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彥龍
摘 要:打贏內蒙古脫貧攻堅戰,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強化“四個意識”,按照黨的十九大及中央和自治區相關決策部署,既要聚焦“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目標,從區域、嘎查(村)、貧困戶等不同層面把握精準度;更要激發內生動力,大力扶持貧困人口的“心”,讓他們心中有夢、心中有愛、心中有健、心中有智、心中有行,形成脫貧攻堅長效機制。
關鍵詞:脫貧攻堅 精準度 扶心 內生動力
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必須堅決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脫貧攻堅既是系統性工程,也是綜合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就,但也面臨一些困難和問題。2018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志性的指標是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是打好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關鍵是攻克貧困人口集中的鄉(蘇木)村(嘎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內蒙古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了方向。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目標,堅持大扶貧格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及中央和自治區相關決策部署,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脫貧攻堅注心力、增活力、強動力。
一、把握脫貧攻堅的精準度
換個角度看問題,把握精準度,就是要更清晰地知道,在哪一個層面,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既要科學定位、合理分工,也要有針對性、協同性,采取可操作性強的措施,做到精準地扶貧、有效地脫貧,確保不返貧、長期能致富。
(一)精準到區域
內蒙古的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赤峰市、烏蘭察布市、通遼市、興安盟。2017年10月,自治區將科爾沁右翼前旗、察哈爾右翼前旗等15個旗縣確定為全區深度貧困旗縣。結合鄉村振興戰略,聚焦實現農村牧區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國家重點貧困旗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綜合性目標,首先要加快推進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充分激發創新創業潛能,振興優勢特色產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圍繞區域經濟發展定位,通過政策引導、對口幫扶、綜合推動,集中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一地一策,一企一策,推動貧困地區產業轉型、產品升級。其次,強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統籌整合資源,在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生產生活等方面集中力量攻關,加大投入,補齊短板。加大社會事業改革力度,努力提升貧困地區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等領域發展水平,特別是把教育改革發展作為戰略性舉措抓緊抓實。再次,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搞好扶貧開發和社會保障制度的銜接,發揮救急難、托底線的作用。
(二)精準到嘎查(村)
嘎查村“兩委”(村支部、村委會)必須找準職能定位,通過以上率下、以正率下、上傳下達、下情上達,提升精準脫貧質量。首先是堅持黨政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協同,提高鄉村治理水平。有效落實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不走樣、不折騰,杜絕尋租、假民主等現象,使困難群眾真正受益。其次,推動特色發展。針對嘎查村的特色和優勢,調動一切有利因素推動產業發展,既要有思路、有做法,也要有特色、有創新,通過特色化發展帶動精準脫貧。再次,營造健康的文化氛圍。高度重視文化匱乏引發的貧困問題,比如有的思想觀念落后、受教育程度低,有的學習能力不足、技術技能水平差,有的不思進取、懶散怠惰,有的好逸惡勞、喜酒迷賭等。要從體制、機制、政策入手,多角度、多領域、多層面抓好鄉村文化建設,既要扶志,也要扶智。通過烏蘭牧騎文化下鄉、嘎查村(社區)文藝工作隊、草原書屋、法律進基層等活動,引導農牧民樹立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幫助有惡習者戒煙、戒酒、戒賭,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三)精準到戶
對建檔立卡貧困戶,要逐戶逐人查找致貧原因,分析其發展潛能,對癥下藥,精準扶貧。首先是強化“兩不愁、三保障”相關措施。整合資源,集中力量,重點扶持,確保貧困戶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其次,鼓勵全社會參與精準扶貧。通過建立榮譽制度、美德表彰、公益積分、稅費優惠等措施,建立“先富幫后富”的工作機制,因貧施策、因人而異、分類推進、統籌管理,實施一對一幫扶。比如,對因病致貧的,可面向全國招募志愿者,鼓勵廣大醫生與貧困人口建立一對一指導機制,幫助其進行健商管理,提高健康水平,通過“促健”來扶貧;對家里有孩子上學的,鼓勵廣大教師與貧困家庭子女建立一對一指導機制,幫助引導、指導其學業生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支教”來扶貧;對家有留守兒童的,鼓勵愛心人士與其建立關愛幫扶機制,采取互訪、通信、通話、資助等形式,教育引導孩子健康生活、快樂成長,通過“暖心”來扶貧;對有意愿發展生產或經商的,鼓勵有能力的工商企業、個體戶與貧困戶建立一對一指導機制,幫助其謀劃生產經營或開拓市場,也可以進行股份合作,通過“創業”來扶貧。
二、增強貧困人口的心力
2017年6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大內生動力培育力度,注重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注重培育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在活力,注重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中國國際扶貧中心副主任黃承偉認為,推動貧困村基層組織及貧困地區、貧困村、貧困群眾形成內生發展動力,既是實現精準脫貧的根本性標志,也是精準扶貧的著力點。實踐中,在推進產業扶貧、異地扶貧搬遷、勞務扶貧、健康扶貧等工作的同時,應突出抓好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打造教育強區,構建現代化教育體系。通過終身教育來扶持貧困者的心,讓他們心中有夢、心中有愛、心中有健、心中有智、心中有行,形成強大心力,實現致富愿景。
(一)心中有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大夢。大夢由眾多小夢構成。貧困者的小夢有很多。比如有的想發展特色產業致富,有的想學技術到城市就業,有的想治愈疾病恢復身心健康,有的想讓孩子多讀書接受更好的教育等等。但現實的困境和思維慣性,可能讓一些貧困者喪失了做夢的意識和尋夢的力量。政府和社會能做的,是幫助他們喚醒意識、燃起希望、激發力量,清晰地確立每一個貧困家庭的夢及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夢。人的潛能是無限的。無論處境如何,有夢想就有追求,有追求就有動力。只要幫他們樹立信心、找準方向,確立家庭的發展愿景和個人的奮斗目標,再加上精準扶貧的政策扶持,就一定能把夢想變成現實。比如,可利用“互聯網+精準扶貧”,搭建一個幫助貧困者實現夢想的平臺。一方面,通過發布貧困者的夢想和志愿者的特長,搭建起貧困者和志愿者溝通、對接的夢想之橋,引導全社會結對幫扶,在幫助實現心愿的過程中,激發其做夢、逐夢的勇氣和能力;另一方面,一對一開展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潛能開發等,喚醒貧困者的理想信念、自我意識和奮斗精神,形成人人都能尋夢、造夢的脫貧攻堅氛圍。
(二)心中有愛
一顆心就是一座礦。只要心中有愛,就能把這座礦開發出來。即使物質匱乏、生活貧困,也能發現價值、找到快樂。從這個意義上講,愛即富裕。精準扶貧,別忘了育“愛”:大愛愛國家,小愛愛親友,學會愛自己。心中有愛,才能不斷學習,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模式,在致富路上找到屬于自己的“快車”。心中有愛,才能不斷創新,潛心鉆研種植養殖,努力提高產品的品質,改善家庭經營管理,探索出適合自己的致富之路。心中有愛,才能勇往直前,堅強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困苦,努力克服困難,放開心胸、放大格局,一步一個腳印開辟出康莊大道。比如,可挖掘脫貧致富的典型人物,通過講故事、拍微電影、創作劇目等感染力強的藝術形式,大力宣傳普通群眾從平凡走向成功的先進事跡,以文藝的力量激發愛的力量;也可激勵廣大黨員、團員和貧困戶建立一對一的教育關愛機制,通過政策宣講、典型案例、經典故事、談心談話等方式,在政策運用、心理輔導、思維鍛煉等方面,對貧困者提供有效的指導和幫助。
(三)心中有健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內蒙古最主要的致貧因素。解決這一問題,既要認真落實健康內蒙古戰略,也要加強對廣大貧困者的健商管控。政府和社會在建立農村貧困人口綜合醫療保障機制的同時,應教育、引導廣大貧困者樹立健商管控意識,增強維護身心健康的意愿和能力。心中有健,就要加強自我保健,平時注重涵養心態,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心中有健,就要掌握健康知識,對自己和家人的日常保健、疾病預防或治療、康復做出正確的抉擇。心中有健,就要改進生活方式,主動調整作息、飲食和運動習慣,形成科學的生活習慣和方式,做到少生病、不生病或主動預防疾病。心中有健,就要找準工作、生活和人生的定位,通過重新評估所處的環境,包括工作和人際關系來改善生活,掌握管控健康的科學方法。心中有健,就要樹立堅定的信仰和正確的價值觀,確立科學的思維方式,正確處理矛盾和問題,做到精神上富足而健康。比如,可借鑒分享經濟的發展模式,利用微信、手機APP等現代信息技術,搭建起面向貧困人口等弱勢群體的醫療、衛生、保健和就醫方面的健康知識分享平臺,并為貧困者提供就醫指導和服務;也可在三甲醫院類似的平臺中,專設服務貧困者的欄目,為增進其健康水平提供優先、優質、周到、細致的服務;還可以多渠道建立健康扶貧基金,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共同支持脫貧攻堅。
(四)心中有智
智,包括知識、技能、智慧。根據貧困者的興趣、愛好、特長和需求,強化教育培訓,該幫教的幫教,該助學的助學,該培訓的培訓,盡可能幫助其掌握必備的知識和技能,并對其就業創業活動提供跟蹤指導服務。有智者,必脫貧。心中有智,才能更好地就業創業,更好地創造財富。心中有智,才能管控不合理的欲望,既追逐合理、可及的夢想,又消除負能量。心中有智,才能客觀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經常反思,有針對性地加以補充和提升。心中有智,才能有效管控潛在的風險。比如面對大病知道如何治療保養、早日康復;面對失業知道如何再學習、再提高;面對創業失敗知道如何調整心態、東山再起;面對不公正的待遇知道如何依法維權、尋求正義等等。實踐中,應將思想教育與習慣改變、學習培訓與就業創業、知識技能與職業道德一體化考慮,加強菜單化、操作式、實踐性培訓,增強教育培訓的精準化和實效性。
(五)心中有行
打贏脫貧攻堅戰,從政府層面講,應切實提高政策知曉率,有效推動政策措施的落實;從貧困者的角度講,關鍵是改變——在行動中改變,在改變中學習和實踐。心中有行,就要善于改變,學會用實際行動來改變自己,包括觀念、習慣、思維方式等。心中有行,就要善于學習,將新理念、新思維、新方法轉化成行動,形成支撐夢想變成現實的心智和心力。心中有行,就要善于積累,不浮躁冒進、不急于求成,以工匠精神做好每一件小事,最終實現脫貧致富的夢想。比如,可探索建立典型激勵機制和榮譽表彰制度,對有追求、有愛心、積極上進的貧困者,對善于保健、懂得預防、勇敢同疾病抗爭的貧困者,對學知識、學技術、能就業創業的貧困者,對思維改變、理念創新、行動有效的貧困者,要在物質和精神方面適當予以表彰,增強其信心、增進其自覺、鼓舞其斗志,形成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的良好氛圍。
上述工作,政府和社會應當重點關注并下功夫去做,特別是各級群團組織、公益組織、文藝團體、愛心人士和志愿者可以大有作為。同時,也要求廣大貧困者發揮主觀能動性,經常深刻地反思、認真地研究、大膽地探索,每天進步一點點,持續奮斗、久久為功,逐步擺脫貧困,進入全面小康,走出成功人生。
參考文獻:
[1]李紀恒.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殷殷囑托轉化為建設亮麗內蒙古的生動實踐[N].內蒙古日報,2018-03-06.
[2]李云龍.打好脫貧攻堅戰 內蒙古這樣干[EB/OL].http://cn.chinagate.cn/news/2018-03/12/content_50700219.htm,2018-03-12.
[3]王叢虎.十九大報告:續寫脫貧攻堅、有效扶貧的新篇章[EB/OL].http://www.china.com.cn/opinion/think/2017-10/20/content_41765916.htm,2017-10-20.
[4]黃承偉.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行動指南——學習領會習近平扶貧開發戰略思想[J].紅旗文稿,2017,(8).
[5]鄭之杰.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的“五字訣”[N].經濟日報,2017-06-16.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責任編輯: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