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勝林
(哈爾濱金融學院,哈爾濱150030)
小微企業融資難,而資金互助社適用范圍極為有限且發展緩慢,資金來源成為困擾其發展的一個重要障礙。如果允許其吸收公眾存款,為了保護儲戶的利益,防止其對存在其賬戶的小額存款的流失和儲戶信心的喪失,就需要建立政府對其審慎監管的制度。但對或分散、或地處偏遠、或規模很小的吸收存款的機構建立審慎監管制度,幾乎等同于再建銀行系統,而審慎監管的艱難和高成本會使已經建立的微型金融組織失去意義,資金互助社的缺少和融資困境也驗證了這一結論。只有銀行可以吸收自然人的資金,但銀行處于嚴格的監管之下,對于微型金融組織不可能建立類似的制度,否則相當于第二個銀行制度。微型金融的合格投資者對于微型金融法律制度的建設是至關重要的,它的存在將直接影響微型金融組織的設立與監管。
微型金融制度同證券法律制度一樣要保護投資者、便利微型金融組織融資,核心的制度安排是信息披露。投資者只有掌握了必要的信息,才能根據自己的判斷,做出投資決策。信息不完備和不對稱是普遍存在的,行為人經常根據不確切或不完整的信息作出決策,導致風險較大的非理性決策。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1953年審理的SECV.Ralston Purina Co案,就開宗明義地指出,《證券法》的意圖是通過促進信息充分披露保護投資者,使其能夠在掌握信息的基礎上進行投資決策。”[1]該案的判決成為美國根據投資者是否掌握投資決策的必要的信息、是否具有自我保護能力來區分公募和私募的標準。
公募是針對獲取信息能力弱的投資者公開募集資金,一般是不特定的社會公眾。由于涉及公眾利益,金融監管機關要求融資者公開提供由監管部門要求的、規范的標準化信息,并建立一整套的信息披露機制和懲罰機制,保證公眾投資者投資需要的信息。
私募又稱為不公開發行或內部發行,是指面向獲取信息能力強、有自我保護能力的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通過私募方式募集資金時不能面向公眾,只能面向合格投資者,募集對象一旦超出了合格投資者范圍,就將被認定為非法集資。
建立微型金融合格投資者制度,塑造微型金融投資主體資格,將缺乏信息獲取能力、缺乏專業知識和經驗、缺乏責任承擔能力的不合格投資者排除在微型金融投資之外,既保證微型金融組織安全有效地融資,又能保障投資者權益,避免引發系統金融風險。
合格投資者參與投資交易主要是私募,發行具有非公開性,信息披露要求低于公開發行上市的證券,信息不對稱度增大。這一切均對合格投資者的投資交易能力提出了比公眾投資者的要高求。合格投資者制度是出于維護資本市場安全、高效,保護投資者利益的目的,通過區分投資主體,設定準入條件所作出的防患于未然的事前制度安排[2]。
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微型金融合格投資者的判斷一般依據以下幾個方面。
擁有共同關系的人出資組成微型金融組織,其中每個人都是合格投資者。共同關系是由居住于一小區域(如鄉村)或在同一個單位工作等彼此之間十分了解的人們所組成,即具有高度的共同關系,沒有信息不對稱性,從而能避免信用不良者成為成員。共同關系是指微型金融組織與投資者之間存在的熟人社會關系,是持久的和真正的共同生活,可以是血緣、地緣、業緣等關系。具備一定的時間長度和經常的聯系是共同關系的重要特征,對熟人社會中的一人失信會傳遍整個熟人社會,因而共同關系是實現信息對稱的途徑,也成為私募的合格投資者的證明。
1.血緣關系
血緣關系是以血親或生理聯系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共同占有和享受著好的東西,尤其是從同一個庫存中得到食物,一起坐到同一張桌旁;共同的畏懼和崇敬就更加可靠地維系著和平的共同生活。
2.地緣關系
地緣關系以地理位置關系為紐帶的社會關系,由于在在相同的地理范圍內共同生產、生活,相互交往產生的社會關系。地理位置鄰近,人們頻繁地接觸,彼此十分熟悉。地緣關系可分為封閉型與開放型兩種。封閉型地緣關系。人們在較小的地域范圍內,人口流動性不強,交往頻繁,如很多人終生生活在某一個村、鎮里。開放型地緣關系。人們的居住僅只有相對穩定性,人口流動性較強,或雖然比鄰而居但很少交流。開放型地緣關系的人不適合認定為微型金融組織的合格投資者。
3.業緣關系
業緣關系,以職業、行業、專業、事業為聯系建立的社會關系,如師徒關系、同學關系、同一單位、同一工會、同一部門等等都屬此類。這種關系通過經常的聯系,提供的合作信息有助于建立信任、減少機會主義行為。
例如,《俄羅斯聯邦微型金融組織和微型金融活動法》第12條第1款規定,作為自然人的微型金融組織的創辦人(成員、參加者、股東),他們參加微型金融組織的管理,投資資金可以沒有數額的限制。創辦人(成員、參加者、股東)等與微型金融組織之間存在創辦人或者類似創辦人等特殊關系,參加微型金融組織管理,能夠憑借其地位獲得其作出投資決策所需要的必要信息,并且創辦人作為商人,理應具備相應的投資知識和經驗,對目標的實現可能產生不確定(包括有利和不利)影響的風險具備識別、分析、控制能力,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理解投資給自己帶來的風險,判斷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決定投資與否,因此吸引股東資金沒有數額限制。
專業投資者是在自身的專業領域比其他投資者具有更多的本專業知識的投資機構、組織或個人,認知和控制風險的評判能力較強。專業投資者與微型金融組織一般是進行一對一的談判,專業投資者明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信息,在談判中會提出合理的信息披露要求,并根據這些信息作出判斷,因此對這類投資者不需要強制信息披露。如果微型金融組織能夠為投資者披露必要的信息,則投資者與微型金融組織之間是否存在共同關系,就變得不再重要。
《俄羅斯聯邦微型金融組織和微型金融活動法》第12條第1款規定,微型金融組織可以吸引任何金融資源——銀行貸款、財政資金、法人債。微型金融組織吸引法人的資金沒有限制,即法人是微型金融組織的合格投資者。符合證券市場的立法的合格投資人,以及被合格投資人預先指定的購買微型金融組織債券的人。俄羅斯聯邦立法機關在2013年12月21日修訂時,規定證券市場合格投資人(包括自然人證券合格投資者)也是微型金融組織的合格投資者。證券法上的合格投資者的要求嚴于微型金融組織的合格投資者,因此證券法上的合格投資者可以成為微型金融組織的合格投資者。
不具備共同關系,也不是專業投資者,但具有一定資產或相對富裕能夠承擔投資失敗的風險的自然人,原則上只要有能力承擔風險,就應該被看作微型金融組織的合格投資者。《俄羅斯聯邦微型金融組織和微型金融活動法》第12條第1款規定:一個債權人依據一個合同提供的債的數額為一百五十萬盧布或更多,在該合同有效期內,微型金融組織對于債權人的主債數額不應少于一百五十萬盧布;每一個買到標定價格超過一百五十萬盧布微型金融組織債券的人。
一個債權人依據一個合同提供的債的數額不得少于一百五十萬盧布,是為了清除形成傳銷的可能,保護消費者免受欺騙[3]。投資不應少于一百五十萬盧布的限制目的是為了保護不合格投資者,無法評估所有的風險和后果。雖然大的投資者是與微型金融組織之間不存在諸如創辦人等特殊關系,不能夠憑借該特殊關系獲得其作出決策所需要的必要信息,但可以自行或委托中介機構進行評估和盡職調查,獲取必要的信息,具備風險承擔能力。
根據《俄羅斯聯邦關于微型金融業務和微型金融組織法》第2條第1款第2項,無論是國家的還是地方的公共機構不可以設立微型金融組織,也即是說微型金融組織只能是非國家機構[4]。結合俄羅斯民法典的規定,設立微型金融組織的可以是商業的組織,也可以是非商業組織。沒有成員的以社會的、慈善的、文化的、教育的或者其他的社會利益的目的成立的機構,可以申請獲得微型金融組織的法律地位。即除了政府機構,不管是社會公益機構還是營利組織,都可以申請設立微型金融組織,通過合格投資者融入資金。正是由于微型金融合格投資者制度的存在,允許更多的組織機構設立微型金融組織實現資金融通。
審慎監管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護公眾投資者,促進金融機構保持償付能力,減少小儲戶的損失。而由于微型金融組織規模不大,審慎監管對于微型金融組織來說成本太高,與其經營規模不成比例。重要的是微型金融組織主要通過合格投資者的投資解決資金來源問題,沒有需要保護的小儲戶。因此,對微型金融組織的管理和監督應該比銀行部門簡單。非審慎監管可以保障微型金融組織核心金融業務的安全,合格投資者又可以保證吸引足夠數量的資金。
[1]陳斌彬.美國證券私募合格投資者制度及啟示[J].上海金融,2012,(7).
[2]郭富青.論資本市場合格投資者:資格塑造與行為規制[J].證券法苑,2012,(2).
[3]Денис Вавулин.Комментарий к Федеральному закону от 2 июля 2010 г.№151?ФЗ ?О микрофинансов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имикрофинансовых организациях?.Издательство:?Юстицинформ,Год издания:?2011,36.
[4]Федеральный закон《микрофинансов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и микрофинансовых организация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