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亦雨
摘 要: 本文以網絡熱詞“皮”為代表,通過網絡調查的研究手段,全方位分析“皮”作為自由語素、黏著語素在詞匯和句子中的用法和意義,并對比“皮”在網絡詞典中的解釋和現代漢語語料庫中收錄的語料,充分反映出一方面網絡詞典和網絡語料庫應當及時更新、與時俱進,注入新的詞匯血液,幫助人們更好地查閱和學習,另一方面人們應當以寬容的胸懷和理性的態度正確對待網絡新詞、熱詞,凈化網絡環境,豐富語言詞匯,和諧發展,文明進步。
關鍵詞: 網絡詞匯 “皮” 舊詞新義
在網絡迅猛發展的時代下,信息的傳播非常迅速,網絡語言不斷更新換代,研究網絡用語的詞義和用法一方面可以密切關注漢語的詞匯發展,拓寬某些詞匯的內涵,為語言學發展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考路徑,另一方面可以就此分析社會現狀乃至價值觀的走向。
一、“皮”含義的網絡調查
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三個搜索引擎,分別是UC瀏覽器、搜狗瀏覽器和谷歌瀏覽器,再輸入關鍵詞“皮”后,排除重復語句、不相關調查對象及相關百科等專項條目,每個搜索引擎都選取前四十條語句,隨后定性定量分析,筆者逐條分析并排序,結果輔以表格,最后與網絡詞典進行比較并提出建議。
2.統計與歸納
“皮”無論在現代漢語中或是網絡用法中,都有自由語素和黏著語素兩種用法,自由語素嚴格的定義是能單說的語素,或能單獨成句的語素。例如作為現代漢語的自由語素“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作為網絡用語的自由語素“皮一下你快樂嗎”而黏著語素是不能單說或不能單獨成句的語素,黏著語素的位置是不自由的,總是附著在其他語素的前面或者后面,例如“皮”作為現代漢語的黏著語素“頑皮”、“西瓜皮”;作為網絡用語的黏著語素“蛇皮”。此外,由于“皮”作為網絡用語的用法和含義不止一種,因此筆者在統計時首先將其統一定義為網絡用法,并在下文詳解。
根據表一進行分析,“皮”在現代漢語中大都需要附著在其他語素的前面或者后面,作自由語素時很少出現,而網絡用法中“皮”大部分是自由語素,可見網絡含義極大地豐富“皮”的用法。據表二,顯然最常用的兩種含義是“動物的體表組織”和“皮毛制成品”,但是“皮”作為網絡用語的用法已經悄然擠入前三,所以對其網絡用法的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3.網絡用法和意義
關于“皮”的網絡釋義筆者將分類進行分析,并用微博搜索檢測其在一周之內的使用頻率。
(1)自由語素
“皮”屬于舊詞新義類網絡詞,作為自由語素單獨使用時,表示“靈活、狡猾”等含義,可做動詞、形容詞。相對于“皮”的原義,尤其是形容詞“調皮的”,在網絡用語中多了動詞的用法,指狡猾、調皮,而且沒有年齡限制,也不局限于人,可以指其他生物,但本意的“皮”特指小孩子的頑皮。
“皮”作為自由語素出現在許多網絡句子中,例如“李時珍的(滴)皮”,在微博上近一周出現577條語料,這一句常常讓其他人感到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實際上這一句出自斗魚主播大司馬,由于他口音問題發音不準,誤將“你是真的皮”說成“李時珍的皮”,但這一誤讀十分有趣,反而成為他的個人特色和自帶笑點,網友便將其傳播出來。再有,“皮(這)一下你快樂嗎”,在微博近一周出現47931029條語料。這里的“皮”作為動詞,通常用于事情發生意想不到的轉折,網友用此句吐槽,常用于具有戲劇性、反轉性的搞笑內容。該詞最早源自于四川方言,走紅于英雄聯盟游戲解說,尤其是斗魚英雄聯盟主播大司馬在直播中經常使用,因此該詞最早在電競圈中流行,后來使用范圍逐步擴大,被網友們制作成的相關的“皮一下”表情包受到熱烈的追捧,被大量使用和轉載開,成為如今常見的吐槽類網絡語。其中有一個很強的推動事件,就是某明星和PGone的出軌緋聞,PGone在中文的諧音中被念做“皮幾萬”,于是出現“你要皮幾萬下才快樂”的句子。
(2)黏著語素
“皮”可以和其他語素搭配,此時的“皮”跟別的語素組合成復合詞,不再是自由語素,如“嗨皮”,此詞是由英語中“happy”諧音而來,可做動詞和形容詞,在微博中共出現20421185次;“蛇皮”,在微博中檢索出2006207條結果,可做形容詞和副詞,該詞源于電競游戲的一種操作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游戲人物在遇到攻擊時不沿直線逃跑,而是蜿蜒前進或后退以躲避對手的攻擊技能,因這種移動路線和蛇的很像,又兼具“狡猾”、“靈活”的含義,正好對應“皮”的網絡含義,兩者結合使用,精準形象,如今“蛇皮”的適用范圍現已擴大到日常生活,多用貶義,形容某人技術遜色。
二、“皮”網絡含義形成的原因
1.客觀原因
(1)游戲產業的高速發展。不難看出,筆者整理的“皮”的網絡含義幾乎都來自于網絡游戲,尤其是網絡直播平臺,可見年輕人對網絡游戲的熱衷程度在與日俱增,其衍生出來的新詞熱詞的生命力愈加旺盛。
(2)網絡的推波助瀾。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5.8%,一方面使用網絡的網民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發達的網絡體系縮短信息傳遞的時間,使得新詞被大量轉發和使用成為網絡熱詞。
2.主觀原因
(1)方言的傳播。“皮”新義的出現表現出人們對地區方言的認同和包容,因為該詞最早出現于四川等地的方言,人們可以通過對某地方言的了解感受當地文化。在網絡的支持下,方言詞匯傳播到祖國各地,同時獲得更高的關注。
(2)網民在遇到新奇而幽默的網絡新詞時,會產生求新求異的心理,接受這些與一般的現代漢語有別的新詞,隨后會引起大批量的網民從眾心理,不甘落伍,于是這些網絡新詞就逐漸上升為網絡熱詞。
3.語言本體原因
從語言本身的經濟性原則出發,人們在用語言交際的情況下會偏向于用更少的語言單位進行表達,從而減少言語交際的“能量消耗”。“皮”這一語素是自古就有的漢字,在其原有的含義上增加“狡猾”、“靈活”等義,還增強動詞的詞性,充分體現了創造語言單位的經濟性原則。
三、網絡漢語詞典和現代漢語語料庫對網絡含義的收錄情況
1.網絡漢語詞典
筆者對調查的三個瀏覽器自帶的漢語百科或是漢語詞典進行查閱,發現這些網絡詞典都沒有收錄最新的網絡用法,筆者建議網絡詞典不同于傳統辭典,應當努力提高更新速度,將最新的語義和用法收入詞條,方便人們查閱和學習。
此外,就網絡詞典中含義的排序和內部邏輯結構進行分析,以搜狗百科中對“皮”的釋義為例:
①動物或植物體表的組織:表~。~開肉綻。羊~。樹~。麥~。
②用皮制作的:~包。~大衣。
③表面,淺薄:~面。地~。浮~。
④包在外面的東西:包~。封~。
⑤薄片狀的東西:鐵~。豆腐~。海蜇~。
⑥韌性制成品,特指橡膠制成品:~糖。~球。~筋。橡~。
⑦淘氣,不老實:頑~。
⑧由于受申斥或責罰次數過多而感覺無所謂;滿不在乎:這孩子老挨批,已經~了。
⑨指橡膠或用橡膠制成的有彈性的物體:~球。
⑩酥脆的東西受潮后變韌:花生米放~了,吃起來不香了。
?輥?輯?訛(Pí)姓。
根據對比可以得出,該網絡詞典沒有收錄“皮”的網絡新用法,在這11種意義中,顯然6和9有重復,分類不嚴謹,第十點在網絡調查中沒有出現,說明當前使用頻率低,建議移至最后一點。筆者建議網絡詞典應當努力提高更新速度,將最新的網絡詞匯進行篩選,把新產生的語義和用法收入詞條,方便人們查閱和學習。
2.現代漢語語料庫(CCL)
筆者選用北京大學中國語言學研究中心漢英雙語語料庫,從中隨機抽取三百條語料,并統計歸納結果如下表所示:
附自由語素語料:
①……獲取動物的肉和皮。(指“動植物的體表層”)
②還要抽俺的筋,扒俺的皮。(指“動植物的體表層”)
③扒掉一段城墻,就像剝掉我的一層皮!(指“動植物的體表層”)
④如果孩子被你罵皮了,什么都無所謂弄到羞恥心蕩然無存的地步,便很難教育了。(指“由于受申斥或責罰次數過多而感覺無所謂;滿不在乎”。)
由表三可得,“皮”在現代漢語中大多是黏著語素,作自由語素使用的情況較少。由表四可見,在現代漢語語料庫中隨機抽出的三百條語料中,“皮”的本意達223條,約占74%,而“皮”的其他含義所占比例非常小,很多含義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并且暫時還沒有收錄網絡用法的語料,可見該語料庫在收集語料方面比例失衡,其更新速度有待提高。此外,從筆者收集的語料看,部分都是具有一定專業學術類的句子,間接說明該語料庫所選語料稍稍脫離日常生活所用的現代漢語,這是其語料比例失衡的主要原因。
四、正確對待“皮”這類網絡新詞
網絡詞匯千千萬萬,“皮”只是其中一個,至于這些網絡詞語會在詞匯的長河銷聲匿跡,成為一粒沉沙,抑或是脫穎而出,豐富現代漢語的多樣化,這些還仍需時間的驗證。雖然一些網絡詞匯仍存在諸如術語多、外語詞匯多和等義詞多的現實問題,社會上對網絡詞匯所持的態度觀點也不盡相同,有的專家認為,網絡詞語魚龍混雜,不符合現代漢語規范化的要求,應當減少使用,有的專家認為網絡詞語新穎幽默,反映時代的新動態和價值觀,應該予以接受。筆者認為,應以包容的心態、冷靜的判斷看待網絡新詞。網絡語言屬于語言,也同樣遵從語言的發展規律,并不是流行的、爆紅的,就能被傳承下去,語言詞匯的發展有固有的發展規律,它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面對詞匯的誤用、錯用、濫用問題,還要進行積極的規范與引導,只有充分尊重詞匯發展的基本規律,相關部門嚴格按照規律做好相關的管理工作,保留符合語言發展規律的新詞匯和新用法,讓其進一步傳播,及時剔除一些偏離語言發展規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詞匯,確保語言的純潔性,給社會帶來更多的“正能量”。
五、結語
雖然網絡語言的發展才二十年左右,其產生的巨大影響不容小覷。本文通過網絡調查的方法,首先研究“皮”在各大搜索引擎中出現的頻率,觀察自由語素和黏著語素的意義分布,其次對比了網絡詞典對“皮”的傳統解釋,以及在現代漢語語料庫中收錄的與“皮”有關的語料,得出如下結論:一方面,網絡詞匯豐富了現代漢語的用法,所以網絡詞典和網絡語料庫應當及時更新,與時俱進,注入新的詞匯血液,幫助人們更好地查閱和學習。另一方面,人們應當以寬容的胸懷和理性的態度正確對待網絡新詞、熱詞,凈化網絡環境,豐富語言詞匯,和諧發展,文明進步。
參考文獻:
[1]謝新暎.從網絡詞匯看漢語詞匯的發展趨勢[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2):44-47.
[2]李潤生.網絡詞匯的造詞法探析[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3(02):47-49.
[3]楊國旺.從網絡詞匯的產生演變看其發展趨勢[J].河南農業,2009(02):60-61.
[4]吳禮權,潘海峰.網絡詞匯成活率問題的一點思考[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3(03):51-57.
[5]劉凌宇.解析網絡新詞“屌絲”[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7(01):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