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林
【摘 要】對角色進行塑造和理解,通過表演將角色的特點展現出來,是作為一名戲曲演員的職責所在。若想要成功塑造出觀眾喜愛的角色,獲得觀眾的肯定,那么就戲曲演員就要深入分析角色的特點,全身心投入到創作角色的過程中,才能夠將角色的音容相貌展現的淋漓盡致。本文主要就戲曲演員如何塑造角色進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戲曲演員;角色塑造;方法
中圖分類號:J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9-0029-02
作為一名戲曲演員,每當在舞臺上收獲到觀眾熱烈的掌聲與肯定時,便是最幸福的時刻。而想要得到觀眾的認可就必須將角色特點完美的展現出來。戲曲演員在對角色進行塑造與演繹的過程中,既要感受角色的內心情感,還要感悟角色的悲歡離合,從而對人物角色形象進行推敲和塑造。因此,想要成功的塑造出人物角色,那么就需要戲曲演員對角色進行全方位的認識,本文就戲曲演員如何塑造角色做了以下幾點探討。
一、了解劇本內容,對角色形象進行深入分析
臺下的演員與臺上所要塑造的角色之間是有差距的,因此演員在塑造角色時,首先要對劇本進行深入的了解,并全面認識角色的特點,從自我發出,尋找自己與角色之間的相同特點,加以擴大,讓自己更加貼近角色,適應角色。之后通過肢體語言將角色完美的詮釋出來,讓觀眾通過欣賞,對人物的性格和特點有準確的認識和把握。例如,嚴鳳英老師在《天仙配》中所扮演的“仙女”讓人印象深刻,這主要是因為其在拍攝之前熟讀劇本,對“仙女”的角色進行揣摩和研究,從而才能夠塑造出既有仙女的儀態萬千、又有小妹靈巧嬌氣的角色特點。在演唱“樹上的鳥兒成雙對”時,嚴鳳英老師飽含深情的唱腔,以及完美的肢體動作使觀眾流連忘返。因此只有演員真正的走進角色,認識角色,才能夠將角色演繹的淋漓盡致。
二、真正進入角色,把握人物角色的內心和精神世界
被譽為京劇“通天教主”的著名前輩戲曲表演藝術家王瑤卿曾說過:“讀讀本兒,認認人兒,找找事兒,琢磨琢磨心里勁兒,按點玩意兒。”這句話反映出作為一名戲曲演員,在認識角色時應該做到的幾個步驟,即:了解劇本,認識人物,分析事件,體驗人物情感,設計程序技術。也就是說戲曲演員應該在宏觀上吃透劇本,之后研究人物特點,由外到內去認識人物歷史背景、情境遭遇、情感變化,只有真正的了解角色,進入角色的情感內心,才能夠將角色的情感真實的演繹出來。在分析劇本和認識人物時,應該設身處地的去感受角色所處的地位、身份、思想感情,“親身”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從而讓自己更加貼近人物形象。例如,著名越調表演藝術家申鳳梅老先生一生塑造了多個“諸葛亮”的形象,每次演繹都深入人心,惟妙惟肖,使人難以忘懷。在演“收姜維”“諸葛亮吊孝”等劇目的時候,其除了參考和繼承前輩們的表演外,還努力去分析在不同的劇目中“諸葛亮”的不同情感變化,于是便有了《收姜維》中運籌帷幄、胸有成竹的諸葛亮,《吊孝》中機智果敢、沉著冷靜的諸葛亮,雖然這些劇目都是同一個角色,但申鳳梅老先生卻從人物的內心情感出發,探索并塑造出一個個全新鮮明的“諸葛亮”,并被后人贊譽為“活諸葛亮”。
戲曲表演最常用的手法稱為“三化”法,即用外化、物化、對象化的手法將人物內心自然流露、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情感,轉化成為鮮明生動的形象,這也是作為一名戲曲演員塑造人物的成功之處。例如,我國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在藝術創作時并不局限于對劇本角色的演繹,而是針對不同性別的角色人物都能夠完美演繹。最讓觀眾印象深刻的莫過于梅蘭芳在演繹女性人物方面的成就,他能夠將女性柔美的外表以及細膩的內心通過肢體語言完美的展示出來,這也源自于他對女性人物內心情感有著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因此,戲曲演員在對角色進行演繹的過程中,應注意對劇本角色進行深入了解,并且精準把握人物內心情感,這樣才能夠準確的表達作品內容。
三、表演賦予真情,努力塑造鮮活的藝術形象
眾所周知,戲曲是我國的國粹,需要靠完美的表演、唱腔以及旋律來完成。作為一名戲曲演員若想要成功的塑造一個角色,那么就必須掌握戲曲的基本功,熟讀劇本,吃透劇情,認識角色,這樣才能夠在舞臺上用真實的情感來打動觀眾,所以應把握好以下幾點。
第一,藝術要真實。藝術來源于生活,同樣也高于生活。在戲曲的舞臺上,演員在演繹角色時需要通過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肢體語言,在音樂的節奏與旋律中一氣呵成,清晰流暢地去完成表演動作,這既是生活,卻又高于生活,這既是真實的,卻又帶著夸張。由此看出,藝術就是對生活的升華,所以戲曲表演中的肢體動作必須是來源于生活卻又要比生活夸張的,既要有戲曲的特點但又必須符合藝術法則。所以,這需要戲曲演員在平時留意生活,觀察生活,在表演中能夠將生活融入其中但又能做到升華有度。
第二,賦予真情實感。在戲曲表演中,演員往往能夠通過真情實感的表演來打動觀眾,這是戲曲表演的顯著特點。情感是藝術感染力的源泉,沒有情感的表演就如同沒有靈魂的軀體,演員要做到從心靈上打動觀眾,就必須先打動自己,從感情上與角色融為一體。只有演員充分理解了人物角色的內心情感,與人物角色產生情感共鳴,才能夠將自己真實的情感演繹出來,從而實現以情動人。如果一個演員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被角色內心情感所打動,那么也會影響到他入戲的程度,在表演時忘我的投入到其中,并爆發出真實的情感,從而感染到觀眾,使觀眾隨著演員的表演同悲同喜,或暢懷大笑,或哀嘆不已。
四、掌握基本功,滿足觀眾對聽覺視覺的享受
在戲曲表演中,“唱”是最重要的一種表演形式,演員在對人物角色進行演繹的過程中,要根據劇目的需要,將人物角色的內心情感用“唱”的方式表達出來,而不同的演員對于情感的表達也會有不同的方式,這也導致了多種音樂流派的出現。首先,演員應對劇本有所認識和了解,并感受到人物的情感變化,從而對人物的特點進行完整的表達,這樣才能夠獲得觀眾的認可與喜愛。戲曲演員可以通過優美的音樂旋律,將人物特點用生動的肢體語言展示出來,可以通過唱、念、打等來展現戲曲的基本程式。而做好這一點也需要演員在臺下勤于練習,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每個戲曲演員都應該發揚不怕吃苦的精神,磨練自己的基本功和演技,這樣才能夠在塑造人物角色時得心應手。
古今中外,每一位戲曲演員都走過從小勤學苦練基本功的道路,因為演員的表演源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需要夸張的肢體語言,因此演員必須要熟練各種肢體技巧。例如,在京劇劇目《白蛇傳》中,前面走鞭時,需要演員溫柔嫵媚的去演繹,而后面的“武打”戲則需要演員表現出不怕危難,勇往直前英勇救夫的精神。一整場戲,從文到武,無論是一個翻身還是一個亮相,一招一式都展現出演員扎實的基本功。因此,作為戲曲演員,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才能夠將完美的劇目呈獻給觀眾。
綜上所述,作為一名戲曲演員,若想要成功塑造人物角色形象,那么就要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感受人物的內心情感,并提高自己的情感表達能力。了解劇本、熟讀劇情是戲曲演員必須要做的事,只有對劇本、對人物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才能夠在表演中做到惟妙惟肖。戲曲藝術博大精深,對此我們必須要與時俱進,認真繼承,將老一輩藝術家的奉獻精神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王萍.論戲曲演員如何塑造角色[J].人文天下,2017,(12):10-11.
[2]孟少雄.戲曲演員的角色塑造[J].戲劇之家,2017,(11):49.
[3]龐立民.淺談戲曲演員的角色塑造[J].戲劇之家,2016,(17):39.
[4]喻莉.淺談戲曲演員舞臺角色塑造[J].影劇新作,2015,(04):169-170.
[5]鄭玉.談戲曲演員的角色塑造[J].戲劇之家,2015,(12):17.
[6]駱朗.戲曲演員角色塑造淺談[J].江蘇政協,2013,(1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