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常青
經過40年改革開放,我國發生了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成功轉軌,發展方式得到重塑,利益格局得以再造,制度文明快速提升,人們生活空前改善,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國力進入世界前列,國際地位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改革開放40年來,從規模和內涵上不斷改變著中國和世界歷史進程,讓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煥然一新。
內蒙古同全國一樣,也發生了滄桑巨變,由過去貧窮落后、民生凋敝的邊塞地區,變成了今日繁榮昌盛、欣欣向榮的北部邊疆亮麗風景線。實現了經濟建設跨越崛起,民主法治建設成效顯著,團結穩定局面長期保持,文化強區建設成果豐碩,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穩固。縱觀內蒙古改革開放40年歷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突出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是內蒙古經濟社會不斷實現新的歷史性跨越的根本前提;維護和加強各民族團結,是實現經濟社會繁榮的現實基礎;堅持市場化取向,深化改革,讓絕大多數人受益,是實現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的基本動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堅持以改革為動力,堅持特色發展、轉型發展。回顧與總結內蒙古改革開放40年成就、經驗與啟示,對于邁入新時代,并將把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的內蒙古意義重大。
摘 要:總結內蒙古改革開放40年波瀾壯闊的歷程,有諸多深刻的經驗啟示: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是推進改革發展的先決條件;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協同是推進改革發展的關鍵因素;守望相助、團結奮斗是推進改革發展的根本基礎;特色發展、轉型發展是推進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是推進改革發展的科學指針;黨的領導、從嚴治黨有機統一是推進改革開放的根本保證。
關鍵詞:內蒙古 改革開放 經驗啟示
回顧內蒙古40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歷程,既有高歌猛進的喜悅,也有艱辛探索的曲折,深入總結蘊涵其中的歷史經驗,對于新時代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具有諸多深刻的啟示。
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是推進改革發展的先決條件
解放思想是改革開放源源不息的強大動力,搶抓機遇是改革開放快速趕上時代的鮮明特征。回顧40年歷程,正是由于敢于解放思想,內蒙古才能沖破“兩個凡是”“姓資姓社”的樊籬,在改革初較早地推行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首創草畜雙承包牧業生產責任制,走在全國農村牧區改革前列。正是因為抓住了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我國進入重化工時代等的重大歷史機遇,內蒙古才能在新世紀創造連續八年保持全國經濟增速第一的發展奇跡,實現跨越崛起。實踐啟示我們,解放思想、搶抓機遇是實現快速發展的制勝法寶。面向未來,改革正未有窮期,只有始終高舉解放思想的旗幟,始終保持強烈的機遇意識,才能在未來競爭中贏得主動。而要真正做到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必須登高望遠,堅持搶抓機遇與增強創新能力相統一;必須敢于擔當,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相結合;必須增強政治定力,堅持更新觀念與把握方向相統一,始終堅持“膽子要大、步子要穩”的重要原則,使改革開放沿著正確方向不斷破浪前行。
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協同是推進改革發展的關鍵因素
探索建立和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貫穿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一條鮮明主線,也是推進中國快速趕上時代的關鍵動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我國經濟發展獲得巨大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既發揮了市場經濟的長處,又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們要堅持辯證法、兩點論,繼續在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結合上下功夫,把兩方面優勢都發揮好,既要“有效的市場”,也要“有為的政府”,努力在實踐中破解這道經濟學上的世界性難題。
堅持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協同,必須加強市場培育,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決定性作用,必須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實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與市場經濟的有機融合,這一偉大創造既克服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缺陷,也克服了傳統計劃經濟忽視市場的弊端,其優越性已經被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充分證明。但是,作為一種前無先例的偉大探索,在如何處理市場與政府的關系上,還面臨著一系列需要破解的難題,其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明確政府職能界限,從“越位點”退出,把“缺位點”補上是關鍵所在。
守望相助、團結奮斗是推進改革發展的根本基礎
守望相助、團結奮斗是內蒙古各族人民的光榮傳統,也是中華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真實寫照。回顧歷史,內蒙古之所以能夠建立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所以能夠長期保持團結、和諧、穩定的局面,之所以能夠在改革開放中實現跨越發展,其根本原因就是在黨的領導下,內蒙古各族人民始終保持了守望相助、團結奮斗的優良傳統。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內蒙古時,對守望相助的內涵做出了全新闡釋。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發揚吃苦耐勞、一往無前的蒙古馬精神,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為內蒙古建設新時代“模范自治區”提供了基本遵循。
實踐啟示我們:守望相助、團結奮斗,必須把地區發展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之中,處理好國家支持、發達地區支援和自我奮斗的關系;必須始終高舉民族團結的大旗,處理好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必須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筑牢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特色發展、轉型發展是推動改革發展的必由之路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基礎,特色發展是保持經濟發展比較優勢的關鍵所在,轉型發展是順應經濟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回顧歷史,內蒙古之所以能夠在改革開放中跨越崛起,就是因為各屆黨委政府始終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改革的根本任務,牢牢抓住“第一要務”不放松;堅持因地制宜地積極探索適合民族地區發展的特色發展之路;注重適應不同階段的發展要求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堅持特色發展、轉型發展、尤其把轉型發展與特色發展結合起來并不容易。轉型發展意味著對原有熟悉的發展方式的揚棄乃至是拋棄,需要找到新的動力支撐,是一個比較艱難、比較痛苦的過程,同時又勢在必行。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考察內蒙古講話時特別強調:不論從國內發展要求看,還是從國際發展態勢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都是大勢所趨,等不得、慢不得。早轉,早見效,早主動。慢轉,積累的問題會更多,后續發展會更加被動。
實踐啟示我們:堅持特色發展、轉型發展是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只有始終堅持走切合本地實際的特色發展之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內蒙古才能跟上新時代的步伐。堅持特色發展、轉型發展,必須堅定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處理好“立新”與“破舊”的關系,欲破舊必須先“立新”。必須堅持以綠色發展為底線,處理好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建設美麗內蒙古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堅持美麗與發展雙贏,筑牢祖國北疆穩固的綠色長城。必須加大開放的力度,處理好擴大開放與增強實力的關系,充分利用我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契機,加快構建以大開放帶動大發展的新格局,將區位優勢和開放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是推進改革發展的科學方針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精心做好民生工作,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這一重要思想體現了黨的根本政治立場和價值導向,體現了辯證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處理改革發展與民生關系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回顧歷史,堅持用這一原則處理問題,我們的事業就順利;違背這一原則處理問題,我們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
實踐啟示我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黨引領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就的不竭動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始終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則和科學方法。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必須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解決好改革發展為了誰的立場問題,正確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的關系,切實讓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解決好執政為民的實現路徑問題。既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心全意為民謀福利;又要量體裁衣、量力而行,不能超越階段提不切實際的目標,不顧客觀條件急功冒進,寅吃卯糧,堅持把改革力度、發展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程度統一起來,堅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處理好人民群眾的眼前與長遠、個人與整體、局部與全局的利益關系,切實讓民生工程真正成為經得起人民和歷史檢驗的幸福工程。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必須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解決好改革發展依靠誰的問題。無論改革發展還是民生建設,都要始終牢記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定不移地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處理好服務人民與依靠人民的關系,充分發揮人民群眾主人翁精神,不斷把為民造福的事業推向前進。
黨的全面領導與全面從嚴治黨有機統一是推進改革發展的根本保證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核心力量,全面從嚴治黨是保持黨的先進性,改善和加強黨的領導的根本保障。回顧40年歷史,內蒙古在改革開放中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黨正確領導的結果,也是我們黨始終重視自身建設的結果。如果不是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改革開放就不會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如果不是我們黨始終重視自身建設,就不可能在如此深刻的偉大變革中,經得起長期執政、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外部環境的考驗,抵得住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的危險,鍛造成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政黨。
實踐啟示我們: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大的優勢,在改革開放中必須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黨的建設是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的基礎和保證,在改革開放中必須始終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什么時候黨的建設加強了,黨的戰斗力、領導力就會顯著增強;什么時候黨的領導弱化了,黨的建設就會削弱,黨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因此,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與全面從嚴治黨的統一,是我們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和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本保證。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與全面從嚴治黨有機統一,必須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要地位,不折不扣地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最大優越性得到充分發揮。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與全面從嚴治黨有機統一,必須大力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牢固樹立“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理念,始終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放松,堅持以自我革命精神提升和完善自己,以自身改革帶動國家政治制度改革,把自我革命與社會革命有機統一起來,在偉大革命的熔爐中把黨鍛造得更堅強有力。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與全面從嚴治黨有機統一,必須著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治道路,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以法治國與以規治黨有機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通過完善黨的領導體制機制,全面從嚴治黨,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確保黨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推動政府、人大、政協、司法、企業、群眾團體按照各自職責盡力發揮作用,統籌推進政府治理、企業治理和社會治理,加快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凝聚力和巨大優越性。
(作者系內蒙古發展研究中心原黨委書記、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