得來觀光旅游和參加養生體驗游的游客能有眼前一亮的感覺。特別是針對可能產生二次旅游或者多次旅游的養生體驗游,要做好品牌維護的宣傳,進行多次體驗和旅游。
2.加大中醫藥養生保健產品的推廣。黑龍江省中醫藥文化旅游產業的開發和建設應該注意發展中醫藥養生保健產品,將旅游與中醫文化結合起來,使得游客在游覽和體驗中醫文化的同時也能享受到中醫保健產品。特別是目前亞健康、慢性疾病等人群數量的增多,而一些黑龍江省生產的中醫藥保健產品能夠對健康的管理起到很好的作用,比如,一些中藥沖劑、中藥飲片、食療藥膳產品、滋補保健藥材等,還有盛產的天然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等。這些養生保健產品都可以伴隨著中醫文化旅游的形式得到推廣。在開發中醫藥文化旅游產業的同時對中醫藥傳統知識進行科學整理、運用大數據發掘和搜集中醫藥臨床數據和中醫藥醫療模式,研發和推出新型的中醫藥健康保健產品,提高中醫藥健康保健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促進中醫藥文化的傳播、促進中醫藥文化旅游的發展,使得在旅游和消費的過程中重新認知中醫藥知識和中醫藥文化。
3.塑造中醫藥文化旅游產業鏈。伴隨著“互聯網+”行動的深化和發展,應該重塑中醫藥文化旅游的產業鏈,結合“互聯網+”行動的市場化和信息化的特點,在建設中醫藥文化旅游產業鏈的時候,注重產業鏈的延伸、精煉和閉環,推動個性化發展的同時融入大數據,運用大數據分析挖掘技術和知識管理的手段,對中醫藥文化旅游市場進行市場監督、對中醫藥材、食療藥膳、中藥方劑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對中醫技術和臨床診療技術進行專利和產權保護,健全中醫藥文化旅游產業鏈的頂層設計,加強中醫藥文化旅游產業與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聯動發展,產生聯動效應,在中醫藥文化旅游產業鏈的上中下游的利益主體間建立合作共贏的博弈關系,使得中醫藥文化旅游產業鏈塑造的同時傳播了中醫文化,促進中醫文化旅游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4.加強中醫藥專業人才培養。黑龍江省的中醫文化旅游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形式,目前面臨專業人才匱乏的問題。因為中醫文化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既懂得旅游學和旅游管理的相關知識,又要懂得中醫藥文化、中醫藥養生的相關知識,而這兩部分的內容往往是相互獨立的,屬于不同的學科范疇,所以培養和發展具有高素質的中醫藥文化旅游人才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黑龍江省的中醫文化旅游產業專業人才培養可以通過講座和培訓的形式,如舉辦一些學術會議、專題講座來加強產業組織之間的合作和交流。通過人才引進等形式吸引相關領域的專家做輔導,比如聘請中醫大家、養生保健專家來給中醫文化旅游人員進行中醫藥知識的普及和講解。對中醫藥文化旅游從業人員的隊伍進行中醫藥專業知識的提升。同時對人員的服務意識、中醫文化、禮儀禮俗、營銷觀念等進行培養,提升整體服務水平,加強中醫藥文化旅游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
1.中醫藥文化觀光游。觀光游主要提供人文景觀和中醫藥動植物觀賞景觀。人文景觀要體現中醫藥文化,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龍江醫派”,可以將其做成雕塑和博物館。中藥材種植區域可以展現各種藥材,也可讓游客體驗藥材的種植、采摘以及品嘗等。中醫藥文化觀光游可以建立中醫藥文化旅游主題公園,在主題公園中設立休閑娛樂區域、以觀賞為主的中藥材種植區域、中醫藥特色產品和藥材的選購區域等項目設施,使得游客在游覽景觀的同時感受中華醫藥的博大精深。
2.中醫藥文化體驗游。體驗游是旅游發展的重心。特別是中醫藥文化旅游更應該注重體驗,如對中醫醫技的體驗、對中藥材的體驗、對中醫療法的體驗等各種體驗,使得游客不僅可以眼睛看到中醫文化,還可以品嘗到中醫食療藥膳、感受針灸、刮痧、推拿等中醫醫技。還可針對團體游客適當開展養生保健操、太極拳、易筋經、八段錦等活動。建立中醫藥文化旅游主題公園,在公園中設立以養生保健為主要功能的保健區域,為亞健康人群提供一個旅游加調養的場所,這一塊可以作為重點區域進行精心設計。
3.中醫藥文化學術游。學術游是另一特色,主要針對中醫藥領域的專家學者,當然也包括對中醫藥文化感興趣的人群。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積累了豐富的中醫療法、中醫方劑和大量的中醫文獻。中醫藥文化學術游是高層次的旅游活動,黑龍江省發展中醫藥文化旅游可以通過舉辦中醫藥學術研討會、中醫藥學術論壇、中醫醫技交流等活動來拉動旅游經濟的增長。
[1]李昂,關曉光,王秋穎,何暢.黑龍江省中醫養生產業發展的問題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17,(29):58-59.
[2]曾雪璐.黑龍江省中醫藥健康旅游及服務型醫療探究[J].黑龍江科學,2017,(12):140-141.
[3]劉雅芳.黑龍江省中醫藥健康服務業發展的問題與探討[J].知與行,2016,(5):151-155.
[4]羅中華,云立新,王志宏,李靖,張翔.甘肅省中醫藥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6,(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