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
當前對房地產的政策,沒有達到根本的目的,有些措施短期還不錯,比如說限購,短期有用。但是一般來講,限購政策實行兩年之后,很多的投資者都已經滿足不限購的條件了,比如說社保繳了兩年,效力下降了。另外限購政策太硬、太猛,一刀切也有誤傷。所以我認為一定要有一個長期的根本性措施,地方政府必須拿出相當的土地財政收入,賣土地的收入,要成立基金長期租給那些中低收入的人群,以此來穩定房地產市場。讓中低收入人群不要受高房價的困擾。同時按這個方式,也可以讓地方政府化解一部分高庫存的問題。
我的建議是解決收入中等以下,暫時買不起房的這部分居民。很多地方政府動力不足,為什么?因為他們是短期行為,他們只考慮未來三年、四年,頂多五年的發展前景。因為我們地方政府換屆比較頻繁,平均大概3年5年就會調整。所以我的建議就是應該由中央政府給地方政府一定的指導,甚至于壓力,要求他們這么做,這才行。
一二三線的大城市都需要這么做,當然這個進程會比較艱難一點,因為房價已經很高了,土地相對而言,剩余土地不是太多。一二線城市我們只是希望作為學術研究,如果二十年前這么干的話就好了,學習香港和新加坡,不能讓房地產提前消費發展潛力。1999年到2004年,我作為香港一個大學的老師,在香港生活了五年,那五年我是住在政府的房子里面。
每個月扣我工資的7.5%,政府通過大學,給我提供一個住房,所以我根本就不用擔心香港房地產市場的價格問題,不用擔心這個事。是略低于市場價格的。
我相信只要能夠達到20%到30%的話,整個房地產市場的格局會根本性的改變,比如在北京,如果月收入低于一萬五的居民,現在買房子肯定是有困難的,但是一萬五去租房子,是沒有大問題的。如果政府完全不管的話,月收入在北京低于一萬五的居民就不能生存了,光靠買房子就很難生存。那么這部分人被迫離開北京,北京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得靠誰呢?我在大學里工作,所以我們招聘老師、職員,一個最主要的障礙就是房價。昨天我還碰到一個博士,想招他來做博士后,他猶豫了半天,說我還是不來了,我說為什么?他說北京房價太高了,來了以后,了解一看,轉了一圈,發現嚇死我了。我跟太太一商量,我們不愿意來了,我們干脆住在重慶算了。很好的一個研究人員、年輕人,就是因為房價不來了。我們作為教育機構,我們競爭的對象是那些投資者,很多人是在北京買房子投資,我要招的人是要在北京買房子安家過日子的,這兩類人在市場上PK的話,我們永遠PK不了。
從社會問題解決來看,最根本的是什么?是解決一個大的問題,不要讓房地產過快地發展,提前消費了未來經濟發展的午餐。現在很多地方經濟還沒發展,一聽說這個地方規劃要建橋,這個地方規劃要搞大項目,馬上地產上去了。可是地產一上去之后,勞動力進不來,很多居民進不來,就成空房了,房子就空置了,房價上去了,經濟卻上不去了。這是目前很多地方經濟發展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