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貞貞
【摘 要】城鎮化進程中,花瑤“嗚哇山歌”面臨傳承與受眾人員減少、生存基礎破壞、居住地域邊界消失等問題的挑戰。花瑤“嗚哇山歌”作為湖南省和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較好的歷史文化、社會和經濟價值,在推進城鎮化進程中,要堅持以“民族為中心”,加強文化傳承主體的培育與“嗚哇山歌”經濟價值的挖掘,實現保護與發展的融合,促進“嗚哇山歌”文化的發展。
【關鍵詞】城鎮化;花瑤“嗚哇山歌”;影響;對策
中圖分類號:J64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9-0046-02
湖南省隆回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農業人口占比高,在城鎮化的浪潮中,城鎮化率不斷提高。花瑤“嗚哇山歌”主要傳唱地——隆回虎形山瑤族鄉的瑤族人口減少到6000人左右。我國城鎮化發展是與經濟社會發展相互促進的自然歷史進程,也是各種文化融合創新與文化優化、選擇的過程。國家在推進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強調堅持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要求延續歷史文脈和保留地域特色、民族特點。花瑤嗚哇山歌作為“民歌中的絕唱”,是湖南省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城鎮化和現代化的沖擊下,面臨著創作環境變化、受眾人口減少、口授相傳難、城市文化沖擊等方面的挑戰,如何在城鎮化進程中保護和發展花瑤嗚哇山歌文化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城鎮化對花瑤“嗚哇山歌”的影響
嗚哇山歌是盛行于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虎形山一帶的一種“高腔山歌”,曾經給花瑤人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也是現在與未來花瑤人民幸福生活的文化原動力。改革開放以來的城鎮化與現代化帶來了經濟發展與多元文化的補充,但也給嗚哇山歌傳承與發展帶來了影響。
(一)青壯年大量外流,傳承人與受眾人員急劇減少。隆回虎形山一帶是花瑤人長期生活的地方,花瑤嗚哇山歌是該地區的重要文化名片。但虎形山地形偏僻,交通不便利,距隆回縣城距隆回縣城110公里,平均海拔1320米,古木參天,綠蔭成林,奇山異石,田土耕地碎片化分布,封閉的大山和自給自足使得花瑤人忠實地傳承著先祖們古樸純真的生活,傳唱著自娛自樂的嗚哇山歌。但城鎮化與現代化的發展打破了這里的寧靜與安逸,青壯年紛紛走出大山,走出瑤寨,融入城鎮化的潮流中。并且,隨著城鎮化的不斷發展,虎形山一帶外出務工的花瑤人逐年增多,對山歌、唱山歌、聽山歌的人少了,學唱嗚哇山歌的人更少了。據傳承人陳世達講述,雖然有少數年輕人有學習演唱嗚哇山歌的熱情,但傳唱人仍是青黃不接,后繼堪憂。
(二)城鎮化帶來經濟結構變化,“嗚哇山歌”生存基礎破壞。遠離外界,長居深山,很少與外界發生物資交流和信息往來,花瑤人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簡單的田園生活。這種純樸的生活給嗚哇山歌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在勞作時幾聲“嗚哇……嗚哇……”可舒緩疲勞,也可調節勞動節奏、激發勞動干勁;山歌對唱可加強交流,結識情侶……嗚哇山歌可表心中愿景,或頌生活,或訴幽怨,或泄憤懣。這種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結構和自娛自樂的民族文化給了嗚哇山歌生存與發展基礎。
但是,隨著城鎮化的發展以及消費市場向花瑤人生活地區的滲透和擴展,花瑤人的生產與消費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集體耕種、狩獵不再存在,徒步遠行變得稀少,機械化、電氣化浸入生產生活中。特別是電視、電腦、智能手機等現代電子產品的應用,以及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的大量運行,導致原來生存的經濟基礎遭到破壞,嗚哇山歌的應用場景受到巨大沖擊,以前隨處可聽到的嗚哇山歌變得稀少,甚至變得過時和被邊緣化。嗚哇山歌文化的生存和傳承受到極大的挑戰。
(三)花瑤人傳統居住地域消失,“嗚哇山歌”文化逐漸失去原有的生存土壤。隨著城鎮化的進一步推進,以及花瑤居民居住地的經濟發展,花瑤人傳統居住地域發生了巨大變化。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是瑤漢雜居地,全鄉約1.6萬人,但瑤族人口占全鄉的40%,并且隨著該地區少數民族旅游產業的發展、外來人口流動的增加,以及花瑤青壯年遷移到附近的鄉鎮、縣城或城市定居,嗚哇山歌文化的傳統地域邊界在消失,新的創作場景還未形成。由于受到電視電影、流行歌舞、網絡視頻和網絡媒體等主流文化的影響,許多青年人弱化了對嗚哇山歌和花瑤服飾的認同。走進虎形山瑤族鄉,很少見到穿花瑤服裝的阿哥阿妹,也聽不到高昂的嗚哇山歌聲,嗚哇山歌文化氛圍在弱化。
二、花瑤“嗚哇山歌”保護的價值
在建設新型城鎮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加強對嗚哇山歌文化的保護不但可以推進民俗文化發展,建設好民族融合的文化家園,還可以通過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的凝聚力、觀賞性和教育意義,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一)花瑤“嗚哇山歌”保護的歷史文化價值。嗚哇山歌的發展史是花瑤民族的成長史。花瑤是一個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民族,嗚哇山歌記載著花瑤民族的歷史。幾千首嗚哇山歌既是花瑤人熱愛美、追求美的美好心愿的表達,也反映了花瑤人崇尚自然、追求和諧的理想,更記載著花瑤人在自然、社會、歷史變遷中的種種感受。它全面、完整地體現了花瑤民族在特定歷史時期的信息價值和歷史演變價值,對于研究瑤族的文化傳統,具有極好的歷史和文化價值,2008年,花瑤“嗚哇山歌”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花瑤“嗚哇山歌”保護的社會價值。花瑤嗚哇山歌是花瑤人生命形態和生存狀態的體現。那直穿云霄的“嗚哇甩腔”象征著他們與惡劣環境作斗爭、敢于進取的頑強性格,反映該民族獨特的民俗風情。嗚哇山歌具有指揮生產、協調作戰、調諧打趣、釋悶舒懷、頌山贊物、談情說愛和自我娛樂等社會功效,是花瑤人非常喜歡的一種文化娛樂活動。挖掘嗚哇山歌的社會價值,創新嗚哇山歌在城鎮化背景下的適宜場景和時代內容,可以將嗚哇山歌轉化為新型城鎮化的特色文化活動,和諧社會關系,引導社會價值觀念,增強該地區城鎮與鄉村的凝聚力,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三)花瑤“嗚哇山歌”保護的經濟價值。以其特有的民族特色,融合著民族情感,可以將嗚哇山歌文化因素融入到虎形山瑤族鄉文化產業發展中,用其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帶動需求偏好,形成“嗚哇山歌+產業”的方式,推動“嗚哇山歌+”產業的繁榮發展,實現嗚哇山歌的經濟價值。如定期慶祝傳統節日,即“討念拜”和“討僚皈”,推動會展經濟發展;將嗚哇山歌與花瑤服飾表演相結合,帶動“挑花”服飾產業發展;將嗚哇山歌與該地區特色的金銀花產業以及農家樂、旅游休閑等產業相結合,實現嗚哇山歌與區域經濟相互促進發展。
三、城鎮化進程中“花瑤嗚哇”山歌的保護對策
快速的城鎮化,給嗚哇山歌的生存空間、原創場景、受眾人員和傳承人員等帶來了消極影響,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民族地區推進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我們應堅持以“民族為中心”的城鎮化,發揮城鎮化帶來的機遇,按照保護與發展并重的原則,推進嗚哇山歌的保護與發展。
(一)堅持以“民族為中心”的城鎮化。城鎮化是指非農產業不斷向城市集聚和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轉移,以及城市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文化方式向農村擴散的過程。少數民族地區推進城鎮化建設要避免走其他各地的城鎮化建設“千城一面”的路徑,堅持以“民族為中心”的城鎮化,將花瑤民族文化和“嗚哇山歌”音樂藝術特征融入到城鎮化建設與發展中,實現花瑤“嗚哇山歌”文化的良性傳承與發展。如在城鎮化的街道、樓房設計與建設中,融入花瑤“嗚哇山歌”文化元素、花瑤建筑的結構特點和基本樣式;在街道、社區的日常生活與社會關系交往中,注重保留花瑤民族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設置“嗚哇山歌”音樂吧和茶吧,促進“嗚哇山歌”文化消費的區域流行及時尚偏好;融入現代元素,創新花瑤服飾設計與推廣,推進民族服飾的流行;在價值導向上,注重“嗚哇山歌”文化的勸導與頌揚功能,傳承花瑤人團結和諧、積極向上和天人合一的美好品德。
(二)加強“嗚哇山歌”文化傳承主體的培養。人是“嗚哇山歌”文化傳承的主體,在城鎮化進程中要通過科學、合理和多元的途徑,培養“嗚哇山歌”文化主體,讓“嗚哇山歌”文化以“活態”的方式傳承下去。一是在花瑤虎形山一帶加強“嗚哇山歌”文化,編撰“嗚哇山歌”手冊、定期舉辦“嗚哇山歌”培訓班、舉辦“嗚哇山歌”歌會等活動擴大影響,增加受眾人群和挖掘潛在歌手;二是在花瑤虎形山一帶的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增加“嗚哇山歌”特色音樂教學內容,培養青少年的“嗚哇山歌”的音樂愛好,增強青少年對花瑤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認識;三是加強與高校音樂院系合作,將“嗚哇山歌”搬進高校課堂,傳承與創新“嗚哇山歌”;四是積極培養與宣傳“嗚哇山歌”傳承人,讓他們走進縣、市、省及中央媒體,擴大影響。
(三)創新運用“嗚哇山歌”的經濟價值。在推進城鎮化發展過程中,要面對花瑤“嗚哇山歌”文化的保護與發展之間的各種矛盾。要創新運用“嗚哇山歌”的經濟價值,以現代文化理念、前瞻性眼光去篩選、批判、接納、重構“嗚哇山歌”文化價值,適度發展旅游業、山歌音樂產業、花瑤服飾及花瑤飲食產業等,實現花瑤“嗚哇山歌”文化向城鎮化的財富和動力轉變,推進文化與產業的良性互動發展,達到保護與發展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黃啟學,趙靜.城鎮化背景下民族自治地方的文化傳承發展問題[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8):32-37.
[2]吳曉韜.城鎮化進程中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發展的新思考.貴州民族研究,2017,(3):76-79.
[3]羅連祥.城鎮化進程中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人民論壇,2013,(1):184-185.
[4]董素云.城鎮化對三峽民族地區傳統文化的影響[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4(4):8-11.
[5]張兆南,李曉霞,于國良.花瑤嗚哇山歌傳承主體的生存境況[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9):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