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娟
【摘 要】樂感是歌唱的本質,只有把樂感運用到表達思想感情時歌唱才具有藝術價值。樂感是培養每個愛唱歌的人應當具備的音樂基礎,同時樂感也是表現音樂美的最基本形式,是通過將技術轉化為藝術的過程,只有在歌唱中更好地運用樂感,才能賦予音樂鮮活生命的靈魂。培養樂感是賦予音樂鮮活生命的靈魂的前提。
【關鍵詞】樂感;意義;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8-0070-01
音樂是人類共有的精神食糧,是一種自然的語言,可以使人的心靈達到平靜。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曾經提出,音樂應當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誰能說透音樂,就能超脫常人的苦難,由此可以說明,音樂不僅是一門藝術,同時還具有拯救人、塑造人的作用。在現代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環境下,音樂是人類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持,通過節奏、旋律的多種組合,帶給人愉快、痛苦、彷徨等不同的精神體驗,也為人提供了思想與精神上的寄托。
一、如何在演唱中進行樂感培養
(一)音準感的培養。人對音樂高度準確性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即為音準感,其包括了聽的演奏(唱)能力聽辨能力,要實現音準感的培養,首先要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聽覺。音樂是一門聽覺的藝術,而樂感是在聽覺的審美過程中形成的,因此,要通過音樂的聆聽活動,獲得感知、記記、聯想等心理活動,才能更好體驗到音樂的味道,感受到音樂的規律。人對于音準的感受主要是通過聽覺與演奏(唱)器官,對于音準感的表現,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憑借音樂經驗進行準確感知,另一種則是相對音感,是一種大眾較為普遍的音樂能力。
另外廣義的音準感還包括和聲音感,即和諧感,這需要在多聲部的合唱中做到保持自己聲部音準正確的訓練中得到培養,它側重于縱向聽覺。多聲部音樂重要的是自己在唱的同時養成傾聽其他聲部的能力。1.聽音程學習,包括對單個音程性質、音高的學習等內容,也是和聲聽覺訓練的第一步。2.聽和弦是和聲聽覺訓練的第二步。和弦結構中各音之間具有一定的音程關系,表現一定的協和度。3.調內和弦的連接。先從正三和弦入手,經過一段時間的針對訓練逐步加入副三和弦的連接。4.四部和聲的聽辨練習。5.多聽錄音范唱,通過音準、音色感染,培養學生感受能力,增強樂曲感知能力,培養想象力與創造力。
(二)節奏感的培養。音樂的節拍可以分為均分律動與非均分律動兩種類型,均分律動的時位感是勻速的,可以打出拍子來,而非均分律動時位感不勻整,不能打出拍子,也是現在大多數人所說的“散板”。要實現良好的節奏感培養,可以從律動培養方面入手,在不同的表現內容之下,節奏律動呈現出的形態各不相同,但是這些豐富的形態又與自然中的節奏律動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性。通過指導學生掌握不同節拍時值的變化規律,使學生對快與慢、規整與自由的律動規律有明確的體會。基本節奏型主要分為平均形、長短型、短長型三種類型,其中平均型具有節奏平均的特點,以相同時值進行節奏型的構成,而長短型節奏則更加富有推動力,屬于前短后長類型,短長型具有前短后長的特征,是一種復合型的節奏型。
(三)很好地感受旋律,促進樂感。旋律即曲調,俗稱為調子單聲部表達的樂思,指按一定音高、時值和節律有機地排列,在音樂審美中,樂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果不能關注學生樂感的培養,學生將無法對音樂的美有深刻的感受,也就無法對音樂的美進行準確表達。學生樂感的培養,要從學生聽覺出發,通過聽覺的審美心理反應,獲得感知、記憶、聯想等豐富心理活動,從而感悟到音樂的美。因此,要關注運用趣味化、審美化的聽音等技能訓練方法,引導學生以愉快的學習狀態對音高、節奏等技術進行訓練,獲得識別與表達能力等的提高。在此基礎上,通過識讀樂譜,感悟音樂的魅力,使學生獲得聽覺的積極與良好的審美體驗。
(四)用心靈去歌唱,做到聲情并茂。用心靈去歌唱,是賦予音樂作品以生命的行為。著名的大提琴家卡薩期認為,音樂表演不是機械照搬與理解樂譜上的術語,而是通過演奏對作曲家的精神進行再現,同時,他認為演唱者應該使寫下的東西復活,把生命注入其中。深刻理解和領會樂曲的情感內涵是音樂表演技巧完全融入深刻的藝術表現的基礎,如果表演者不能在表演中投入自己的真實感情,就無法對音樂的情感內涵進行完整的傳達,使聽眾的心靈產生觸動。心靈的天地是無限廣闊的而豐富多彩的,音樂表演者有可能從多種不同的角度用心靈去歌唱,應該是根據藝術表現的需要,做到呼之即來、揮之即去,以達到揮灑自如、變化有序的境界。要實現真實的音樂情感流露,需要表演有純熟的表演技術,同時也要將情感融入到音樂中,從內心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情感,才能使音樂表演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二、結語
綜上所述,闡明了如何在演唱中培養樂感。只從理論的視角進行分析顯然并不科學,只有通過理性與感性的雙重視角分析,運用辯證統一的規律進行教學指導,以實踐與科研相結合的形式,才能真正對樂感培養的途徑有所了解,并真正實現在唱歌中進行有效的樂感培養。
參考文獻:
[1]張前著.音樂表演藝術論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
[2]喻宜萱.聲樂扮演藝術文選[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1980.
[3]論音樂表演藝術[M].北京:音樂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