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春國
(湘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湖南郴州423000)
社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參與,技術型和技能型人才是和學術型和工程型人才同等重要的社會人才構成。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進一步深化,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的認識程度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輕視的現象。明確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性,關注大專院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實現我國社會經濟長足發展的重要課題。從經濟學角度探討大專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必要性,進而探析培養的方法和路徑,也是大專院校長期需要重視并落實的重要工作。
經濟增長即國家或地區的產品價值與勞動創造財富不斷增加并以貨幣形式呈現出來的過程。對于經濟發展而言,即在經濟增長促進下國家或地區經濟結構和生產結構不斷優化的過程。從經濟發展的主要條件來看,除了自然條件外,財政資金和法律制度、科技進步、社會制度以及產業優化等均是主要因素。需要認識到的是,人才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體因素,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大專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是為社會經濟發展培養出大量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來推動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從理論角度來看,其源于人力資本理論和新經濟增長理論。從人力資本理論來看,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舒爾茨研究認為,現代社會中的國家或地區要想實現經濟發展,就需要勞動力數量和物質資本投入,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口綜合素質教育水平的作用不斷突顯[1]。舒爾茨認為,人力資源的綜合素質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遠遠大于通過增加勞動力數量和加大物質資源投入所帶來的收益量。其后的英國經濟學家貝克對人力資本概念做出了從數字描述到抽象的理論概括。人力資本和人力資本投資關系到國家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專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正是基于相應的理論進行的具體實踐[2]。
從現實依據方面來看,德國和日本是踐行人力資本投資理念相對成功的案例。德國于二戰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實現其從戰后的傾頹走向崛起。日本則通過大專職業教育讓國家經濟產業不斷壯大。兩國充分發揮本國特色,以職業技術教育不斷提高勞動力質量,使其具備相當的勞動技能和綜合素質。勞動力的學習和適應能力不斷提高,對于先進勞動技術的掌握和應用效率也就不斷提高。在以人才資源為基礎的前提下,結合外界的物質援助,德國和日本的國家經濟很快實現了巨大跨越。以此為現實依據,對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而言,重視并實踐大專應用型人才培養教育具有相當重要的現實意義。
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行業產業化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國家經濟要想實現長足進步就應當認識到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并加大相應的投入成本。大專院校不斷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才能夠實現科研成果的生產轉化,使得科技研究能夠真正進入到實踐階段,創造出更多的社會經濟價值。在這一鏈條下,大專應用型人才的實踐作用使得國家的經濟增長方式由傳統的粗放型、低效益轉變為集約型、高效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我國經濟增長就有了長足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資本。
大專院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的先進經驗和豐富資源不僅可用于學生群體的職業教育,還能夠通過與政府、企業之間的有益合作,為社會勞動力提供職業教育,使得城市農民工群體獲得良好的專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力水平,實現人力資源資本的不斷升級。對于區域經濟發展而言,充分整合區域內企業和大專院校的力量,讓技術型工人獲得再教育機會,進入到大專院校進行職業學習,或者由大專院校委派專業教師進入企業進行職業教學[3],從而農民工素質得到有效提高,大專院校學生也可獲得進入企業實習的機會,區域內的人力資源得以盤活和提升,區域產業的結構也就能夠得以不斷優化,進而實現我國經濟的現代化和長足化。
大專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可為國家培養出大批的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其能夠為我國的科研進展提供人才補充,加快科研成果向工業生產的不斷轉化。科研型人才不斷研發高精尖科技,交由應用型人才進行工業生產轉化,一方面不斷提高工業生產水平,另一方面生產出大量的富含科研結晶的高品質產品,不斷豐富社會市場,加快社會經濟的流通和發展[4]。我國的工業、農業產品質量得以提升,具備相當的國際競爭力,最終進入到國際市場,使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能夠更快落實。大專院校應用型人才促進技術革命,進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利用,這對于國家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在明確大專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重要性的前提下,如何更好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教育,已成為大專院校乃至國家教育關注的重要課題。充分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教育經驗,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和實況,提出有效的實踐方法和對策,才是不斷推動大專應用型人才培養事業的重要路徑。
大專院校應用型人才教育培養不能只憑借院校一方資源和力量,而應充分認識到教育與社會的連接性,通過強化校企合作,借助企業經驗來提高教育的實踐性。一方面,院校可邀請企業負責人來校進行和授課,讓企業負責人通過實踐授課掌握院校學生的理論程度和實踐能力,進而為院校提出教育實踐性的指導和建議,使得培養方案得以不斷優化,強化應用性和實踐性教育。也可由企業委派模范員工進入院校教育,讓其基于自身一線實踐經驗指導學生學習,強化學習的目標性,避免學習過程過分理論化而忽視實踐的重要性。
加強學生和企業之間的互動,讓學生在步入社會實踐之前獲取實踐經驗,以不斷強化實踐應用水平,為今后的社會實踐打下堅實基礎、做好充足的準備。大專院校可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讓合作企業創造實習崗位和機會,學生可分批進入企業進行實習。在理論學習的同時,獲取實踐工作學習的機會,使得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基于大專院校的項目研究基礎,結合企業產品生產的實際需求,將兩者充分結合,打造學生和企業之間的有益合作機制,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利用。同時,還可開設企業面試課程,邀請各大名企的雇主來對學生進行仿真練習,這樣既可增進課程的吸引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面試技巧[5]。
大專院校作為應用型人才教育培養的重要基地,擁有豐富的人才培養和項目研發資源。在推動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可充分發揮院校的優勢,強化與企業之間的項目計劃和研發合作,打造聯合式的項目研發機制。一方面,大專院校為企業提供人才資源和學術資源,企業則提供實踐基地和社會資源,兩者進行深度的項目研發合作,充分發揮兩者的優勢,實現教育和生產的雙豐收;另一方面,院校可通過與大型企業的密切聯系與合作,開展大型的招聘活動,讓在校學生明確未來的求職方向,也為畢業生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學生學習的目標性更強,在走向應用型人才的道路上也就更為積極主動。
大專院校作為我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其在應用型人才培養和輸出上貢獻了巨大力量。應用型人才推動了國家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幫助其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實現區域產業結構優化,促進技術革命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利用。為此,應當在認識到應用型人才重要性的基礎上,不斷強化大專院校的應用型人才教育,通過多種方式提高人才的應用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1]王花毅.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經濟學課程改革的思路[J].河北企業,2016,(12):216-217.
[2]黃映玲.雙層次多方向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地方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的思考[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15,(3):73-77.
[3]付小平.基于“定制式”的業余大專人才培養初探[J].成人教育,2015,(5):5-7.
[4]農萬賓.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經濟學基礎》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3,(2):211.
[5]李娟娟.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西方經濟學之效用與教學探究——以地方工科院校為例[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