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課程,家長需要系統學習家庭教育的方法,學校需要對家庭教育的指導有系統的構建。教師通過家庭教育課程的有效實施,幫助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升家長科學教育子女的能力,使其做伴隨孩子幸福成長的智慧型家長。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更好地引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培養良好道德品質,激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促進個性發展。
學校家庭教育項目子課題研究方向是家庭教育課程教學評價。作為學校教育的滲透和拓展課程,家庭教育課程的教學勢必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如何克服不利因素,體現課程特性,讓課程效能在多元化教學中得到有效發揮是評價課程教學的首要任務。
一、家庭教育課程教學評價研究思路
(一)理論學習。學習《蘇州市中小學家庭教育課程化項目學校課題總方案》《蘇州市中小學家庭教育課程化項目學校子課題簡介》《家庭教育課程家長讀本》及各家庭教育相關文獻資料等。
(二)研究調研。結合家庭教育研究項目的目標,開展家庭教育相關調研活動。關注學校家庭教育課程教學評價開展后的變化,關注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成長,關注家庭環境、家庭教育氛圍的轉變。學習組內其他各所學校在家庭教育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實施后的成效,學習與借鑒各校在家庭教育課程教學評價實施過程中的亮點和經驗。
(三)專題研討。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以及管理,開展多層面、多方位、橫向、縱向的家庭教育項目專項研討。研究家庭教育課程教學評價年度目標的開展情況,落實各項研究任務,分析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家庭教育課程教學評價的指標細則,使之更趨合理化。
(四)專家引領。邀請專家針對學校在家庭教育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指導,提出建設性意見,讓學校家庭教育課程教學評價實施更加科學化。
(五)聽取意見。舉行座談會,開展問卷調查,聽取教師、家長對學校實施家庭教育課程教學評價的相關意見。
(六)實施展示。舉行家庭教育指導和各種形式的家長學校授課活動,按學校家庭教育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實施細則做好相關評價工作。組織家長、教師在參與學校家庭教育課程活動時進行記錄,并按照評價標準進行評價。
(七)總結交流。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家庭教育合作機制,開展家庭教育論壇,分享經驗,相互合作,努力提高家庭教育實效。
二、家庭教育課程教學評價研究下一階段實施構想
(一)開展家庭教育課程教學評價體系項目研究團隊專題研討活動,針對家長、師資、學校等多方面,落實學校家庭教育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任務,做好學校家庭教育課程教學學期相關評價工作。
(二)開展家庭教育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專項展示活動。舉行家長學校授課,按學校家庭教育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實施細則做好相關評價工作。組織家長、學生、教師的課外拓展活動。開展研究團隊的專項考察活動,學習兄弟學校開展家庭教育課程教學研究的先進經驗。
(三)設計學校家庭教育課程教學評價方案。做好學校家庭教育課程教學設計(開發)與課程教學目標的適切性評價、課程教學實施的過程性評價、課程教學實施的效果評價。在時間上——平時評價和階段性評價相結合;在內容上——單項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相結合;在方式上——知識掌握評價和行為習得評價相結合;在結果上——做到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
(四)整理家庭教育課程教學評價研究工作的各項資料,完善學校家庭教育課程教學評價體系的各項實施細則。建立科學的、符合學校家庭教育課程教學實際情況的多元評價體系,提高家庭教育課程教學實效。
(五)爭取專家的高水平理論指導,同時獲得多方面信息資料。建立定期研究與活動的制度,開展課題指導下的德育研究活動,以實踐探索、互動協作不斷豐富和完善課題的研究,在實踐和研究中進行理論成果的提煉,使課題研究扎根一線實踐。
今后,學校將進一步構建家庭教育課程指導的實施網絡,打造指導家庭教育的專業化團隊,搭建家庭教育課程學習、培訓、考核、評價平臺,建立完整的家庭教育課程評價體系。深入思考和研究如何更好地對家庭教育指導進行系統化、科學化、系列化、規范化的設計,提高學校家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組織授課講座、自主學習、親子閱讀、參觀體驗、校園開放、家長志愿者活動、家長沙龍研討、家訪指導、家教咨詢等活動,進一步豐富各種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導內涵,擴展教育質量提升的空間,形成家庭教育新常態,打造家庭教育課程化特色品牌,使學校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邁上新臺階。
作者簡介:胡婷婷,女,出生于1982年7月,一級教師,碩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小學教育、德育管理,工作單位:太倉市新區第三小學。