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順
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各產業的關聯效益日益增強,流通業和旅游經濟更是如此。流通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為旅游業發展提供基礎的產業支持。旅游產業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性、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流通產業升級優化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兩產業共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本文結合廣東省廣州市1991-2016年相關數據,建立向量自回歸(VAR)模型,采用協整分析、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定量研究廣州市流通產業、旅游產業發展與GDP增長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廣州市流通產業、旅游產業發展與GDP增長之間存在協整關系,流通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發展可以很好解釋GDP增長。廣州市流通產業發展與GDP增長互為格蘭杰成因,廣州市旅游產業發展與GDP增長也互為格蘭杰成因。
關鍵詞:流通產業 旅游經濟 GDP增長協整 格蘭杰
引言
流通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流通產業可以將國民經濟各個產業緊密相連,對于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旅游產業已成為全球經濟中發展勢頭最強勁、規模最大的產業之一。旅游產業在城市經濟發展中的產業地位、經濟作用逐步增強,對城市經濟的拉動性、社會就業的帶動力以及對流通產業升級優化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對我國各城市而言,流通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發展對城市發展有何影響?影響路徑是什么?是亟待明晰的主要問題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廣東省廣州市1991-2016年流通產業總值、旅游產業總值、GDP總量研究其流通產業、旅游經濟發展對城市發展的作用。這不僅可以豐富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還能為地方政府制定城市產業發展政策提供參考。
現狀分析
廣州市是珠江三角經濟區域的中心城市,是連接內地城市與海外城市的紐帶。廣州市多年以來一直作為進出口商品流通的中轉站,對內組織商品生產與交換、協調社會分工,對外連接國內外商品市場。改革開放以來,廣州市把握機遇實現了快速發展,其GDP總量連續多年位居我國城市GDP排行榜前列,流通產業等各類產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如圖1所示。
廣州市GDP在1991到2016年間發展迅速,1991年為3866741萬元,2016年為195474420萬元,年均增長幅度為15.5%。廣州市流通產業總值由1991年的877300萬元至2016年增長到46423718萬元,年均增長幅度為12.7%。廣州市的旅游產業起步較晚,1991年其旅游產業總值僅為667610萬元,但是在中央和廣州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旅游產業發展迅速,2016年旅游產業總值已經達到32170523萬元。特別是2010年至今,旅游產業發展速度顯著加快,年增長幅度在10%左右。由圖1可知,廣州市流通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的同時,廣州市GDP總量不斷增加,尤其是在2005年以后,流通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迅速,GDP增長率獲得較大程度提升。
計量模型分析
本文分析了1991-2016年廣州市GDP、流通產業、旅游產業發展狀況,發現流通產業、旅游產業與GDP發展之間存在關聯關系。在此基礎上,建立向量自回歸(VAR)模型,利用協整分析、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脈沖響應分析研究廣州市流通產業、旅游產業與GDP之間的關系。
(一)指標選取與樣本數據處理
基于數據的可獲得性與實際價值,本文選取1991-2016年相關數據。流通產業總值衡量流通產業發展情況,流通產業總值等于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總和,用LT表示;旅游產業總值用LY表示。現將1991-2016年廣州市GDP、流通產業總值、旅游產業總值取各自的自然對數以消除可能存在的異方差,取對數后的結果分別用LNGDP、LNLT、LNLY表示,利用Eviews8.0對其進行計量分析,從而探究流通產業、旅游產業、GDP之間的關系。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二)單位根檢驗
單位根檢驗采用ADF檢驗。ADF檢驗要在殘差項不相關的條件下選擇最優滯后期,同時還要滿足AIC 和SC準則,即AIC 和SC同時取最小值時的滯后長度就是最優滯后期。ADF檢驗的另一個方面是檢驗回歸中是否包含常數和線性趨勢,這主要通過時序圖觀察判斷,涉及三個模型表達式,如公式(1)、(2)、(3)所示。
(1)
(2)
(3)
零假設為:H0:δ=0,檢驗從方程(3)至方程(1)依次進行,直至拒絕原假設,即原始時間序列不存在單位根,該序列為平穩的時間序列,則檢驗終止。LNGDP、LALT、LNLY的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由單位根檢驗結果可知LNGDP、LNLT、LNLY的單位根分別為-1.932740,-2.668257,-1.265931,只有LNLT在10%的顯著水平下平穩,LNGDP和LNLY在1%至10%的顯著水平下是非平穩的時間序列。對LNGDP,LNLT,LNLY進行一階差分用DLNGDP、DLNLT、DLNLY表示,一階差分結果分別為-5.705388,-4.99134,-7.027874,結果表明DLNGDP、DLNLT、DLNLY在1%的顯著水平下是平穩的,所以LNGDP、LNLT、LNLY是一階單整序列,它們之間存在平穩的線性關系。
(三)協整分析
協整檢驗可以分析時間序列之間是否存在穩定的長期關系,如果時間序列之間存在協整關系,那么序列之間的相互偏離不會太遠,即使因某種沖擊偏離了均衡位置也會在短時間內自動恢復到均衡位置。本文利用Engle-Granger兩步法對LNGDP、LNLT、LNLY進行協整檢驗。根據Engle-Granger兩步法理論,用一個變量對另一個變量進行回歸,如果回歸模型的殘差平穩,則兩變量存在協整關系,只有在兩個變量存在協整關系時,所建立的回歸模型才是有效的,否則模型就是無效的,會出現“偽回歸”。把LNLT和 LNLY分別對LNGDP進行回歸,得到方程(4)和(5)。
LNGDP=0.827927*LNLT+4.940990 (4)
(39.62775) (15.10757)
R2=0.988045 F=1570.359
LNGDP=0.888387*LNLY+4.454492 (5)
(19.74114) (6.540443)
R2=0.953513 F=389.7126
設e1、e2分別為方程(4)、(5)的殘差,對殘差e1、e2進行ADF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在5%的顯著水平下拒絕原假設,接受e1、e2是平穩的假設。因此LNLT、LNLY和LNGDP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即LNLT、LNLY和LNGDP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方程(4)和方程(5)R2分別為0.988045,0.953513,說明回歸模型擬合效果很好,滿足經典線性回歸方程顯著性要求。故得出,流通產業(LN)每增長1單位,GDP會增加0.827927;旅游產業(LY)每增長1單位,GDP會增加0.888387。
(四)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格蘭杰(1969)指出如果序列是協整的,那么這些序列之間至少存在一個方向上的格蘭杰原因;如果是非協整的,那么序列之間的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是無效的。LNLT、LNLY和LNGDP之間存在協整關系,但是,它們之間的格蘭杰因果關系還需要進一步檢驗,檢驗原理為方程(6)和(7)。
(6)
(7)
K代表最大滯后階數,原假設為序列Y(X)不是序列X(Y)的格蘭杰原因,即B1=B2=B3=Bi=0。具體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
表4的檢驗結果顯示,在顯著水平為1%條件下,在滯后2期時,拒絕流通產業發展不是GDP增長的格蘭杰原因的原假設,廣州市流通產業的發展與GDP增長互為格蘭杰成因。同樣的,在顯著水平為1%條件下,滯后2期時,拒絕旅游產業不是GDP增長的格蘭杰原因的原假設,廣州市旅游產業發展與GDP增長互為格蘭杰成因。
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第一,協整分析表明,廣州市流通產業、旅游產業發展與GDP增長之間為協整關系,即三者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把LNLT、LNLY分別與LNGDP進行回歸,P值均低于0.05,R平方均高于0.95,說明擬合效果滿足經典線性回歸模型顯著性要求,廣州市流通產業、旅游產業發展與GDP增長之間存在線性相關關系,流通產業每增長1單位,GDP會增加0.827927;旅游產業每增長1單位,GDP會增加0.888387。第二,在因果關系的檢驗中,本文得出的結論是,廣州市流通產業發展與GDP增長之間互為格蘭杰成因,這主要是由于流通產業作為各類產業連接的紐帶,流通產業的發展可以促進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從而推動地區經濟發展與城市化水平的提升。GDP的增長可以間接帶來政府財政收入的增長,使政府有更多資金投入到流通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推動廣州市流通產業的發展。旅游產業發展與GDP之間互為格蘭杰原因。依托于旅游產業而發展的旅游經濟可以推動廣州市GDP的增長,而GDP的增長會間接帶來政府居民收入與財政收入的增加。居民收入的增長會提高對旅游產業的消費從而推動旅游經濟發展,政府收入的增加則有利于完善當地旅游產業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
(二)建議
第一,完善廣州城市定位,大力建設國際商都。廣州市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地帶,氣候條件優越,處于珠三角的中心地帶,有良好的區位和產業優勢。廣州市的發展應該基于這些比較優勢,應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氣候優勢,大力發展旅游經濟;還應著力發展現代化流通服務業,培育大市場,建設輻射整個東南沿海地帶的商貿流通中心,把發展旅游經濟、流通產業作為廣州市經濟增長的新著力點,依靠流通產業和旅游經濟的發展將廣州市建設成為國際商都。第二,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培育。城市的發展要求流通產業以及各類產業不斷創新,當前廣州市流通產業最主要的困境是并未建立現代商貿流通體系,這使得廣州市在國際產業鏈分工中處于末端。而流通產業的發展依附商貿流通企業的發展,所以廣州市應加強對本土商貿流通企業的扶持,鼓勵企業創新,積極引進國內外優秀商貿流通企業,以完善廣州市商貿流通體系。同時,廣州市應把發展旅游經濟作為推動城市發展的新動力,加強旅游產業相關產品和項目的開發,樹立廣州市旅游產業品牌,依靠產業創新提高廣州市發展潛力。
參考文獻:
1.吳旭,龐世明.旅游產業與區域經濟的耦合協調度分析——以北京為案例地[J].商業經濟研究,2017(24)
2.田華,夏勇.流通產業優化發展對第三產業經濟增長的溢出效應[J].商業經濟研究,2016(07)
3.李艷麗.旅游產業結構優化對區域旅游經濟的影響作用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6(1)
4.鄧莎莎.流通產業與城鎮化發展理論綜述及其關系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24)
5.楊水根.流通產業經濟效應的城鎮化門檻研究[J].經濟地理,2015,35(7)
6.吳玉鳴.旅游經濟增長及其溢出效應的空間面板計量經濟分析[J].旅游學刊,2014,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